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氏白猿通背拳

 新用户1471ndn2 2022-11-05 发布于四川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历来有鬼谷子、陈抟、韩通等多种说法。如在修剑痴先生的《通背宗派之根源》记载:“吾宗术法虽创于鬼谷子先师,而推阐变化臻厥大成者则以祁君讳信(生于清道光年间)大枪为首屈一指。”又如《通背猿猴拳术解说》记载:“通背猿拳自宋毫州有源人氏陈抟(号稀夷先生,字图南)传习后传四川峨嵋司徒玄空(白猿老人)”。再如崔寿山先生的《螳螂拳谱》“十八家拳祖姓名”记载:“太祖的长拳起首、韩通的通背为母……。”以及明末学者黄宗羲《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有“佑神通臂为最高”的记载。另据《通背拳谱》记载,通背拳传承中还有“心猿、心意、心极、心劲”等四枝传拳的说法。同时,明朝古籍《通臂拳谱》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通背拳渊源及传承的线索。在《通臂拳谱》中有《通臂拳谱自叙》一篇,其中记载:“然另有一家拳法,人世所未经见者,名曰通臂猿拳,乃劈拳之斧斤缚拳之绳索也……。此拳始师姓董讳成,身体长大,力举千钧,常在山中牧羊……,顷见一老人,身体短悍,貌类猴狲……,老人曰,可予无他技,惟有家炼拳法,聊与公比试数着,望公勿哂,遂推拳相武,其身法步势皆董师所未经见者,连致败北数次,始为敬服……,老人感其意诚,遂许教之以拳法,相从日日演习,久而得之,一日老人曰:“……,吾非神非人,乃向聚饮泉上群猿之祖也,感公厚德,故以拳报,勿得轻视,以坠吾望。”董师低首致谢,俄而不见,具惊且讶,遂自忆曰此乃通臂老猿仙也,故取名拳曰通臂,随促行装出山,遍访奇人,相为授受,由是遂传之于周藩荆山王,又传之于汴梁廋张,张又传之于陈州卫徐指挥使行八,八老又传之于吾师王氏飬津……。”。

    另《通臂拳谱》中有《通臂拳历代先师姓号目次》,其原文如下:“祖师猿仙亲授与始师董讳成,字子生(怀庆府籍),传与周藩荆山王(仝汴梁)、张大斌,字明甫,别号廋张(汴梁籍),传与徐行八,字三那(陈州卫指挥使),传与王氏飬津(徽州籍),传与李继,字后泉(河南太康籍),传与周全,字淮颖(河南大梁籍),传与男讳久明,字惟谦……。不知该枝通臂拳法自久明及余加爵之后,至今三百多年是否还有传承?”

    明末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为最高”的说法。其子黄百家为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萁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书中,进一步为六路歌诀注释:“通臂,长拳也”,说明此拳在明代就已流传。

    到了明末清初,此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刘鹏、许让、高占鳖、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拳法内容,有所创新和发展,是乘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为通背拳理论和拳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上,白猿通背拳曾于清代中期一度失传,后于1928年由道教昆仑派南极门宗师白云坤传授给路文瑞先生,路文瑞先生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打破门户之见和保守思想,将“踢、打、摔、拿”等技法溶入一炉,并吸收了西方拳击之优点,集天下武学之大成,创造出一套即风格独特又科学实用的路氏白猿通背拳拳术。

    综上所述,关于白猿通背拳的传承,历史上有多种版本,有白猿传说、有唐末宋初的道士陈抟传说、董成传说、祁家门传说等。流派有河北沧州通背拳、北京牛街通背拳、河南焦作通背拳等。而流传于陕西的路氏白猿通背拳,则出于道教昆仑派南极门白云坤道长。以下为路氏白猿通背拳简要传承谱系。

    祖师:道教昆仑派南极门白云坤道长。

    第一代传人:武学大师路文瑞,师承白云坤祖师;

    第二代传人:王相林、路佩尧、王安亚、付天宝、秦长健,师承路文瑞大师;

    第三代传人:李海燕:1986年先后师承王相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