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观音弄小学

 吴越尽说 2022-11-06 发布于江苏

作者:陈 刚

地处吴江区盛泽镇北观音弄的观音弄小学(现更名为程开甲小学)有较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上下几代的上学起步之校,七十多年前的1951年,我也有幸进入。虽时间久远,但回想起那一段学习生活的经历,许多事仍难以忘怀。


图片

程开甲小学


我6虚岁进了观音弄小学的幼稚班。幼稚班也上课,开学第一天就拿到配有文字的彩色图画课本,最先的课是《开学了》《我们上学了》,几个小孩走向校门的图画记忆犹存。幼稚班本来是一年,但由于我小月生日,上一年后还不满5周岁,学校就让我在幼稚班再上一年后升入一年级。


图片
01
学校生活

北观音弄邻近盛泽著名的西白漾、西荡口,学校在弄堂中央西侧,南邻盛泽大户仲少梅家园。朝东开的校门很普通,进门经过一露天短直道,北拐即是兼传达室的校工家住屋和悬挂有铜钟的高耸木杆,每当上下课时,校工就拉摇绳子敲响铜钟。刚入学时,盛泽还有解放军驻扎,仲少梅家是一驻地,其院内有一小水塘,在塘北小空场有砖砌的水池和水槽,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的铁制水管和水龙头,拧开龙头能出水,看见有战士在那洗漱。由此再往北就是观音弄小学。


图片

早期的西白漾


观音弄小学教学比较正规,语文、算术、音乐、体育、图画、常识等课都正常开设,老师很有经验。还依稀记得有马世祺、吴俊昕、史甘伯、施念瑜等老师。很多老师的家都离校不远,在北观音弄北口有一大户人家楼房,后来还改建为观音弄小学老师宿舍。

原观音弄小学校址


在学校中央有一南向敞开,由几根大木柱撑起的大堂屋作为礼堂,其内西侧有一个小舞台,一些会议、表演就在此举行。紧邻礼堂北墙是一长排屋,与礼堂有门相通,是老师们的办公室。

在礼堂大屋外周边几个方向都有教室,分别为低、中、高年级,一般读一、二年都要换一下教室。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小学阶段时间长,如六年固定在一个教室则不利于小孩心理成长。学校北边是高年级的教室,是当时学校最新、最高大的教室。

高年级教室的西边是操场,面积不大,没有跑道,有篮球架,操场再往南靠着仲家大院还有片空场。小学生们课后很活跃,在那些场地玩,有的用小皮球当篮球、足球玩;有的让一孩子弯腰,同学们拍肩跃起玩跳马;有的提脚互相玩碰腿、排队相牵玩老鹰抓小鸡、遮眼玩捉迷藏等。冬天天冷冻手脚,不少人都会长冻疮,很多学生就带着自家的烧碳球或砻糠的铜手炉、脚炉上学,课间休息时还使劲跺脚取暖或到教室外有阳光的墙角拥挤取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跳马、碰腿、老鹰抓小鸡、捉迷藏


操场西边是一栋仲少梅家的、有大台阶直上二楼露天大阳台的洋房大别墅,原是街道用,后给学校教学使用。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在那里设了音乐专用教室,摆了座椅和脚踏大风琴,各班轮流上课,大家都能放声学唱,改变了过去没有专用教室、每次课前老师要往教室搬脚踏风琴(有时学生去帮忙)、干扰周边教室上课等现象。


图片

脚踏大风琴




02
实践活动

在正常的文化教学外,课余老师们还带我们搞活动。记得在三四年级参加过一次远足,班主任吴俊昕老师带一些学生到镇上目澜洲公园玩,然后在西白漾划船。在高年级学校有一次还组织全班学生到汽车站坐车去平望参观水产养殖场,走那高高的大石拱桥,看那浩渺的河湖绿水。当时坐的是真正的“汽车”,车后壁固定有烧煤炭的桶式锅炉。那次我们坐车启动时,突然一声嘣响、车身一跳,大家惊呼起来,司机下车检查,确认无事后正常出行。还有一次远足,盛泽老汽车站东有一片坟场,有的坟头比较高大还长有绿草,老师先教我们用稻草剪切捆绑做“手榴弹”,每人回家自己做好,然后一起去那里玩山头攻防演习。


图片

20世纪70年代的目澜洲公园


图片

20世纪50年代,盛泽西白漾划船


那时盛泽的中小学归类为“农村学校”,要组织学生下乡劳动。我们后来进入盛中后每学期都要停课一周下乡,在农民家打地铺过夜,参加“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小学虽不是每学期都有,但有时也组织。一次曾随高年级一个学生小组去镇北灵阳庵西边的菜地,帮农民拔草。在田地水沟边看到了蒙眼水牛牵拉着大木转盘提水车在转圈,旁边的农民脚踏木制水车,在大人扶助下我们也都纷纷爬上去学踏水车。


