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军北征漠北(上):朱元璋主导下的大胜之战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明朝建立后,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时刻威胁着朱明政权。为了进一步稳定北部边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曾十多次组织大军征伐遁入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
第一次北征
1368年,元顺帝北逃后一直逗留在边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图夺回大都(今北京),虽然都未成功,但也让朱元璋感到了实在的军事威胁。1370年正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李文忠副将,汤和为冯胜副将,出兵进攻北元。朱元璋根据当时元顺帝在应昌府(今在内蒙古阿巴哈那儿旗),扩廓帖木儿在定西的情况,决定兵分二路:一路命徐达自潼关出西安直捣定西,以取扩廓帖木儿;一路命李文忠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元顺帝,使其无暇应援,“事有一举而两得者,此是也”。同时命驻守大同之明军先期进攻山西、河北北部作为佯攻,吸引元军兵力,二三月间,驻守大同之明军先后攻克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武州(今山西五寨)、朔州(今山西朔县)等地。
三月底,徐达率主力攻到定西,并于四月在沈儿峪(在定西北)大败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逃往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尔和林)。五月,徐达派邓愈前往招抚吐蕃,自己则率主力向南攻克陕西略阳、沔州(今勉县)、兴元(今汉中),随后回到西安。另一路李文忠军则出居庸关经野狐岭,在五月先于白海骆驼山、再于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先后击败北元军。不久之后,元顺帝因患痢疾死于应昌府,终年五十一岁,其子在和林继位,是为元昭宗。接着,李文忠又大败应昌府之北元守军,攻克这一北元重镇;然后,在回师途中攻克兴州(今河北滦平),北元军民近五万余人投降。明军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
第二次北征
明军第一次北征沙漠,成功将蒙元势力压缩到和林以北地区,暂时减轻了来自北疆的压力。然而到了1372年初,塞外各地的蒙元势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休养生息,再趋活跃,东自开元(今吉林农安),西至甘肃、宁夏北部以及各塞要地,均为其所控制,且不断南犯。
此时,明朝君臣对蒙元的态度出现分歧,朱元璋倾向于依长城防守,徐达则主攻。经过讨论权衡,朱元璋接受主攻之意见,于1372年正月,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各率兵五万人,分三路出征。朱元璋的作战方针是:以徐达为中路,出雁门关攻和林,扬言“急趋”和林,实则缓慢进军,诱元军出战而歼灭之;李文忠为东路,出居庸关经应昌攻和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冯胜为西路,出金兰(具体地点不详,疑为金县、兰州之合称)攻甘肃,以疑元军,使其不知所向。这一战略部署,以中路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奇正并用,三路合击。
中路军于二月底进至山西境内,徐达以蓝玉为先锋,先出雁门关,击败扩廓帖木儿游骑于野马川(即胪朐河,也即今克鲁伦河,位于今中蒙边境)。三月中,蓝玉又败扩廓帖木儿于土剌河(即今土拉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然而如此一来,中路军实已孤军深入,没有按照原作战策略行事。扩廓帖木儿虽北逃,但在与元将贺宗哲部会合,重整军伍后,决定在岭北(元之岭北行省,包括今内蒙古东部、北部、黑龙江一部,蒙古和俄国西伯利亚中部的广大地区,具体地址不详)一线抵御明军。五月初,徐达兵至岭北,轻敌冒进,骤然交战,为北元军所败,战死者万余人,被迫退军坚守边塞。
西路军进至兰州以后,大将傅友德率骁骑五千大败元军于西凉(今甘肃武威);进至永昌后,再败元军,俘获辎重牛马甚众;然后与冯胜大军主力会师,大败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斩首四千余级,军威大振。六月初,冯胜大军进抵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故元守将举城投降,之后连败元军于别笃山口(地址不详)、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北),俘获马驼牛羊十余万头而还。
东路军于六月底进抵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元军闻讯而遁,获牛马辎重无算,经哈剌莽来(今蒙古洪戈尔)至胪朐河。李文忠留部将韩政守辎重,亲率大军轻装急进,在土剌河、阿鲁浑河(即今鄂尔浑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北)一带与北元军激战数日,北元军败退,俘获人马以万计,明军亦死伤颇重。李文忠率军追至称海(今蒙古哈腊乌斯湖南,哈腊湖西),北元兵重新集结抵御,李文忠见其气势甚锐,乃暂时退兵据险自固,同时布设疑兵,北元军惧有伏兵,不敢逼近,遂引军而去,李文忠班师而还。
