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入了解自己——人格障碍(一)

 老树随笔 2022-11-08 发布于福建

最近看了一本书《变态心理实录2》。主要讲述人格障碍,通过真实的患者案例,让人们更具体的了解人格障碍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深刻了解人格障碍对于生活中的危害。了解自己是否有同类型的人格,提醒自己去修正自己的人格。虽不能说完全消除极端人格,但起码了解了,有及时去修正的可能性,不影响日常的幸福生活。

人格缺陷在我们普通人身上应该是都有存在的,只是因为综合能力能够压制住人格缺陷的显现,因此看起来就是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受到外界严重的刺激,或是自身的抵抗力减弱了,则人格缺陷占据主导地位,会控制人们的行为模式。就像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在免疫系统正常运转时,身体里的各种病毒无计可施,都被消灭在萌芽中。但免疫系统减弱或是被破坏时,特别容易遭受病毒的入侵,也就特别容易生病。

大部分的人格缺陷形成的诱因包括原生家庭以及小时候的成长环境,积压而形成的固定行为模式。虽然通过后天进行学习、成长,但童年心理阴影的烙印还会时不时反映到成年的行为模式当中。

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表现形式就是比较极端,比较容易四面竖笛。例如被迫幻想症,觉得全世界的都是坏人,都想加害于我。别人的友好举动会被认为是对自己有什么企图,别人对自己坏就是针对自己,要加害自己。对外界的戒备心很强,很难对别人敞开心扉,不信任任何一个人,只相信自己。因此除了自己之外,其余人都是坏人。如果认定了一个结果,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进行归因。比如认为伴侣不爱自己了,然后发现伴侣应酬回来晚了,会怀疑是不是真在应酬?如果回来累了不说话,也会狐疑最近怎么这么反常,一句话也不说,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等等。如果偏执用好了,则是对某一件事特别执着的人,比如天才、伟人等等这些人也通常会拥有偏执性人格,只是应用了事业上。

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类人通常是一种单向思维,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很难从对方角度去思考对方的感受。就想婴儿心理,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只要自己有要求时,对方就必需满足自己,不满足就各种闹情绪、报复心理。不管对方是否方便或者是否也有情绪。当然有时候这类人群不是说有恶意,只是思虑不周,会出现对别人又爱又恨的现象。明明心中是爱对方的,但表达的形式却是将对方拒之门外。需要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沟通,才能够让边缘型人格障碍回到正常生活,而不至于在满足与不满足之间摇摆。一种模式非常适应这种人格障碍,但并不是很可取,就是事发—安抚一直循环下去。只要一安抚就忘了之前的不愉快。

从这边发现自己是不是有一点边缘型人格障碍,也是反复会受伤—甜点—受伤中反复循环中度过。而且内心活动异常活跃,或许对方并没有相关意图,而我的思维结果却已飞到很遥远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