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主症经验方解读––清燥救肺汤加味方

 tnj660630 2022-11-10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提要】清燥救肺汤加味方为治疗咳喘吐白沫不爽者而设,可广泛用于各种肺部疾病属燥证者。

       【药物组成及用法】桑叶10g,桑白皮15g,杏仁10g,麦冬12g,阿胶10g(烊化),生石膏30g,枇杷叶10g,沙参15g,黑芝麻10g(打),芦根30g,生甘草6g,石斛10g,黛蛤散9g(包煎)。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功能与主治】清燥润肺。主治咳喘无痰,或咳吐白色泡沫,质轻而黏,甚难咳出,常咳逆连声,状似顿咳,咽喉干痛,甚则引起干呕或咳血,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可用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肺癌以及小儿百日咳等病。

      【辨证加减】本方证病机为燥热伤肺。温热在肺,灼伤肺津,久而导致咳喘无痰;咳吐白色泡沫不爽,质轻而黏,为“肺热叶焦,因而成痿”之肺痿,较之干咳无痰更为燥热,故甚难咳出,常咳逆连声,状似顿咳,咽喉干痛;无

痰或吐白沫,常因病人自觉有痰,但咳之不出,故必连声咳嗽,咳甚则致喘,有时似小儿顿咳(百日咳)作痉挛性的咳嗽;病属燥咳,而连声不断,又易咳伤咽喉,故致咽喉干痛,甚则咯血及干呕。方中桑叶、枇杷叶宣肺气透邪;杏仁、桑白皮、生石膏清降肺气;阿胶、黑芝麻养肺润肺;沙参、麦冬甘不碍胃,润能保肺;芦根、石斛增强清热生津除烦作用;黛蛤散(青黛、蛤粉)有清热生津、散结润肺之功;生甘草调和诸药,兼有润肺止咳作用。若鼻塞流涕、咽痛,可加山豆根10g,鱼腥草30g,以清热解毒;如咳喘阵作,可加僵蚕10g,全蝎6g,蜈蚣2条,地龙15g(以上可任选一二味),以定风脱敏;癌症可加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8g,以解毒抗癌。

图片

        【验案】

        验案1

        张某,男,29岁。因感冒引起咳嗽已1年,咳吐白沫不爽,胸闷气短,口干,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燥热咳嗽。治宜清热润燥。处方:桑白皮15g,桑叶12g,杏仁12g,沙参15g,麦冬12g,石斛15g,生石膏30g(先煎),阿胶10g(烊化),黑芝麻10g(打),黛蛤散15g(布包),枇杷叶10g,芦根30g,鱼腥草30g,山豆根10g。

        二诊:服药7剂,诸症减轻,再服原方7剂。

       三诊:诸症减轻,仍感咽部不利,原方加川贝母10g,玄参15g,继服10剂。

      四诊:症状基本消失,苔少,脉细数。守原方7剂,以资巩固。

              ——《中医内科新论》

图片

         验案2

         张某,女,31岁。两个月来阵发咳喘,夜间及晨起时重,咳唾白沫不爽或黏痰,且不易咳出,气短。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提示气道通气障碍,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未闻及湿啰音。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过敏性哮喘。舌苔微黄,脉细数。

        中医诊断:燥热咳喘。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治宜清热润燥。

        药用:桑白皮15g,桑叶10g,杏仁10g,沙参15g,麦冬12g,石斛15g,生石膏30g(先煎),阿胶10g(烊化),黑芝麻10g(打),黛蛤散9g(布包),枇杷叶10g,芦根30g,鱼腥草30g,僵蚕10g,全蝎6g。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二诊:连服12剂,病情平稳,咳喘明显减轻,但活动后觉喉间有痰,舌脉同前。原方去僵蚕、全蝎,继服12剂。

        三诊:两周后病情好转,已不咳嗽,有时气短,大便干,两日一次,掌心热。舌红,苔局部剥蚀,脉细数。证属肺阴不足,再以前方加减。

        药用:桑白皮15g,桑叶10g,杏仁12g,沙参15g,天冬12g,麦冬12g,生何首乌30g,石斛15g,生石膏30g(先煎),阿胶10g(烊化),黑芝麻10g(打),瓜蒌皮12g,黛蛤散15g(布包),枇杷叶10g,芦根30g。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中医内科新论》