至十月,西路军冯胜班军回京;十一月,因塞外苦寒,一时难以作战,朱元璋遂令中路军徐达、东路军李文忠班师。第二次北征中的三路明军,基本是各自为战,没能按照战前制订的策略相互配合,因此按所遇对手之强弱,命运也各不相同。
第三、四次北征
基于第二次北征明军损耗严重,朱元璋决定暂停北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1380年二月,北元军万人在和林屯扎,疑有南侵动向。朱元璋遂命令沐英率驻守陕西之明军进攻北元。三月,沐英行军到达灵州(今宁夏灵武),侦知北元军一部主力已经至乃路(今内蒙古额集纳旗东南)。于是,沐英率部急行军七昼夜,渡过黄河,经宁夏翻过贺兰山进行突袭;在距离北元军军营五十里的地方兵分四路,分别从各个方向乘夜合围攻袭。北元军遭突然袭击,未经激烈抵抗,其大部即被明军俘虏。
1381年初,北元军再次南侵明境。四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分两路出塞北征。关于此次北征的战略战术,朱元璋作了如下指示:首先派侦察部队出塞,刺探军事情报,若有埋伏,则诱其深入,待其困疲而反击之;若无埋伏,即以精兵直捣其营。东路以傅友德为先锋,在灰山(今内蒙古宁城东南)大败元军,俘获不少元军人畜;行军至北黄河(即潢河,今西辽河),所遇到之北元军皆不战而逃。西路军以沐英为先锋,出长城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攻取高州(今河北平泉境内)、嵩州(也称松州,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直至渡过胪朐河,俘虏北元不少部众。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第五次北征
在北元的各方势力中,有一支由北元太尉纳哈出统领,一直占据着今松花江以北地区,活动于辽东及辽河流域之间,经过数年发展,至1387年时已有部众几十万人,成为大明在东北之大患。
是年正月初,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军二十万北征纳哈出。朱元璋亲自制订此次北征方略:“驻师通州(今北京通县),遣人观其出没。彼若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宜以轻骑掩其不备。既克庆州,则以全师径捣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出纳哈出不意,必可擒矣。”同时派遣已经投降明廷之原纳哈出部将前往劝降。
二月初,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侦知纳哈出分兵屯守,遂遣蓝玉率轻骑乘大雪之机出兵,擒其子、俘获人马而还。三月初,冯胜等率军筑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宽河(今河北宽城)、会州(今河北平泉)、富峪(今河北平泉北)四城,驻兵大宁。五月,冯胜留兵五万驻守大宁,率大军直捣金山。六月,进至辽河之东,获其屯兵三千余人,进驻金山之西。此时,朱元璋派出之劝降使者也力劝纳哈出投降。纳哈出心怀二志,犹豫不决,先后多次派使臣赴明军驻地,以献降为名,观明军虚实。在明军大军压境、步步进逼的情况下,纳哈出最终被迫投降。
此次北征,明军共得其军民二十四万余人,辎重无数,完全肃清了北元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六月底,傅友德以新得之辽地汉人军士驻守大宁,冯胜等胜利班师。辽东从此成为明朝势力范围,后来成为奴儿干都司的一部分。
第六次北征
在冯胜率军平定辽东之际, 1387年九月,朱元璋又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军十五万人北征岭北腹地。1388年三月,明军行军到达庆州,侦知天元帝(1378年,元昭宗去世,其弟脱古思帖木儿即位,史称元益宗,因其年号为天元,故史书上也称之为天元帝)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决定急行军直扑其所在。四月十二日,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探知脱古思帖木儿的营地就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余里,于是发动突袭。脱古思帖木儿毫无准备,与其心腹重臣等数十骑匆忙逃走,蓝玉率明军精骑追击千余里也没有追上,但脱古思帖木儿逃脱后不久,即被其部将缢杀。留在营地的北元余部纷纷投降,此战共俘获军民近十万人,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皆落入明军手中,北元统治之根基崩塌。
此后,朱元璋又相继组织了几次北征,但因北元残余多遁入漠北腹地且较为分散,因此战事规模并不大,斩获也有限。总之,朱元璋时期的明军北征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边疆的危机,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长城沿线的管理,巩固了明王朝之统治,为促进明初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