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才女田晓菲,27岁时嫁给52岁美国的教授,如今过得怎么样?

 数字人生6688 2022-11-06 发布于山东

8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比如海子,三毛,王小波。其实当时文学界还出现了一个神童,她就是田晓菲。13岁,她就被北大破格录取。小小年纪能迈入北大的校门,她的才华到底有多出众?后来赴美留学,却嫁给了比自己大25岁的教授,她现在过得如何呢?

田晓菲

田晓菲1971年出生于哈尔滨,在天津长大。8岁时她就对文学产生兴趣,时常在家构思。13岁时,尚在天津第13中学读书的田晓菲,出版了多部诗集,被北大英美文学系破格录取。小小年纪上北大,轰动了全国。田晓菲因此被称为“北大才女”,“神童”。这样的人才,好好发展,日后一定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北大求学的日子里,田晓菲的文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北大人才济济,甚至可以说是群星璀璨的地方,田晓菲得以和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交流思想。比如,当时在北大任教的海子,在田晓菲向他请教的时候,告诉她要坚持写作,以她的才华,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文学家。海子比田晓菲大7岁,已经是闻名遐迩的诗坛才子了。他的指导和鼓励,坚定了田晓菲为文学奉献一生的理想。

16岁,田晓菲已经是大三学生了。恰逢北大庆祝成立90周年,田晓菲写了《十三岁的际遇》,作为献给北大的生日礼物。在这本书中,她用优美的笔法表达了对北大的眷恋,和即将毕业的依依难舍之情。《十三岁的际遇》还被选入教材,成为中学生必读的文章。如此年轻,就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确实值得同龄人的羡慕,田晓菲的名字被当时很多中国人记住了。

1991年,田晓菲留学美国,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田晓菲依然怀着学习文学的初心不改。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的熏陶,北大的培养,朋友的鼓励,文学已经成为她成长的一部分。在美国,她可以接触到英美文学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她的专业知识大有裨益。在读硕士期间,海子去世的消息传出,震动了中国文坛。

海子

田晓菲也不敢相信,为什么劝她坚持下去的海子,自己却放弃了生命。海子去世后的很长时间,田晓菲没有再创作一个作品。这位让她敬重的老师和大哥,突然离开了人世,使得晓菲陷入了长久的失落。海子的死,真是中国诗歌的巨大损失,每个高中生都能背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人诗句。

努力从灰心的状态走了出来,田晓菲的人生经历了沉淀,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她的文风恰如自己的性格,温文尔雅,悠然从容。散文集《生活的单行道》,充满了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奇思。

1998年,田晓菲继续学业,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作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轰动了名校。

1999年,田晓菲与哈佛教授史蒂芬·欧文结为连理。欧文比田晓菲年长25岁。

田晓菲与宇文所安

史蒂芬·欧文是美国汉学家,在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偶然在图书馆读了一首中国诗歌,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后来,他选择了汉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美国的汉学研究领域堪称泰斗。他甚至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讲课,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宇文所安。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外国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外国人对于老子和孔子的了解都不在中国人之下。

田晓菲在哈佛求学的期间,结识了这位教授。虽然两人岁数相差大,可是不影响两人的感情发展。在田晓菲毕业时,宇文所安邀请她一同爬山,两人依然相谈甚欢。宇文所安在下山的时候,表达了对晓菲的爱意,希望能和她结婚。可是田晓菲专心下山的台阶,没有留意宇文所安的表白。下了山,两人开车一道回校,宇文所安以为晓菲不接受他的爱,因此以沉默回应。宇文所安心里不是滋味,于是鼓起勇气,又一次向她表白。

田晓菲大吃一惊,想不到自己熟悉的教授会喜欢自己。于是,她询问原因,教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其实自己早已喜欢她,只是因为两人的师生关系,他没有好开口。现在她就要毕业了,他只好仓促表白了。

