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京剧四大名旦唱腔各有什么特点?

 禾元 2022-11-09 发布于广西

一、我国京剧四大名旦唱腔各有什么特点?

1,梅派:

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派唱腔婉转妩媚,雍容华贵。吐字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喉阻音较多实阻音、顿音,力度强。装饰音与主音的音距较大,共鸣比较靠前音色,圆润、宽甜、明亮。 旋律简逸、精炼、平淡,节奏舒展平稳。行腔繁腔简唱,少小腔。 口形不张大嘴,提硬颚,坚咽壁。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尾音呈抛物线甩音。

2,尚派:

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嗓音宽、响亮遒劲,音域宽广,高、中、低音运用自如,善用颤音,气息深沉持久,行腔往往寓峭险于浑厚,旋律富力度,顿挫分明。念白爽朗而有感情,京白的刚、劲、辣尤为出色。发音上抗下坠,对比鲜明,注重气势,讲究攻坚碰硬,都以实音、真力转折;同时又以板头的变化运用,打破唱腔的固定节奏,展示唱腔的丰富内涵;又以斩钉截铁的断和错综有力的顿挫,使唱腔错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简约、坚实整齐中呈现峭险之处,显得力透纸背。而其快板、流水以及散板等处,则表现为酣畅淋漓,满纸云烟,和专尚纤巧者不同。

3,程派:

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派声腔艺术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以深邃曲折、亢坠断续取胜的唱腔。程腔虽以幽咽婉转著称,却于柔美的旋律之中,别具一股刚劲之气,锋芒咄咄逼人,更有强烈的感染力。除了“柔里有刚,刚柔相济”之外,程派唱腔的另一个特点是声音大小、气息强弱的控制和多种气口的运用所形成的“藕断丝连”、“若断若续”的情调和韵味。其表现在发音是:先收后放 ,先虚后实。其次是用气引声,以字行腔,以腔传情。

4,荀派:

唱腔特点: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华溶入京剧的演唱之中,是其艺术特色之一。荀派嗓音甜媚,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于用小颤音、半音和华丽的装饰音,又常以鼻音收腔来增添唱腔的韵致。荀派唱腔吐字清晰真切,运腔柔媚,柔中有刚。善于“滑音”的运用,使曲调的旋律更加丰富,增强了跳跃感。唱法流利而不油滑,旋律跳跃而不显轻浮,准确到位,恰到好处,荀派唱腔艺术还广采博收,富于创造,吸取了不少其他剧种的元素,突显出活泼欢快清新流畅的特点。

二、京剧四大名旦尚梅程荀各派唱腔有什么特色?

梅派唱腔雍容大气,中规中矩。初学很容易,但是想唱好很难,梅派的特点就是没特点。所以抓不住精髓,想唱好梅派没个十几年的功底是不行的。梅派适合贵妇一类的角色,如虞姬,杨玉环。大家闺秀如赵艳荣,程雪娥,王宝钏。 代表弟子有,梅葆玖,魏莲芳,陈永玲等。

尚派唱腔刚劲有力,直冲云霄。慢板的“疙瘩腔”跳跃灵活,很有感染力。尚派演员要求嗓子必须好,差一点都不行。而且要有武功底子,现在尚派势微也跟要求高有关。尚派适合侠女之类的角色,如十三妹。(原谅我尚派看得少,说不出来很多角色)。还有大段身段的剧目,如《昭君出塞》《乾坤福寿镜》《汉明妃》。代表弟子杨荣环。

程派唱腔低回婉转,书卷气很浓。很多教授学者都是程迷,咱们敬爱的周总理是第一大程迷。程派的咬字归韵是最讲究的,嘴上很吃功夫。程派适合大家闺秀悲剧类角色,如张慧珠,窦娥。代表剧目《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六月雪》,代表弟子王吟秋,赵荣琛,新艳秋。

荀派唱腔委婉娇憨,适合刻画天真烂漫的少女及有悲剧色彩的少妇。我觉得荀先生把中国古代名垂青史的名妓都演全了。荀先生又把河北梆子融入了京剧唱腔里面,让人一听耳目一新别有风味。荀派代表剧目《红娘》《玉堂春》《绣襦记》《卓文君》《花田八错》。代表弟子毛世来,许瀚英,童芷苓,陈永玲。

语言能力不行,不会用很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各派的特点,大家凑合看吧。谢谢。

三、梅派的艺术手段特点

梅兰芳的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之处。他的唱腔基本上是从传统唱法中来,但又无一腔照搬传统,而是以自己的润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将其化为具有从容含蓄的梅派韵味的唱腔,旋律优美,顺畅流利。在每一出戏中,均结合表达人物感情和剧情内容的需求,设计出大量新的唱腔,悦耳动听,清丽舒畅,并不以花哨织巧、变化奇特取胜,但无论是柔曼婉转之音抑或昂扬激越之曲,都无不出自心声,感人至深。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而最难得的是又甜又亮。甜而不宽,这只是一般好嗓子,梅的嗓音之宽,恰到好处。梅兰芳精通音律,五声尖团用而不混。他的唱法,在成名之后,可以说既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传统)。其中打破藩篱的是“南椰子”唱腔,这是前人没有的,至于在“南梆子”中加“哭头”(《春秋配》),“南梆子”转快流水以及反四平调(如《太真外传》的“盘舞”、“出浴”等),更是梅派所创的新扳腔了。

梅的唱法的革新之处,就在于揉化无痕,又都是结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给予不同的处理。例如,同样是一句“哎呀儿的娘啊”,《春秋配》里的姜秋莲使高腔如绛去在霄,《御碑亭》里的孟月华则唱低腔似落花委地、摇曳纡折,盘而后出。一个是少女,一个是少妇,同样是一句“哎呀儿的娘啊”,由于身份不同、情况不同,唱法也就不同。至于在《生死恨》、《凤还巢》、《洛神》等很多梅派剧目中,梅兰芳所创造的优美动听的二黄和西皮的慢板、原板、二六、快板及二黄的唱腔,都给旦行声腔领域以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花衫的打法,和武旦、刀马旦不同,主要是以干净、准确、漂亮为主。梅兰芳演的《虹霓关》(头本饰东方氏)、《水斗》(《白蛇传》中一折)等武打戏,都做到了这一点。《虹霓关》中和王伯党会阵的“对枪”,是武中寓舞,走“四门关”的枪架子是一抬一式,讲究画面对称。下场的背十字枪趋步亮相,以及《水斗》的开打,都是从婀娜旖旎之中显示出矫健,绝不是以勇猛取胜,他还能把昆曲中的舞蹈揉合在武打之中,如梅兰芳演的《抗金兵》,就和一般的刀马旦不同。从前单演《战金兵》曾有女《挑滑车》的说法,因为剧中人梁红玉唱的也是[粉蝶儿]、[石榴光]等整套牌曲。梅在《抗金兵》中“起霸”、“水战”等到场面的舞、打身段、更能熔昆、京、舞、武于一炉,梅的武打戏,虽以“率”、“美”为主,但是他掌握分寸,因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的。他从茹莱卿练武工,曾打下较好的根据底,因而在《花木兰》中加上了“走边”唱[新水令]的舞蹈,在开打上并吸取了武小生的打法。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女扮男装,和梁红玉等虽然不同,但毕竟是一个女子,所以他的开打是把武小生的“勇猛”化为“英勇”。所以说,梅派的武打是以舞、武结合,是在王派(王瑶卿是把花衫、刀马、武旦的打法揉合而创造的)的基础上,又发展为舞多武少的打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