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张乔《书边事》

 泊木沐 2022-11-09 发布于辽宁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不要误解题目的含义。书,是书写的意思。边,是边塞的意思。张乔是唐末诗人,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是池州人,曾经入仕为官。黄巢起义的时候,他隐居家乡直至终老。《书边事》是他的代表作,从诗中可以看出来,他曾经到过边塞。如果非要问从哪里看出来的,那就了解一下这首诗。

安史之乱的时候,吐蕃军队趁乱攻入长安。虽然他们后来退出长安,但长期占据河西陇右一带。到了唐宣宗统治时期,朝廷收复了失地,吐蕃战败投降。此后大唐的西部边境呈现出和平景象。在前人的诗中,边塞是不毛之地,生活艰苦,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可能。在张乔的笔下,边塞生活安宁稳定。只有来过的人,才会获取这些第一手资料,写出内容和前人不同的边塞诗。

调角是军中的一种乐器,声音高亢激昂,可以激发士兵的勇气。张乔来到边塞,一大早就被调角的声音吵醒。驻守边塞的士兵早已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他们靠在瞭望楼的栏杆处观察远方的情况。通过首句的描写,就能知道,初来乍到的张乔似乎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眼前出现的和平景象让他感到十分意外,通过“倚戍楼”这个细节就能发现,这样的生活已经延续很久了。

和煦的春风吹过昭君墓,暖暖的阳光洒在凉州城上。这里已经是大唐的领土,吐蕃人被赶了出去。广阔浩瀚的沙漠没有敌兵骚扰,边塞地区迎来远方的客人。普通人都能游历边塞,依然在强调边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张乔有感而发,百姓喜欢和平安宁。无论大唐百姓,还是吐蕃百姓,都是和平的受益者。希望吐蕃人不要再有入侵大唐的想法,最好永久依附大唐。

张乔的感触一直在变化,一开始不相信眼前的边塞风光。当他逐渐了解之后,理解了和平的可贵。最后他设想了一个美好的画面,希望吐蕃人融入大唐的生活。这是一首与众不同的边塞诗,张乔看到了和平的美景之后,发出了民族团结的倡议,提升了整首诗的意境。后人评价这首诗,荡气回肠,韵味无穷,一点都不夸张。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张乔希望没有战争,也希望没有杀戮,一首《书边事》向天下人讲述平和的生活有多么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