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客吃河豚中毒?这鱼虽美味,但千万别乱吃!

 刘章济图书馆 2022-11-07 发布于湖北

  1河豚鱼有的地方称之为:气鼓鱼。因其肚子大如猪,所以用豚字起名,称呼之。

顾客疑似吃河豚锅中毒?

海底捞回应

2022年5月19日,四川成都一网友发帖称,5月3日他们一行四人参加海底捞新品——“河豚锅”的品鉴活动,食用后四人均出现神经毒症状,感知觉异常、手脚麻木、头晕目眩,随后紧急就医。涉事网友认为,同行多人食用河豚后出现问题系食物中毒导致。

针对该起投诉事件,海底捞方面表示,河豚系列产品系中洋集团独家供应。中洋集团掌握河豚养殖控毒核心技术,其人工养殖的河豚品种“暗纹东方鲀”已经过11代技术改良,且连续十年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属于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可放心食用。

随后,海底捞方面展示了由多个权威机构出具的多批次河豚类产品的检测报告。根据报告,在河豚鱼滑、中洋河豚鱼片、河豚锅底调味料中均未检出河豚毒素、氯霉素等项目。

除此之外,海底捞方面还表示,若有河豚中毒可以通过医药检测报告查出,该顾客的检测报告显示为炎症反应。接到顾客反馈后,门店立即进行排查,河豚品鉴活动除该批顾客外,没有其他顾客反馈异常情况,门店已经对当天的品鉴食材封存。市场监管局分别于5月6日和19日到门店现场检查,确认相关产品资质及检验报告齐全,未发现异常情况。海底捞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权,也会全力配合调查。

2

河豚毒素有多毒?

有特效药吗?

很多人在希望调查结果尽快公布的同时,也发出疑问:河豚到底有多毒?中毒后有药物可以治疗吗?

据了解,河豚体内含有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其主要蓄积在内脏、肌肉、皮肤等部位。

河豚毒素的毒性非常强,是剧毒氰化钠的1250倍,食用约1-2毫克河豚毒素便可致命。并且,河豚毒素比较稳定,经100摄氏度、8小时炒煮,以及盐腌、日晒和一般的烹调方式,均不能将其完全去除。

需要注意的是,河豚毒素分布广泛,不只存在于河豚体内,蝾螈、蟾蜍、多棘槭海星、云斑裸颊虾虎鱼、花纹爱洁蟹和圆尾鲎等动物体内也含有这种毒素。

河豚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到3小时,中毒主要症状为知觉麻痹、运动障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针对中毒者的特效解毒药。人一旦中毒,通常只能采取催吐、洗胃等措施治疗处理,病死率较高。

3

河豚养殖销售应该注意哪些?

2016年,《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发布,对两种人工养殖的河豚进行开禁,并作出了系列严格规定。

目前,食用河豚还是有十分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需要符合两个关键条件:

一是只能食用可准确受控的养殖河豚鱼,我国目前仅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两种河豚鱼可养殖;

二是由专业人员严格执行特定程序加工制作的熟河豚鱼。

根据《通知》,养殖河鲀应当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方可销售。加工企业的河鲀应来源于经农业农村部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养殖河鲀加工企业应当按照河鲀加工技术要求,去除有毒部位和河鲀毒素。河鲀可食部位(皮和肉可带骨)经检验合格后,附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河豚鱼加工产品应当包装,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原料基地及加工企业名称和备案号、加工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检验合格信息等。

河豚鱼加工产品应使用统一式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禁止经营养殖河豚鱼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鱼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

4

远离河豚中毒,你要做到这些

1.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动物,安全风险非常高,大家千万不要自行捕捞、食用。

2.一旦发现违法加工经营河豚的情况,可以拨打12345投诉举报,或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

3.如果因不慎误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食物,出现了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催吐,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杨淞表示:

河豚的内脏和性腺上会有一些神经毒素,少量的神经毒素就会导致中毒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如果不懂烹饪方法,不建议自行加工食用。而在饭店,也不能排除有加工不当导致中毒的风险,此前也确实有过类似的报道。

所以,请广大消费者切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鱼,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

大家如要购买或食用河豚,请慎重选购正规经营企业销售并经加工制作后的河豚,或在规范经营的餐馆内适量食用。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河豚虽美味

请勿乱食用

别存在侥幸心理

再美味的食物

也不值得用生命去冒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