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同里的“798”---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三季-24)

 明日大雪飘 2022-11-07 发布于上海
几个不老的北京人用脚步丈量北京胡同,带您探寻、体味胡同的老故事与新生活,和您一起了解、感受京城独特的文脉、文化与文明

胡同里的“798

成贤街南边的方家胡同也是一条有故事的胡同。自唐代以来,中国的邻国如高丽、日本、琉球、交趾、暹罗等,都经常派遣留学生到国子监就学。明清同样如此,《长安客话》记述:“国初高丽金涛等四人,来入太学,涛登进士第归国。其后各国亦皆遣子入监。监前别造房百间居之,名王子书房。”明《太学志》在记录学舍之制时特别提到:“交趾号在监南。”可见,这些留学生不住在监内,而是在国子监旁边居住。

雍正九年(1731),鉴于国子监学生日渐增多,又在方家胡同新建国子监南学,作为学习居住场所。清末国子监撤销后,1906年在南学基础上开办了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1918-1920年,20岁的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一毕业,就到此担任第三任校长。现在校园里立有一座老舍先生的半身塑像,而校名也是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的笔书。

图片

但这所小学还不止于此,其校门和部分校址也是清代循郡王府。循郡王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死后追封多罗循郡王,“循”为温和之意。也就是说,永璋英年早逝,第一代循郡王并没有住过王府。

因永璋没有子嗣,乾隆四十一年(1776)过继5岁的成亲王永瑆第二子绵懿为嗣。乾隆五十三年(1788)绵懿成为第二代循郡王,但由于该爵位并非世袭罔替,故而绵懿的封爵只是贝勒。所以,循郡王府是按贝勒府的规制建造的,这在京城的王府中大概也是不多见的。

图片

循郡王府分东西两路,分别为胡同的13、15号,西路为正院,东路为住宅和花园。我们看到,在西路的15号是三开间的朱红大门,上有纵七横五排列的门钉,街对过儿为一字灰砖照壁。现在15号为方家胡同小学,大门紧闭。

13号为住宅杂院,我们看到有四进院落。从广亮大门进去,绕过影壁,中路的垂花门已经破败,但五间大北房、东西厢房和耳房都还完整,让人惊讶的是,院子里竟然没有私搭乱建的小房,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遮掩了不少房屋的陈旧。东西两侧都有过道通向后面的院落,高大的屋顶和古树都显露出200年皇亲府邸的气派。

图片

图片

向西走,方家胡同的46号院则显露着现代工业遗存与时尚文化的融合,这里被称为“胡同里的798”。胡同里还有这么大规模的工厂?原来,1921年美国人在此地创办海京洋行,经营机器进口和安装维修;1926年附设海京铁工厂。后几经变迁扩充,日本侵占时期改为“小系重机株式会社”,生产矿山机械、枪械弹药。抗战胜利后为北平第一机器厂、第六修械所。

1950年成为北京机器总厂。1953年,新中国机床行业明确了18家骨干企业,其中的北京第一机床厂就设在这里,方家胡同也因此有了“机床胡同”的别称。改革开放后,工厂迁到郊外寻求更大发展,原址成为中国机床总公司的办公场地和精密机床修理总站。

图片

2008年随着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新定位和改造,几十年的旧厂区被整体规划改建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原来的车间、礼堂、办公楼、锅炉房在保留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被重新设计改造为排练厅、小剧场、新媒体艺术空间、咖啡馆、书店、画廊、餐厅等等,入驻了北京现代舞团、电影俱乐部和几十家小公司,成为跨界艺术的梦工场,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创新的新业态。

图片

图片

在园区里走着,忽然想起前些年曾和家人一起来这里品尝一家云南菜,记得是在一处装修得很有民族特色的二楼用餐,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开着?在园区里果然找到一家名叫“埃蒙小镇”的云南菜馆,里面果然和记忆中的一样,一问了解到菜馆的开办者来自云南佤族,有机会您也不妨来品尝一下。

青炭局胡同、公益巷和马园胡同是与方家胡同相联的三条南北向胡同。在干净整洁的马园胡同里,墙根儿的背阴处,一位老爷子半躺在一张躺椅上,旁边一张小桌上放着暖壶和一只泡茶的小紫砂壶,头顶的房檐下挂着三张鸟笼子,分别养着红靛颏、蓝靛颏和一只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黑白相间鸟。老爷子说这叫煤山雀,说它的俗名你们准知道,叫麻布愣子,在北京房山、门头沟一带挺多的。我们中没谁真正养过鸟,还真不知道。

图片

图片

“提笼架鸟”从娃娃抓起

老爷子说,他一直住在这条胡同里,上山下乡那会儿到东北大兴安岭插队,那地方平平常常零下40°C,冻得实在受不了,就跑回来到处打零工,四九城基本跑遍了。他平时爱看描写老北京的书,还订了报纸,对北京的变化一直留心着。

图片

“西四丁字路口那儿有个砖塔,你们知道不?”老人问。

“知道,那儿有一家正阳书局,专卖介绍北京的书籍,我们去过。”我们答道。

“方家胡同里有一座白衣庵,刚才看见了吗?”老爷子又问。

“看到了。我们还纳闷儿,好像只剩山门了,殿堂都没有了吧?”我们也问。

“原来有四层殿堂呢,还有跨院儿,现在都变成住房了,看不出原来模样了,山门也是前些年维修时发现的。雍和宫边上有个柏林寺知道吧?白衣庵、柏林寺一个建于明代、一个建于元代,在雍和宫的一西一东,清代重修时都受到当时的雍亲王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的关照。”老爷子兴趣盎然地向我们讲述。

图片

这时候,又来了两位提着鸟笼子、拿着茶水杯的老大爷,看来,这是胡同里遛鸟聊天的固定场所,不仅人要聊天,鸟也要扎堆儿,见了面唧唧喳喳也聊得欢呢。几位老爷子说疫情期间不便去公园,弄不好被“弹窗了。

图片

大家顺着刚才的话题,聊到为什么叫马园胡同?说是当初很多到国子监的学生都是骑马或坐马车来的,这里是临时圈马之地(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记载,方家胡同里有神机营所属内火器营马队厂,估计马园也与此有关);聊到胡同里的老宅院,说是向前一拐弯有一座原来傅作义手下一个军长的宅子;也聊到城墙、城门楼,现在京城就剩下正阳门、德胜门箭楼还有东便门角楼等为数不多的几座门楼了,大家不免唏嘘一番;还聊到老天桥的游艺、前门大栅栏……几位老爷子嗓门越来越高,真有点儿眉飞色舞了。北京,在他们的记忆里、也在他们的心中。

图片

图片

说到现在的生活,胡同经过治理整洁多了,在家门口儿溜溜鸟、喝喝茶、聊聊天,老人们都有医保、退休金,心态好、身体好,都挺满足的。

图片

图片

                未完待续,再见!

      (保护原创,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