图片

          验案3

        孟某,男,52岁,军人,从事文化工作。

       连续高热7个星期,咳喘吐白沫不爽,口干咽燥,在某军区医院已检查出右肺大面积肺炎,5次痰培养都出现大肠杆菌,已确定为大肠杆菌肺部感染引起的肺炎。故转院到北京某部队医院,据该院介绍,他们建院20多年以来,一直以治呼吸道病为主,但始终没有见到过一例由大肠杆菌肺部感染而引起的肺炎。查遍国内资料,也确实无此记载。国外资料发现过几例,但治疗方法缺如,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且转院两周以来,发热和咳喘均有增无减(发热每天高峰能达41℃左右,但汗出后热即减轻),不得已才急请去该院会诊。我发现其有咳喘、吐白沫不爽、口燥渴等症状,完全是一派肺痿的症状,所不同的是其有肺部的大肠杆菌感染和大面积肺炎而已。至于发热,在肺痿病中,亦常常有之。

       于是就在前清燥救肺汤的基础之上,加上了北柴胡30g,五味子9g,以杀灭离开大肠的大肠杆菌感染(过去治疗过泌尿系、胆系的大肠杆菌感染,用这两味药相伍,收到较好的疗效),外加鱼腥草30g,以清解肺部的炎症。令服药10剂。服药后复诊,咳喘、白沫皆退,发热亦轻,其体温亦再未超过38℃。

       在复诊时得知,其病中曾出现过咯血及胸膜刺激征,故在前方中加入桃仁9g,生薏苡仁30g,冬瓜子30g,以肃肺祛瘀。服7剂,体温已基本正常,咳喘吐白沫继续减轻,口燥咽干、胸闷掌烫等情况不复存在,但有时出现黄苔,心率已降至80次/分,唯恶风、自汗明显,食欲恢复尚不理想,故改用益气固表之黄芪汤加味,以促进病后正虚之恢复。过后症状尽去,肺炎尚未全部吸收,继续住院观察数周,不但食欲增加,且体重上升甚快,痊愈出院。追访5年,从未复发。

                     ——《中医内科新论》

图片

        验案4

       于某,男,54岁。17年前在国庆前后发作哮喘,迭经某地区中西医长期治疗,效果不显。最多一次由医院请过中西医70余人做大会诊。结果未能控制病情,乃来京就医。

        某医院明确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曾于本市某医院经某中医大夫治疗,据病家所知,单麻黄一味,一剂药量达21g之多,但病情不但不减,且有加重趋势。

        病人来诊时自诉:咳喘日发数次,类似小儿顿咳(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连声成阵,呼吸不续,痰出非常困难,咳久始能吐出少量状如肥皂泡之黏性甚大的白沫。连年来其咳喘发作仍以深秋至初冬为甚。每日发作则以晚睡前9时许的一阵为最严重。来诊时正值国庆节后上班伊始,病人处于发病的高峰阶段,每晚睡前总有一阵因咳喘而气厥不返,造成晕厥可达10分钟左右。由于咳喘时过度紧张,以致两眼白珠部分的小血管破损,造成“淤血贯睛”眼球赤如朱状。当即根据“肺痿吐白沫”和“肺热叶焦,因而成痿”的理论,投用喻嘉言清燥润肺之清燥救肺汤。由于病人咳喘系阵发性的,故在方中又加入僵蚕10g,全蝎6g,以定“数变”之风。实际上,此两味药起的是与“脱敏”类似的作用。

       3剂药服毕,病人来复诊时面述,上药服毕1剂,当晚咳喘即轻,未见晕厥;3剂药服完以后,咳喘皆平,续用桑杏汤加减收功。经随访10年,其病迄今未再发。病人由长期休养转为全日上班,并能因工作而骑自行车日行一百余里,身体照常,不受影响。5年前闻该病人因肺癌而死亡。

                        ——《中医内科新论》

图片

          验案5

        李某,女,82岁。病咳喘胸憋,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喉间有声,已逾半月,经某医院放射科透视,已确定为肺癌引起上列诸症。衰年患此,已排除外科手术治疗之可能性,乃延笔者出诊。         诊得病人脉数,口干,咳吐白沫不爽,已历两载有余。初尚能料理家务,并协助家庭看管小孩及做饭等。近两周来因症状加重而不能下炕。根据其病情以咳喘吐白沫为主,确定其病属肺痿,由肺热叶焦、热在上焦引起,故亦投用喻氏清燥救肺汤为主的方剂。由于其病为肺癌,乃加用了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8g,令服5剂。据病人家属来云,药后喘平咳减,胸憋亦基本缓解。          继用前方一月有余,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后因突患感冒发热,致咳喘气憋复作,未及延医服药,即行死去。其死是因于肺癌抑或其他疾病,则甚不可知。总的来说,本方对改善肺癌的早期症状和取得近期疗效,还是较为可靠的。

