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是北宋“尚意书风”真正的开创者,以苏轼为代表的“宋四家”都受他的影响!可惜他的书法被忽视太久了!

 墨品书法网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北宋书法成就之所以能跟辉煌的大唐书法一较高低,在于它发展出了“文人书法”的独特面貌。士大夫阶级的审美风尚“贡献”了文人画与“尚意”书法这两样国粹。“宋四家”中的苏轼、米芾诗文书画无所不能,是文人书画的代表和集大成者,但殊不知他们受此人影响颇深,不夸张的说,没有他,就没有“宋四家”,他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四川绵州,他历仕三位皇帝,官至宰相,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我们所知的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千古文章四大家”,是苏轼的老师,但鲜有人知他也是一位书法家,是北宋“尚意书风”真正开创者,正是他“珠玉在前”,才有“宋四家”美学风尚与创作的沿袭。

欧阳修传世作品极少,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当属《灼艾帖》。此帖创作年代已不可考,是他写给长子欧阳发的信件,谈及当时很流行的艾灸疗法,认为它非俗工,值得深入讨论。全帖共69字,为“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欧阳修行书学自钟繇、二王、孙过庭、张旭、怀素等名家,颇具晋法之韵味,明代诗人、书法家评价他:“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然。”欧阳修真书、草书兼修,深谙法度。《灼艾帖》行笔劲健、骨力丰沛,藏露并用,起势迅疾酣畅。起笔多露锋芒、提按顿挫有力,如黄庭坚所云“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

《灼艾帖》用笔痛快淋漓墨色枯润相济,多飞白连带。如”“”“等字,既有唐法如颜真卿《多宝塔》的宽博有力,又有王羲之《圣教序》的飘逸灵动、笔势多变,还有自身文人趣味的雅致端庄而不失活泼。此帖结体俊秀飘逸,因字赋形、富有变化。章法和谐、疏密有致,字与字间致密,左右呼应较为疏朗。

欧阳修学古法却不拘泥于晋唐的精工细致而是张扬个性、独抒性灵,这正是宋代“尚意”精神的发源,苏轼赞曰:“清眸丰颊,进退晔如。神彩秀发、膏润无穷。”

此帖曾被项元汴、张珩等人收藏,卷后还有李东阳、翁方纲等人撰写的跋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灼艾帖》气格雅致、笔法精妙,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现在,我们将此帖真迹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装帧精美,特向大家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