图片

农民脚踏木制水车


我们小学高年级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等运动。盛泽镇周边的盛泽乡成立了人民公社,在观音弄北的灵阳庵的庙堂里举办社会主义建设远景展览,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立体彩色模型的大沙盘让我印象深刻,其中标示盛泽将会有火车站、飞机场等。仲家大院是盛泽公社办公驻地,有一阵还有人在那空场搞聚会活动。那时吴江县搞水利建设,为连接太湖、黄浦江开挖太浦河,在太湖边修建水泥节制闸。江南水乡缺少砂石,盛泽全民动员,义务劳动,除了派人去工地(一长辈亲戚曾被派去)外,大家到处找石块敲碎石,有专人收集运走,我们就去镇北原苏嘉铁路遗址寻挖路基石来敲。大炼钢铁时镇上动员大家捐献铁器,观音弄北那作为小学教师宿舍的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两层楼,其内天井的二楼四面都镶嵌有长方型雕花铁栏杆片,学校把它们都拆下捐出。镇上为捐献搞一大游行,老师两人一组用竹杆抬着铁栏杆片随队伍在镇上南北大街行走,我们一些小学生也跟着走一段。队伍中还有人抬着长木条箱,箱上摆有捐献的各类物品,看到一个条箱上是带金属大喇叭的手摇留声机。学校办公室长廊房里有一用木风箱送风助燃的砖砌炉子,有老师在炉子里用煤炭加热放有矿砂等物的土坩锅,我们几个学生帮着拉风箱,后来坩锅内物体熔化,倒出来冷却成一疙瘩块,我们体会了炼铁是怎么一回事。还有老师带学生把碎砖瓦、细砂等磨碎过筛、加水搅和捏成块,体验水泥做法。


图片

开挖太浦河工地


图片

太浦河工地节制闸


图片

苏嘉铁路遗迹(位于盛泽的75号桥)





03
感恩培养

我们进入高年级时学校名称改叫成“荡口街小学”,有西新街等处的小学并入。那紧挨小学的仲家大院一大屋就是荡口街街委会所在地。当时盛泽虽是小地方,但重视学习、培养孩子的社会风气还是挺好的,家里经济困难也想方设法送孩子上学,哪怕只是上一段初小。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就不用说了,上完小学去外地城市上中学,再上大学,很多是出国去上,不少人学有所长成为专家学者。各学校也是努力办好,悉心培养。

1958年国家开始推行汉语拼音,我们原来都是学传统的注音符号,观音弄小学立刻开课,让我们突击学习最新的汉语拼音方案。学校组织学生买来拼音字母大彩图纸,家长帮助裁剪成卡片做好盒套,我们随身携带,有空就拿出来学、背,基本都学会。回想几十年后的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推广利用拼音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在我们同龄人及更老一辈人中,包括在大中城市上学出来的,不少人会英语但是“汉语拼音盲”,在应用时碰到困难,要加急补学,而我们则能顺利使用,在交流时我们就说小学时突击学过。这事印象很深,这要感谢幼时母校给我们打下的基础。在五年级我被评为好学生,第一次得到学校奖励,奖状是在扉页写有奖励语的一本书《少先队员的好榜样》。1959年毕业考入盛泽中学,从1951年到1959年,从幼稚班到小学整整八年,是一生受教育时间最长的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起步阶段,感恩母校的培养!


图片

《少先队员的好榜样》





04
心系母校

母校小学不断发展,提升质量,后来又先后成为县、省实验小学,现在又命名为程开甲小学。程开甲小学是光荣有意义的命名,让我倍感荣耀。二三十年前,那时有吴江市驻京办,有时召集在北京工作的老乡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吴江市领导向大家介绍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成果,我也曾有幸受邀参加。进入新世纪后,在几次年度老乡聚会上有幸与程开甲先生及其家属相识见面,当得知我们是观音弄小学的校友后都很高兴,我进一步增加了对老学长的敬仰,一次在老乡的帮助下给我们合影留念。后来开甲先生自述的著作出版后,他委托我送给清华大学。学校非常高兴,由图书馆收藏,并给开甲先生寄送了一册感谢捐赠的收藏证书。


图片

1995年,程开甲在母校盛泽镇观音弄小学


图片

作者与程开甲在吴江驻京办合影


十多年前,著名基础教育专家朱永新先生组织关于语文基础教育的交流会,在清华大学礼堂召开,我应邀代表清华大学出席,在会上幸会了参会的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自己工作的大学见到小学母校的老师,机遇难得,感恩母校的培育。后有一次回盛泽,应薛校长之邀参观在观音弄的母校校园。校园面貌变化很大,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幼时居处弄堂之中,后仲家大院和周边的地方纳入建设,其高大校门面临盛泽大街,校园现代漂亮。薛校长还带领我前往镇西的舜湖校区,瞻仰程开甲先生的半身铜像,向老学长致敬。


图片

程开甲小学新校貌


程开甲小学新校区建成后也看到过,很有特色。祝愿母校不断发展、为国育人,取得更大成就。


图片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2-1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