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养脾胃总不见效果?分清补脾、健脾很关键!(附健脾方案)

 阅海书馆 2022-11-06 发布于浙江

在门店服务的过程中,药店人往往会遇到一类顾客,身体不好也不坏,但会有疲乏无力、头昏头痛等症状。像这种介乎病态和健康之间的“叠加态”,往往是脾胃出了问题。

遇到这一类顾客,药店人该提供怎么样的服务,才能让顾客尽快回复身体的好状态?

搞清补脾 or 健脾很关键

脾胃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正气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血精神的增减波动。而人体精神气血的盛衰,与脾胃功能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密切相关。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想起就是补脾,“胡塞海吃”各类补药,结果越吃越上火。如果本身脾胃运化的能力就弱,还要大吃“猛药”,反而可能诱发疾病。

正因如此,搞清补脾和健脾的区别就非常重要,值得药店人学习。

健脾:关键在于脾胃运转。想要脾胃更好地运转,就要清除脾胃中的障碍物,如痰、湿、食滞等,这就是健脾应该发挥的作用。

补脾:关键在于补脾气,让脾具有运转的动力。不论是食物还是药物,进入人体以后,都需要脾运化才能发挥作用。

简而言之,健脾的关键在于清除障碍,而补脾的关键在于增强动力,补脾包含在健脾之中。

怎样健脾:找准人群+药物

1、湿重人群很需要健脾

典型的临床表现:重、闷、呆、腻、濡。重为肢体困重,闷为脘腹痞闷,呆指纳食乏味呆滞,腻指口粘苔腻,濡指脉象濡。

如果顾客表示,有早起昏沉没精神、赖床;口腔黏腻、舌苔厚腻;有痰、咽喉不爽、刷牙恶心;容易腹泻或者大便不爽、排不尽、黏马桶;身体沉、腿发沉、小腿肚发酸;早起脸大肿眼泡;皮肤、头部易出油,头发洗后不易干等表现,很可能就是湿重很需要健脾人群

2、平胃散:去除脾胃的湿气

组方: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120g,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90g,陈橘皮(洗令净,焙干)60g,甘草(炙黄)30g。

用量:用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每次服4~6g,姜枣煎汤送下。

主治:平胃散能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导致的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2种祛湿思路,补脾健脾

1、按压穴位排湿

如果体内存在湿气,可以按揉拍打脾经及胃经,通过让这两个经络的气流顺畅,从而解决体内有湿的状态。

足三里穴:按压此处,有助于调整肠胃机能,促进水分代谢。

阴陵泉穴:按压此处,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对水肿引起的肥胖尤其有效。

水分穴:按压此处,有助于改善水肿、腹泻、腹胀问题,调节腹部的水分。

2、通过食补排湿

祛湿不仅要“祛湿”,驱赶困住脾胃的湿气,还要运脾,恢复被困住的脾胃功能。在此过程中,选用养脾胃的食材进行食补,

常见的养脾胃食材:小米、藕粉、山药、陈皮等。祛湿的食材有:赤小豆、薏米、荷叶、茯苓、艾草等。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