田晓菲一开始拒绝了,并且表示自己有了其它追求者。宇文所安开始理性分析,比较自己和情敌的区别,证明自己比他人优秀,更有资格做她的丈夫。田晓菲听了,表露出反感,她不喜欢用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衡量爱情。于是,宇文所安当即做一首古诗,并且表达了自己的真心。田晓菲深受感动,其实自己对他一直也有好感,只是一切发生的太仓促,难免有点惊讶。考虑了一番,田晓菲答应了宇文所安的求爱。其实两个人有感情,是爱情中最重要的。比其它因素要重要的多。

田晓菲与宇文所安

接下来,他们遭到了晓菲家人的反对。尤其是晓菲的母亲,无法接受宇文所安的年龄太大。经历了重重考验,家人最终接受了宇文所安。两人于1999年结婚,婚后生活幸福安宁。

两人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文学上更有聊不完的话题。

现今,两人都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田晓菲和自己的老公每天要在书桌前工作10-12小时,文学研究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爱好,而不是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说,坐下来安静看两个小时书都觉得枯燥。可是田晓菲说,他们并不是甘于寂寞,在文学海洋里徜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中国历史悠久,有研究不完的古典文学,她和她的丈夫是生活伴侣,也是工作伙伴。不过田晓菲说,她的家里有两个书房。她和她的老公在各自的书房工作,因为两个人在一个房间,就忍不住聊天,所以工作的时候,两人彼此分开。

宇文所安认为,如今的古典文学研究,过于理性。很少有学者带着激情去研究,而从事文学工作就是要投入自己的情感。他的父亲也是学者,常常教育他:“聪明人很多,但是不去使用,聪明是没用的”。现实中,聪明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浪费了自己的才能,把精力荒废在无用的事物上。看来求学和做人一样,都需要坚持不懈的追求。

田晓菲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现代诗歌比不上中国古典诗歌的地位,和外国诗歌比也差很多。如今人们对于诗歌的热情慢慢下降,但是诗歌和文学不会过时。需要当代学者共同的努力。确实,现在人总是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关心文学,其实文学和诗歌是人类最早的艺术,自人类社会出现文字开始,就有文学作品出现。只要有语言,就会有文学存在,这已经长久地印在人类基因和灵魂中。属于不会消失的精神财富。

2005年,田晓菲也顺利获得哈佛大学教授职位。和自己的丈夫一起,在哈佛大学东亚文学系任教。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如今东亚文学在哈佛的地位上升了很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中国和亚洲文学产生兴趣。在哈佛任教压力很大,如果自己的课教不好,学生可以不选择听这门课。这个系长久没有学生听课,就有可能被校方取消。

常常有人担心,他们的婚姻会不会遇到困难。他们经常风趣着说,虽然他俩年纪差别大,但却是同月同日生,所以他们是心有灵犀的一对。

两个人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宇文所安喜欢唐朝,而田晓菲喜欢南朝。两个人最大的共同点是对诗歌的着迷。两个人一起生活,丈夫喜爱中餐,并且经常向客人炫耀自己做的蒜头烧鸡。

偶尔也会有来自网络的质疑。对跨国婚姻和年龄差距,两个人从来不觉得是障碍。相反因为有太多共同的语言,有时候根本没有感觉对方是外国人。

其实婚姻能够幸福,最重要的是两情相悦。爱情是纯粹的,和国籍没有关系,只要两人在一起幸福,这就是一段令人羡慕的婚姻。

作为一个女性文学家,田晓菲感叹女性从事文学行业的人太少了。特别是20世纪,没有出现一位大师级别的女性作家。田晓菲认为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女性,历史上男性压迫女性,背后还有复杂的原因。在美国文学史上,男性也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她持有一种观点,制造男女对立并不能解决女性被歧视的问题。如今,中国也存在男女平权问题,她的观点确实有独到之处。人为地制造男女矛盾,不是让家庭和社会环境更恶劣吗?男女平等是为了社会更和谐,而不是制造纷争。

目前,田晓菲和她的丈夫还没有孩子,也许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留给世界最好的财富。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文化水平较浅的人来说,我们不一定要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璀璨的文学作品,我们由衷地祝福他们生活的平安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