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文艺理论——萨特的存在主义:人为什么要创作文学?

 新用户15472188 2022-11-08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一)萨特简介:

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生于一个海军军官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哲学教师的资格。1933年赴柏林的法兰西学院研究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等人的著作,开始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1941年获释后继续任教,并与人一起组织了“社会主义与自由”的反法西斯组织。1945年,他创办《现代》杂志,以后他成为职业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直到逝世。

萨特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1936年)、《存在与虚无》(1943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年)、《辩证理性批判》(1960年)等。萨特继承和发展了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他指出,存在主义就是“人学”。它所研究的是人的存在、人性、人的价值等问题。

文章图片2

(二)人为什么要创作文学:

萨特认为:人创作文学艺术的具体目是可能是“逃避”,也可能是“征服”但是,为什么偏偏要拿起笔,而不是用其他方式来实现这种目的呢? 萨特的回答是:“因为在作者的各种意图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深入的、更直接的、为大家共有的抉择”。这就是我们需要感到 “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本质性的”。这是一种存在主义回答。因为在存在主义看来,“由于人的实在,才'有’万物的存在”。人是万物借以显示自己的手段,人对“自在的存在”起着揭示作用。由于我们的存在,这颗灭寂了几千年的星,这一弯新月和这条阴沉的河流得以在一个统一的风景中显示出来。如果没有我们,这个风景就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的麻痹状态。没有我们的揭示,世界就是混沌和虚无的。也就是说,我们感到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我们人是本质性的。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所以要从事艺术创作。“我揭示了田野或海洋的这一面貌,或者这一脸部表情,如果我把它们固定在画布上或文字里,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凑, 在原先没有秩序的地方引进秩序,并把精神的统一性强加给事物的多样性,于是我就意识到自己产生了它们,就是说我感到自己对于我的创造物而言是本质性的。”也就是说,人之所以要进行艺术创作,更深的原因,在于满足人感觉他是这世界的产生者这一本质要求,在现实中他们的这种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因为他们明白,星星、新月、河流不是他们创造的,因此他们就要借助艺术创作,满足人的这一本质要求。艺术创作是满足人感觉自己是世界的本质的手段。

出于这种认识,萨特把艺术创作看做是不受客观世界约束的主观活动。艺术生产是作家在没有秩序的地方引进秩序,并把自己的精神统一性强加给事物的多样性。“作家到处遇到的只有他的知识,他的意志,他的谋划,总而言之,他只遇到他自己。”而这个“自己”来自“内心的最深处”,即来自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因为非理性的心理体验,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从而赋予客观世界以某种意义,因此艺术生产是康德所说的“唯理直觉”的活动。所以作家的创作要等待自己,等待自己的灵感,写作过程只是作家对奔到他笔尖底下的词的一项调节工作,“在这里视觉除了发现手犯下的小差错之外,不会告诉我们别的东西”。

无需多言,萨特对人进行艺术创作的根本原因和写作时的无意识特点的看法,并不符合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的全部实践,但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写作的特点和动因,是有启示的。

参考资料:

1.《西方文论史》 (第三版)马新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