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职场,要做到耳聪目明,还要善于洞悉真相,莫做“睁眼瞎”

 xrj5857 2022-11-08 发布于广西

朋友在某央企工作五年了,学历高、能力强,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可是这五年的时间里,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被提拔,甚至一些明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都被提拔,他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对此他也表示很无奈,如果说能力不行,或者是硬核指标有欠缺也就干脆死心了,可是各项都符合标准,领导也愿意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与同事的关系也相处融洽。可为什么就提拔不起来呢?

这时肯定会有人说:“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在央企、国企提拔,没背景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对于这种“不公平竞争”现象,想必不少职场人都能达成共识。

事实上,“关系户”存在优势是不争的事实,但关键还是职场人本身,是否“耳聪目明”,遇到机会时,是否能把握住。


与你相关的信息,了解吗?

每一个现象的背后,都由一系列的原因构成,是这些原因导致现象的产生。比如,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领导不发话,大家都会死搬硬套的走流程,完全没有灵活性;又或者说,为什么单位里总是“小人当道”?

死搬硬套走流程,是同事没有担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多的是领导的态度,领导总是“甩锅”给下属,大家出于自保,自然缺乏灵活性;至于“小人当道”,或许是领导被“小人”蒙蔽,更多的时候“小人”的行为是领导暗示的结果,领导默许,“小人”做事。

“小人”就像抹布,用脏了随时可以扔掉……类似的信息你又清楚多少?谁是“关系户”?领导之间分成几股势力,他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身边的同事又是什么背景?

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很多,你了解吗?如果不了解,就像走在漆黑的夜里,随时都有可能走进“坑”里。

这时你不仅需要手里有盏明灯,也需要一盏盏路灯,照亮你脚下的路,或许依然会走得磕磕绊绊,但至少避免了自己掉入“坑”里。


所谓的“社交”真的有用吗?

人际关系对于职场很重要,但重要程度可大可小。看不清本质,就不存在“社交”的基础,更谈不上“有效社交”。

人与人之间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这样说显得太“功利”,如果再加上感情是价值交换的纽带、桥梁,是不是就显得更合理呢?

虽说是价值交换,但只要有价值,可以交换的人很多,为什么是你而不是他?因为感情是交换的纽带,陌生人与朋友之间,更愿意与谁产生价值交换呢?答案不言而喻。

不过,交换的前提“价值”,交换的规则是“等价”,有些人无限放大了“社交”的作用,却没有思考自己能为别人输出何种价值。


“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朋故友不上;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重衣冠不重人。”

当你没有价值,或者你无法输出价值的时候,那么所谓的“社交”大多数都是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用在让自己变得“值钱”的事情,当你值钱了,能够有等价交换的资本了,那么人脉自然也就来了。

真正的人脉,不是多少人能帮助你,而是你能帮助多少人。所以,没有价值就没有“社交”的基础。


该做的事情你都做了吗?

业务做好了吗?本职工作做好了吗?所谓的“工作无边际”做到了吗?太多应该做的事情了,可是做得多,不一定就是做的有价值。

业务做好不会一定会提拔,因为那是行走职场安身立命的价值,连业务都做好不好,其他做再多也枉然,本职工作同样是这个道理。

关键在于“工作无边际”,对于这个“无边际”可以理解为深耕细作无止境,也可以理解为,分内之事与分外之事。

职场上每个人的职责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同,但相同的一点是“其他”,比如,“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这个“其他”很模糊,什么是算是其他呢?现实会告诉大多数人,所谓的“其他”是办好领导“私事”,并且要比办公事还认真的态度去做。因为领导也是人,私事本来“预期值”就低,如果做得圆满,好印象就会成倍提升。

所谓“该做的事情”是指:职责内的事情完成的基础上,把“其他工作”做得圆满。别觉得把本职、业务做好,对于其他工作就不耐烦,那才是真正领导在意的事情。

就像一张照片,前景清晰,后景虚化,但没有背景的虚化,整张照片也会缺那么点意思。清晰不过是可以展现的,模糊的才是衬托清晰的精髓。


为下次进步做准备了吗?

行走职场是,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这次不行,为下次做好准备了吗?小时候少先队入队时会说:“时刻准备着。”

是否真的在时刻准备着?当机会降临的时候,是否能抓住。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被吹上天。”

这里的重点是“站在风口”,而不是追风。所谓的“时刻准备”着,在我看来就是不停地向前,当风吹到的时候,自己自然能够顺势而为。

举一个简单而现实的例子:假如你的亲戚成为了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手中正好有一个工程项目需要找人去做,如果恰巧你是做工程的,有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团队,或许会相对轻松的拿下项目;如果这时你手里没有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团队,哪怕亲戚想给你,你能接下来吗?

难道每天在家刷手机,玩游戏,等有了项目再去张罗人做?等到那个时候,机会早跑到别人手里了。

同理,这次没达成目标,是开始“躺平”、“摆烂”,还是在积极地为下次机会做准备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关键在于“时刻准备”,机会降临时,抓住的几率才会更大。


写在最后

行走职场,太多的人想着更进一步,但在这些人中“睁眼瞎”太多,只是低头做事,偶尔抬头看来时,也只是为了看而看,并没有做到“耳聪目明”,看清脚下的路该如何走,自己又该如何做。所以成功的人少,平庸的人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