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夜问雨丨 也谈 “斯人”、“是人”

 桃花源间 2022-11-07 发布于广东


上期回顾:





也谈 “斯人”、“是人
最近,网上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古文的争议热门了起来!


热门的原因是有不少砖家说教材里一直是“是人”而非“斯人”,除了这些砖家,也有少部分人和这些砖家持相同观点,即说是“是人”而非“斯人”,但更多的人,都说是“斯人”。而关于“斯人”“是人”之争的各文章里,更多的人评论留言说当年自己学的就是“斯人”,也有人说当年自己还背诵过这篇古文,而评论留言说是“斯人”的,至少要占80%。



有些文章里有专家说,古时因各种原因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不同的版本,所以可能出现不同版本的同一篇文章在同一处上有不一致的地方,而在古文里,“斯人”与“是人”同义,所以实际上两个字从字义上都对。而专家还说了,在一段时间里,“斯人”版的教材占了绝大多数,只是后来,才被逐渐统一为“是人”的,这也印证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说当年自己学时是“斯人”而非“是人”了。说实话,这样的专家总算是说了实话,也间接的给大家上了一堂自己所不知知识的课。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发布者为清华大学某医院精神科医生S某某,这S某某发视频提到这“斯人”与“是人”。S某某的观点是支持“是人”,他说“所有教科书里都是是人”、为什么大家会记成“斯人”,因为记成“斯人”的人都是“群体性记忆错乱”(感谢这S某某没说与他观点相左的人是群体性精神错乱,不然,我也不得不位列其中了)。然后这S某某举例说平时生活中一件事的某个细节本该是A,但时间久了印象就会渐渐开始变淡,而有时当听到有人说是B时,在这正确答案渐渐变淡的情况下忽而听到是B,于是我们后来印象里就会把正确答案A潜意识里变成B。这S某某就说是时间久了,大家把“是人”误搞成了“斯人”,总之一句话,这S某某说教材里一直是“是人”,而非“斯人”,是时间久了大家记错的缘故。



看这精神医生S某某头像估计就三十出头一点点,他那样说说明当年他读书时的教材确实是“是人”而非“斯人”。不管怎么说,自己从教材上学的自然认为就是唯一正确的。但是,偏有例外,偏偏此处两种说法古时都有,偏偏“斯人”与“是人”为同义,即都正确,而S某某以自己所知的“是人”去否定自己所不知的数倍数十倍人知道的同样为正确的“斯人”,却显示出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何其悲也!



如果说全国有10%20%的人出现记忆错误或许还有可能,但是当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就要值得自己深思与探索了。偏偏S某某不,偏偏打死都不认,打不死更不认,偏要认为自己所知的为唯一。但当更多人的观点与自己所持观点相左,S某某干嘛不上网去求证一下,或许,S某某太过自信、太过认定了“真理常握在少数人手中”,偏偏在这里,无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他们自己认定的真理都是对的,不过各占50%罢了!



所以,不管是要判断任何事,都不要持绝对的态度,因为有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观点与我们观点相左,如果我们同时去花一点点时间去另外探求一下,或许,事实上的正确答案将会与我们所认定的观点出现反转,这,有可能!!!


END


-作者简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