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餐后血糖会比空腹血糖低?

 名天 2022-11-07 发布于江西

论坛上有一个有趣提问

患者,男性,43 岁,检测空腹血糖是 6.30 mmol/L(正常值 3.90 ~ 6.10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是 3.33 mmol/L(< 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是 5.43%。

7 天后病人重新复查空腹血糖是 4.67 mmol/L,餐后两个小时是 3.05 mmol/L,在抽血前两三个小时内没有使用药物或打胰岛素,请问有这样的临床结果吗?

 1
空腹血糖 VS 餐后血糖

众所周知,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 8 ~ 10 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浆检测出的血糖值,能反映胰岛 B 细胞功能,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人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一般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较为恒定,因此对空腹血糖值进行测定能够反映机体的血糖代谢情况。

餐后血糖一般是指餐后 2 小时测定的血糖。餐后血糖代表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也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通常餐后血糖水平比空腹血糖水平要高,当餐后血糖超过 11.1 mmol/L 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

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重要指标。一般而言,餐后血糖值比空腹血糖值要高,这是因为食物摄入会让血糖上升。但是有些患者却出现餐后血糖低于空腹血糖的情况,特别是糖尿病早期患者。

 2
为啥餐后血糖会比空腹血糖低?

01 胰岛素分泌过多或高峰延迟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糖值会升高,进食半小时后血糖会达到峰值(此时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是基础值的 5 ~ 10 倍),然后呈下降趋势。

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 2 型糖尿病)可出现胰岛素分泌过多或高峰延迟的现象,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浓度而不能恢复到基础水平,导致出现餐后血糖低于空腹血糖,甚至低血糖。

02 降糖药物的影响

如接受「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由于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者用量过大(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均可导致空腹血糖升高;三餐前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剂量过大,则可导致餐后血糖偏低。

另外,如果药量过大,与饮食不匹配,或同时应用具有增强降糖药物作用的其它药物,也会导致餐后血糖明显降低。

03 疾病对患者血糖的影响

① 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与胃肠神经、高血糖、胃肠激素及微血管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其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影响食物的排空及降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使食物及降糖药的排空和(或)吸收延迟,使食物吸收与胰岛素(尤其是自体胰岛素)分泌时相不能生理性同步,使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引发餐后低血糖反应。

② 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患者餐后 2 ~ 3 小时的血糖值可能低于空腹血糖水平,这是由于肠道循序吸收葡萄糖,而慢性肝病患者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从而导致餐后血糖迅速升高,2 小时后,由于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可使餐后 2 ~ 3 小时的血糖低于空腹血糖。

③ 某些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由于其胃排空时间缩短,导致葡萄糖吸收过快,快速升高的血糖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也可导致低血糖发生。

04 反应性低血糖

低血糖反应是指血中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时引起的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大汗、颤抖、饥饿、无力、心悸等,以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朦胧、昏迷、躁动不安等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也可出现无知觉性低血糖综合征,患者因无前驱症状而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餐后低血糖反应,又称反应性低血糖,由于餐后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引起血糖过度下降,出现临床相应症状。

05 标本采集及其他因素干扰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采集操作不规范或患者服用 VitC 等,均会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偏低。

应注意采集后的标本不要搁置时间太长、夏天注意标本防腐,患者暂时停止服用 VitC 等可能干扰结果的药物。

案例分析

在前文提到的案例中,患者空腹血糖值高出正常值,首先要排除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的影响降糖药物用量或夜间胰岛素不足可以导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以至于出现晨起空腹血糖升高,以及降糖药物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等情况均需要考虑。

如调整药物后还是有此现象,则再一一考虑其他因素,如胰岛素分泌过多或高峰延迟、合并其他疾病等。

 3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事实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非常重要,这两者之间可以互补但是却不能互相替代。

空腹血糖所代表的是人体胰岛 β 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水平,它可以反映目前身体情况下,各种糖代谢相关激素最终平衡的结果。空腹血糖就相当于血糖的「基线」,空腹血糖控制不好,餐后血糖大概率也会随之升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

另外,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好餐后血糖,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并且,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经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会引发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还会诱发视网膜病变的进程加速。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为非常重要的血糖监测指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