分享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贵之堂 2022-11-05 发布于浙江

胡希恕先生讲:“处方用药是根据理法而来,好的理论必有好的方剂。能传下来又能再传下去的方剂,叫经方。仲景经典方证必将永流传。有成功的方剂必有成功的理论,看到处方就可以衡量医者的理论水平。”胡老因“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而名扬医林。

桂枝汤方证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 12 枚(劈)

水煎温服。服后少许时,食稀粥一小碗,以助药力。温覆取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可照服二三剂。

【仲景有关的论说】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方解】

桂枝汤在《汤液经》中叫小阳旦汤,为公认的天下第一方。仲景用桂枝汤 30 次,多于大承气的 23 次和小柴胡的 18 次。桂枝汤的经文有 20 条,类方有 19 首。可谓方出名门,地位显赫。

诸教材各医家,多认为本方证治法为解肌祛风(或发表、或解表),调和 营 卫。细 读 经 文:解 肌 1 条(16), 发 汗 8 条(42、53、54、56、57、234、240、276),解外 2 条(44、45),解表 1 条(164),攻表 1 条(372),救表 1 条(91),调和营卫 3 条(53、54、95),和解 1 条(387),救邪风 1条(95)。

遵上原文,发汗者 8 条,解肌仅 1 条,教材认定桂枝汤为中风表虚证,表虚有汗,何必再发汗,令人费解。故教材选用解肌。然而,仲景在服药法中强调,“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从而达到“营卫和则愈”(53)。服桂枝汤要加服热稀粥一升,二者相加实有小建中汤之义,热稀粥与胶饴同属谷气,“汗源于谷气”(《内经》)。再看,《神农本草经》载:桂枝,辛温无毒,主治除上气、咳逆、结气外,还“补中益气”。芍药,苦平无毒,主治除邪气腹痛,血痹外,还“益气”。姜、枣、草甘温,则补益中气无疑。因此,桂枝汤功用实为补中,纠正中气虚,谷气不足,所致的阳浮而阴弱,从而达到固表止汗、调和营卫之作用。仲景谓发汗,只能发由谷气而来的小汗,不可发令如水流漓之大汗。微似有汗,方可“汗出表和故也”(93)。本篇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医案,可以说明此论可信。

邪留在表,势须汗解,但精气已虚,不得再伤。精气来自水谷,化生于胃,甘温安中以益液,最是培根固本,稀粥温覆取微汗,亦极为助精祛邪的要妙。甘温除热之道,已显示于此。

桂枝汤合真武汤(生姜易干姜)为胡希恕老师常用的经典组合。治疗痹证、腰膝关节痛、下肢冷(北京称老寒腿)、肢体麻木不仁、因寒湿性功能减退者有良效。若寒甚有痰饮之变者,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若有便秘“以温药下之”,再合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并谓:本方证为阴、寒、湿之证。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附子温阳松动凝滞之寒邪,苍术祛湿,再用大黄把寒湿之邪排出。

日人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称本合方为桂枝加苓术附汤,谓“方义复杂,而临床应用范围广大也”。

何谓复杂广大?试细说之。胡老常以上述四方合为方证,辨证施治应对多种病证,可谓有章有法。四方合为方证,虽用药十二味,却实括 28 首经方方证之功效,应用广泛(《伤寒论》21、《金匮要略》7),在《伤寒论》113 方中占 18%。细说如下: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金匮要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甘草汤、桂枝甘草汤、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芍药甘草汤、茯苓甘草汤、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近效方》术附汤(《金匮要略》)、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麻黄附子汤(《金匮要略》)、芍药甘草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28 方中,用附子者有一半。可见温阳散寒,增进新陈代谢机能,为第一要义。

经方之精,无与伦比。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医案

医案一、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佐景医案

王右,无表证,脉缓,月事后期而少,时时微寒,背部为甚,纳谷减,此为血运迟滞,胃肠虚弱故也,宜桂枝汤和之。处方:川桂枝三钱,大白芍三钱(酒炒),炙甘草三钱,生姜三片,大枣十二枚,水煎服。

