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义勤《文学批评如何才能成为“利器”》、阎晶明《期待内部的、立体的批评》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1-09 发布于山东

材料一:

文学批评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批评”,但“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很多人似乎觉得对这个时代文学的否定比肯定更重要、更难,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误会。事实上,否定的前提是肯定,离开了这个前提,为否定而否定,否定就失去了力量。今天的批评家最缺乏的恐怕还是正常的肯定和发现的能力,他们首先应学会的其实是如何理直气壮地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第一时间令人信服地发现一部作品的价值。我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对这个时代文学价值的正面发现和阐释。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现和阐释出来。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汹涌而来的海量的文学文本,批评家应该有能力告诉读者哪些值得阅读,哪些是具有经典价值并可以进入文学史的。

现在文学界有些人将“剜烂苹果”污名化了,使得“剜烂苹果”成了充满敌意的批评行为。无论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鲁迅所希望的“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其前提都是对“烂苹果”价值的肯定,正因为“烂苹果”有价值,所以即使有“烂”的地方也要去“剜”。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因此,对批评家来说,“剜烂苹果”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有精准的技艺才不会误伤了“苹果”甚至错杀、毁坏了“苹果”。

(摘自吴义勤《文学批评如何才能成为“利器”》)

材料二:

如果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他的真知灼见对作家的影响作用也就淡化很多。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似乎只有“酷评”“骂派批评”才能见出真诚。难道批评的第一要义不是欣赏么?鲁迅曾经把批评家的工作在喻为“剜烂苹果”,但他不是强调批评家面对的作品是毫不足取的烂苹果,而是强调,要从别以为不屑的烂苹果中剜掉坏的,留下好的,“倘没有(好的——引者注),则较好的也可以”。事实上,批评家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价值,而不是为了显示果敢,把棒喝视作良药。

其实,批评家的职责就在于发现,要从漫无边际的大量作品中发现好的、较好的作品,从“烂苹果"中剜出仍然可以留下的部分。就今天的文学而言,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数量都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文学批评何为?我以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从这些海量作品中向读者推荐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批评是一种阐释。在批评家眼里,作家作品有如一枚硬币。它有两面,批评家应当坦然甚至兴奋地激赏那好的一面,也有权利和自信指出它存在不足的另一面。而这两面有时并不能够剥离,它们经常是一体的,是作家作品风格的组成部分。批评的难点正在这里。

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既要重视文本,也要留心并知悉作家创作的背景、环境、情感状态,还要适度了解作品的发表、改编以及读者接受等传播史。做到这种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很多时候,批评家在评价一部作品时并没有做到完整阅读。在文学批评里,能够比较充分体现批评家的能力、对作家创作也颇有帮助的,我认为是关于作家创作的综合论述,也即通常所说的“作家论”。能够在一篇文章里系统梳理某一作家的创作历程、背景、成就、特点和风格,又能够指出其创作中存在的局限、不足和可能上升的空间与路径,那是批评之责,也是作家之幸。

(摘自阎晶明《期待内部的、立体的批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而后者更重要。

B.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影响读者的阅读,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

C.文学批评是向读者推荐好的作家作品,而作家作品中好的一面与不足的一面经常是一体的,无法剥离,这是批评的难点。

D.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如果能够做到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助益文学创作。

2.对文中“剜烂苹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烂苹果”不是形容文学作品毫不足取、一无是处,而是指作品本身有问题或缺陷。

B.“剜”的前提是对作品价值的肯定,肯定其好的一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价值。

C.“剜烂苹果”要有批评的锐气和勇气,拒绝无原则的吹捧,多用“酷评”“骂派批评”。

D.“剜烂苹果”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因为有时“烂”的部分和好的部分是一体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

B.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

C.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

D.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4.对文学批评主要功能的评述,两位作者有什么不一样?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列举优秀的批评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每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1.B。(因果关系不成立)

2.C。(多用“酷评”“骂派批评”于文无据)

3.D。(材料一主要观点是文学批评在客观地发现好与不好,重点在发现好)

4(1)材料一:正面发现和阐释作品价值,发据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经典化。(2分。内容与作用各1分)

(2)材料二:通过立体的观察,发现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2分。手段与内容各1分)

5.(1)要有肯定和发现的能力     (2)要熟悉作品    (3)要有立体的观察

(4)能够做综合论述(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