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悖论是什么意思(究竟什么是悖论?)

 专家视点 2022-11-09 发布于浙江

悖论是什么意思(到底什么是悖论?)

作者简介:陈波,1957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方向为逻辑学和分析哲学。曾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大学各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

“paradox”是英文单词paradox的中文翻译。从字面上看,悖论是指违背常识或荒谬的理论,或自相矛盾的陈述或命题。最早的悖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埃庇米尼得斯,他提出了著名的说谎者悖论:“所有克里特人都说谎。“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如果他说的是真话,因为他是革哩底人,所以他也说假话,所以他所说的是假话;如果他说的是假话,有些克里特人不说谎,他可能是其中之一,所以他说的可能是真话。此后,对悖论的研究层出不穷,至少经历了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中世纪欧洲经院逻辑对悖论的研究,一个是从19世纪末延续到今天的悖论研究。后期主要从数学和逻辑的角度研究悖论,之后更多的是从哲学和语义学的角度研究。在几千年的研究过程中,“悖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混杂着各种成员,各种贴上“悖论”标签的说法或推论差异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明确“悖论”的精确含义,然后确定其家族成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悖论。

在目前的用法中,“悖论”一词至少有以下四种含义:

,违背常识,直观似是而非的真命题。比如数学史上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的“无穷小悖论”是这样的:微积分中的无穷小像零(可以省略做加法),但又不为零(可以做分母),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所以当时的英国大主教、著名哲学家贝克勒说它就像一个游荡的幽灵。所谓“伽利略悖论”也是类似的:对于任意一个平方数,对应的自然数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整体有多少个自然数,就有多少个平方数。这与当时已知的数学知识相悖。在逻辑学中,有无数所谓的“蕴涵悖论”,比如著名的“实质蕴涵悖论”:一个真命题被任何命题所蕴涵;伪命题隐含任何命题;以及本书前面讨论的各种“道德悖论”。这些“悖论”是相应逻辑系统中的定理,也是可靠的或一致的,不存在内在矛盾。这些定理的悖论在于,它们与相应概念的常识、直觉和经验相矛盾。因此,它们最多只能被称为“直觉悖论”,不属于严格悖论。

第二个,与公认的观点或意见相矛盾的命题或原理,似是而非,但其中隐藏着深刻的思想或哲理。最典型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四个“芝诺悖论”,即“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和“[S2/]箭不动[/]”这里以他的“二分法”为例:假设一个物体运动到一个目的地,它必须走完一半的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而要走完一半的路程,它必须走完一半的路程要完成这一半的一半,就得先完成这一半的一半,以此类推,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所以之一次锻炼没有要达到的目标,但是没有之一次锻炼的目标就不可能开始锻炼,所以没有锻炼,所以不可能锻炼。在这里,芝诺的论证并不是要描述或否定运动的现象和结果,而是要说明运动是如何可能的,以及我们在我们的理性、思维和理论中应该如何表征、把握和理解运动!当然,芝诺的结论并不成立。与此类似,康德关于时间和空的四个二律背反只是一个例子:题目:“世界在时间中有一个开端,在空 ”之间有一个界限;反题:“世界无始,无界空。就时间空而言,是无限的。“康德以令人震惊的形式揭示了世界本身存在的矛盾。芝诺和康德的论证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再比如中国古代著名的论辩家,他提出了“白马非马”、“鸡有三条腿”、“[S2/]蛋有毛”等一些奇形怪状的命题,有些甚至隐含了 *** 论的萌芽。

第三,从一组看似合理的前提出发,通过有效的逻辑推导,得出一对矛盾的命题。这时候我们就说悖论推导出来了。比如中国古代就曾主张“言完全相反”,墨子反驳,“言完全相反。 "(“夏静”)" 人们说什么都可以接受,但就是可以接受;一个人的话不能说,但说了就一定不能说对。”(《经书》)的意思是:“一切语句都是假的”必然导致自我矛盾,也就是“自言自语是与自言自语相反的”。从亚里士多德的命题“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出发,还衍生出一对矛盾:假设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假设有两个物体A和B,其中A较重,B较轻。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A掉得快,B掉得慢。现在我们设想把A和B绑在一起成为A+B,显然A+B比A重,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A+B比A下落得快;但是A+B是由A和B合成的,根据当时证实的另一个理论,两个东西的合成速度不会等于或高于其中一个单独的速度,所以A+B应该比A下落得慢,这两个结论是矛盾的,于是伽利略提出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质量无关”的新理论。据说他还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来验证他的推断。本章后面要讨论的许多悖论都是这个意义上的,比如布拉里-四十悖论、康托尔悖论、理查德悖论等等。

第四,悖论是指从一组看似合理的前提出发,通过正确有效的逻辑推导,得出一个由矛盾命题组成的等价公式:p↔﹁p P .这类悖论中最典型的是“增强型骗子悖论”和“罗素悖论”。前者是指一个人只说了一句话的情况:“我说的是假的。“请问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它说的是真的,它说的是假的,所以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假的,它没有说出真实的情况,但是它说的是假的,所以不是假的,而是真的。所以这句话是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假的,这是个悖论。这样的悖论有“鳄鱼悖论”、“理发师悖论”等等。

国内学术界对“悖论”的定义通常只取第四层含义。比如中国哲学大百科对“悖论”的定义是这样的:“是指通过肯定其真来证明其真,通过肯定其假来证明其假的命题。这类命题也可以表述为:一个命题a,a隐含非a,非a隐含a,a等价于自身对非a的否定辞海中对“悖论”的定义如下:“一个命题b,如果承认b,就可以推出﹁b;另一方面,如果﹁B是公认的,b可以推出,命题b被称为一个悖论。“以悖论研究闻名的张建军,对“悖论”的理解是这样的:悖论是从某种被公认为正确或隐含假设的背景知识(简称共识)中逻辑推导出的两个矛盾命题的等价体;一个悖论必须具备以下因素:(1)任何悖论都是相对于某种共识而言的。这些共识可以是人们认可的明确知识,可以是人们不自觉证实的共同直觉,也可以是特定的理论体系。(2)任何悖论都是从某种共识中逻辑推导出来的,悖论并不源于逻辑推导过程中的错误。不需要逻辑推演,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自我矛盾,只是一般的逻辑矛盾,而不是悖论。(3)悖论是或者可以表述为两个矛盾命题的等价,即p↔﹁p P. 一般来说,“共识、逻辑演绎和矛盾等价是构成悖论的三要素”。

我基本同意张建军的上述关于悖论的观点,但对将“悖论”限定为“两个矛盾命题的等价”有所保留,因为很多悖论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等价性,如布拉里-四十悖论、康托尔悖论、理查德悖论等。,把它们降低到这样的等价是不自然的。我倾向于将上述第三、第四层含义中的“悖论”视为真正的悖论,所以我所认同的“悖论”的定义是:“如果某个理论的公理和推理规则看似合理,但在这个理论中提出了两个矛盾命题,或者证明了这样一个命题,则表明两个矛盾命题等价。所以,我们说这个理论包含了一个悖论。”或者更宽松地说:如果从看似合理的前提出发,通过看似正确有效的逻辑推导,得出两个矛盾的命题或者这两个命题的等价,那么就叫一个悖论。这里的要点是,推理的前提看似明显合理,推理过程看似符合逻辑,推理的结果是一个矛盾命题或矛盾命题的等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