佐景按:病者服后,随觉周身温暖,经脉舒畅,如曝冬日之下,如就沐浴之后。二三剂后,便乃畅行,且胃开矣。令化谷食为精微,渊源既开,血乃渐滋。不出汗,但觉周身温暖而已。若夫素体虚寒之老人及妇女服此,诚有意想不到之效力。

医案二、余无言老师医案

患者,女,32 岁,1963 年 11 月 21 日就诊。重感风邪,头痛恶心,恶寒发热,拟方解表和中:川桂枝三钱,炒白芍四钱,炙甘草二钱,粉葛根三钱,香白芷三钱,制半夏三钱,青防风三钱,六神曲四钱,生姜三片,红枣五枚三剂,水煎服。

医案三、右手掌疼痛案

李建刚,男,54 岁,林场工人,2017 年元月 5 日初诊。

主诉:2016 年 10 月初,右手掌指关节开始疼痛,此后逐渐加重,右手明显发凉,皮肤颜色变白,在玛纳斯县医院吃药打针,不见好转。继而双手、双肩、双足都有疼痛,走路无力,行动困难,最严重时右手不能用筷吃饭。10 月 28 日去乌鲁木齐市新疆医学院一附院住院治疗,各项检查均属正常,唯血沉 60mm/h 较高。住院 8 天花 1 万多元,右手掌疼痛仍不见好转。出院诊断:软组织风湿病、腕管综合征、尺神经炎。

患者精神差,右上肢发困无力,右手掌各关节都疼,不能拿东西,可以用勺吃饭,手凉皮肤微白,脉微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饮食二便尚可,证属太阳少阴并病,予桂枝合真武汤 7 剂。处方:桂枝 10g,白芍 10g,炙甘草 6g,茯苓 15g,炒白术 15g,黑顺片 15g(先煎 15 分钟),生姜 3 大片,红枣 6 枚。7 剂,水煎服,每煎小火煮沸 20 分钟。

元月 12 日复诊,右手掌指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别无不适,患者心喜,仍予上方 10 剂,此后仍服上方黑顺片加至 18g,先煎 18 分钟。至 3 月初血沉降至 20mm/h,嘱加强上肢锻炼,继续服上方到 5 月,血沉降至 5mm/h,病愈,无复发。

医案四、痹证案(一)

患者,女,36 岁,2012 年 9 月 3 日就诊。素体虚弱,1 年多来,感觉腰及膝关节,明显疼痛,乏力怕冷,双下肢发凉,不敢穿裙子及凉鞋,有时有虚汗,月经量少,色淡,饮食乏味,舌质淡苔薄白而湿,脉细无力,给桂枝合真武汤。处方:桂枝 10g,炒白芍 10g,炙甘草 6g,茯苓 15g,炒白术15g,黑附片 12g(先煎 20 分钟),生姜 3 片,红枣 4 枚。5 剂,水煎服。药后效果明显,手足已温,连服 20 剂,愈。

医案五、痹证案(二)

患者,男,40 岁,电焊工人,2013 年 11 月 4 日就诊。近两年来,患者双膝关节反复疼痛,以右侧为重,下肢发凉,服药后症状时轻时重,化验风湿五项未见异常,患者面色青黄,饮食一般,大便干燥,小便清白,脉细无力,舌质淡苔白。给予桂枝合真武加大黄汤。处方:桂枝 10g,炒白芍 10g,炙甘草 6g,茯苓 15g,炒白术 15g,黑附片 15g(先煎 20 分钟),酒大黄 10g(后下),生姜 3 片,红枣 5 枚。5 剂,水煎服。服第一剂头煎后,有轻微腹痛,大便通,并有黏性稀便排出,5 剂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又服 10 剂,诸症基本消失。


原创作者:陈雁黎 主任医师,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嫡传弟子,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客座教授。主编《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胡希恕经方二百首辨析》、《跟师胡希恕辩证五十证》、《胡希恕伤寒论带教笔记》等。

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