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人力车夫:大约一半是旗人,穷困潦倒竟还要提防小偷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05 发布于北京

“失业流离的人除去转入沟壑或加入社会最下层的乞丐阶层以外尚有三条路走,就是入军队、当土匪,与不肯讨饭不肯做贼而拉洋车。”——著名社会学家李景汉

文章图片1

说起民国北京,人力车夫绝对是时代特色之一。除了小说《骆驼祥子》之外,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中,只要是民国题材,街头必然会出现人力车。很明显,民国时代的人力车,就像是现在满街跑的出租车一样。

老北京的人力车又称为“洋车”,清末(光绪12年)从日本传入,很快就取代了传统的骡马和小车,成为最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到了民国时期,北平街头出现了又快又便宜的有轨电车,但人力车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依然迅速发展。(注:北京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在光绪25年,是德国公司修建的,但很快就被义和团破坏了。)

文章图片2

民国北平档案显示,1929年北平有人力车4万多辆,到1934年6月就增加到了53397辆。就像现在的出租车一样,一辆车不止一个司机在跑,当时一辆人力车一般有两个车夫,以便做到“人停车不停”,尽量不耽误时间。

一位日本学者在1920年代的调查中,粗略估计北平有5.5万名人力车夫,这个数据应该不包括“临时工”。当时,北平的常住人口大约有80万人,人力车夫所占比例十分惊人,平均每9个成年男子,就有一个是人力车夫。

老北京人称呼人力车夫为“拉洋车的”,这其实是个让人看不起的职业,不到迫不得已没人愿意去干。但这种工作毕竟不需要什么技术和学历,只要有点力气,身体没什么大病就能干,穷困潦倒的人不在乎什么脸面,自然十分乐意成为“拉洋车的”。


人力车夫都是些什么人呢?

文章图片3

生活在皇城根儿的老百姓,很讲究“高低贵贱”,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去拉人力车。北师大历史系讲师、近代史学者王印焕统计,民国北平的人力车夫主要有三类人,旗人、郊区农民以及外来人口。人力车夫主要都是北平人,其中旗人占据了北平人中的6成以上。也就是说,每天在北平街头拉洋车的,大约有一半都是旗人。

为什么旗人所占的比例这么高?相信大家也能猜到。旗人以前养尊处优,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现在到了民国,很快就败光了家产,没有谋生的手艺,只能靠力气吃饭。民间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旗人一下子沦落到社会底层,也是吃尽了苦头。

按照顾客类型来说,人力车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月车夫,一类是散客车夫。所谓包月车夫,就是专门给某一人或者某一家拉洋车,按月付钱。这样的车夫都是服侍富贵家庭,每月待遇稳定,也极少遇到拖欠,生活还能过得不错。

但是,大多数车夫都只能拉散客,也就是每天在街上晃悠或者在固定地点等客,收入不定,也极容易受到天气等原因影响,日子过得很苦。

这些拉散客的车夫也分为两类,一类有属于自己的人力车,相对日子要好过一些。绝大多数车夫没有自己的车子,只能租赁。民国时期一辆人力车的价格大概在40元至150元不等,对于贫苦老百姓来说,购买人力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去车厂租车,交8至10元的押金,然后定期交租金就行了。还有些人租赁私人的人力车,这种一般都是亲朋好友或者街坊邻居之间,互相信任才行,当然租赁费用也是互相商量。

但是,不管在哪里租车,高昂的租赁费用都少不了。所以,人力车夫必须起早贪黑,拼命赚钱,交了租金之后,勉强还能剩下一点,养家糊口——实际上,很大比例的人力车夫都是单身汉,他们最多只能养活自己。


挣钱少,日子过得自然也很苦。

文章图片4

看过《骆驼祥子》的人,应该对其中的描写印象深刻吧,人力车就是在不断地奔跑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大多数没有成家的人力车夫,都是住在车厂或者多人租赁一个大杂院。这种地方租金很低,一般都靠近城墙,远离市区。

人力车夫的房间黑暗潮湿,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大杂院人很多,院子里又脏又乱,粪便污水遍地,臭气熏天。这种地方极容易传染疾病,车夫的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人力车夫都要出去干活。春秋两季还好,夏天和冬天最难熬。在路上拉车跑容易出汗,棉衣一旦湿透了,停下来冷风一吹,衣服就被冻住了。到了夏天,出汗更多,很多人力车夫只好把上衣脱下来,搭在车把手上,光着膀子在街上跑。

就这样风吹日晒,在路上不停奔跑,人也越来越麻木了。日复一日地只能跑下去,直到耗干自己的生命。


即便是如此潦倒的一个群体,也成了小偷的目标。

文章图片5

人力车夫都穷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值得偷啊?很简单,他们有一样最值钱的东西,人力车。

人力车在北平很常见,比较值钱,小偷很容易就能脱手转卖。因为路上到处都是人力车,丢了之后很难再找回来。

1930年北平《益世报》有过一篇报道:住在朝阳门外的何景尚是个人力车夫,当年2月1日晚10点多,他来到前门西珠市第一舞台门口等客。那个时候,有钱人会玩到很晚,在舞厅等娱乐场所门口,有很多人力车夫等客人。

何景尚等了一会儿,一男一女走过来,要坐车到北横巷。何景尚拉着女子在前面走,男子在车后步行,两人也没有说话。走到半路,车上的女子忽然要停车,然后掏钱递给何景尚,让他到路边的茶叶铺子买茶叶。

何景尚见前面的茶叶铺子还亮着灯,也不好拒绝,拿着钱就去了。等他按要求买好茶叶出来,才发现那一男一女和人力车,都不见了。这时何景尚才恍然大悟,赶紧跑去报警,但这种情况,车子十有八九找不回来了。

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窃贼往往假装客人,拜托车夫去路边买东西,趁其不备偷走车子。有些车夫一时大意,就中招了。

丢了人力车,几乎是要了车夫的命。租车的押金往往是东拼西凑而来,丢了车自然要不回来了。人力车丢了,车厂会让车夫赔偿,但一辆车价值40至150元,车夫每日温饱都顾不上,怎么赔偿?最后只能家破人亡,甚至被活活逼死。


人力车夫的境遇如此凄凉,只能苦苦挣扎。

文章图片6

有些人被逼无奈,也干起了窃贼的勾当。因为人力车夫走街串巷,时间一长,对各个胡同和住户逐渐熟悉,为盗窃创造了便利条件。

他们几乎什么都偷,衣服、家具、甚至猫狗,能卖钱的都不放过。比如,北京市档案馆资料中记载,1932年11月,两名人力车夫翻墙进入一户人家,偷走了木案两块,木板五块,竹帘子三个,都直接卖掉换钱了。还有,1935年,车夫李发五和李九,翻入民宅,偷走了皮带4条。

还有更匪夷所思的行为,1932年,一个叫田伯华的人因为贫困,也要当人力车夫。他找人租赁了一辆车,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直接将车子拆了变卖,钱全部挥霍一空了……

所以,老北京的人力车夫群体,也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总之,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底层的老百姓,苦苦挣扎,只为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