                      ——《中医内科新论》

图片

        【验方解读】

        清燥救肺汤加味方是印老治疗咳喘吐白沫不爽的经验方。清燥救肺汤是清·喻嘉言所创之治燥名方。《医门法律·秋燥论》谓:“病机(《素问》所论)之诸气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嗽(《内经》原文作喘呕)皆属于上,二条明指燥病。”印老师遵其意旨,以清燥救肺汤为主,加桑皮10g,芦根30g,石斛10g,黛蛤散15g,移治《金匮要略》所言的“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之肺痿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用药方面,常以北沙参代人参,且人参性温,易伤阴,故以养阴润肺的北沙参代之;桑白皮、桑叶一宣一清,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清热平喘止咳甚妙;入芦根、石斛,以增强其润肺生津作用;黛蛤散由煅蛤壳180g,青黛18g组成,可生津润肺,清肝肺郁热,化痰止咳,凉血止血。

       印老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为,清燥救肺汤的问世,对肺燥咳喘投下了苦海的慈航,纠正了千古医坛将“沫”做“痰”的弊端,并补充了《金匮要略》中麦门冬汤治疗肺痿之不足。印老所论更明确了痰是湿的产物,而沫是由燥所生,告诫后学冰炭之别、水火之分,千万不可混为一谈。

        关于“燥”,印老曾言“叶桂明之,喻昌倡之”。其意是说,叶天士明确指出《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的“诸气郁皆属于肺”和“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指的就是肺燥,其后喻嘉言著《秋燥论》,并首创清燥救肺汤。到吴鞠通著《温病条辨》时,就顺理成章地论为“诸气郁,诸痿喘呕,因于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喻氏认为,燥为津液阴血不足,是肺热叶焦造成的肺痿,咳喘吐白沫是肺津亏虚的表现,但燥又异于火,二者有虚实之分、天壤之别,治疗之法大相径庭。火可以苦寒直折,而燥必须甘寒濡润。

        临床应用此方,凡见干咳无痰,或咳喘吐白沫而不爽为主症,并伴有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均可使用,一般疗效较好。在辨证时应当区分痰与沫之不同:痰为水湿所生,一般多有块,较易咳出;沫为燥热灼伤肺阴而成,量少质黏,轻如飞絮,胶黏难出。          咳吐白沫之特点:第一是中间不带痰块;第二是胶黏难出;第三是必须同时伴有口燥咽干;第四是白沫之泡,小于粟粒,轻如飞絮,结如棉球,难以咳出,与水泡痰属寒饮者不同。水泡之痰,咳时易出,落地成水,乃水饮所成,因寒而生。

        故白沫与痰饮乃一燥一湿,一虚一实,犹如水之与火,冰之与炭,临床必须详细辨识,不可混淆。

        编者用清燥救肺汤治疗一例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谢某,男,80岁。慢性气管炎、肺气肿20余年,每年秋季易发肺部感染5年。3个月前主因右下肺感染,住某省人民医院,连续用复达欣、西力欣治疗,低热一直不能控制。

       于1996年11月23日转致编者所在医院治疗。查:体温37.8℃,白细胞7.1×109/L,血压110/75mmHg,呼吸36次/分,心率138次/分,血尿素氮3.7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3mmol/L。痰培养:白色念珠菌。胸片提示:右下肺片状阴影(右下肺感染)。观其阵发性咳喘连声,息短气促,呼吸难续,咳出白色胶黏细小泡沫后能暂时缓解,昼轻夜重,口干夜甚,饮水不解,纳食甚少,大便干结,身热掌烫,舌尖红,无苔,少津、脉细数少力。

        治以清燥救肺汤加味:桑白皮9g,杏仁9g,金银花15g,麦冬9g,五味子9g,生石膏30g,阿胶9g,黑芝麻9g,芦根30g,枇把叶15g,沙参15g,连翘9g,地骨皮30g。服药3剂后咳喘绣解,身热掌烫亦轻。

       6剂后诸症悉退,体温36.8℃,纳食有增,大便干结已除。遂改用桑杏汤巩固疗效,在本院先后住院5年,每逢秋季肺部感染发热,咳嗽吐白沫必用清燥救肺汤治之而取效。

       根据印老的经验,可将本方应用于肺癌的治疗,对于未发现肺癌时及晚期肺癌的患者出现咳喘吐白沫不爽的症状,印老所治甚效,有生命延长10年之久者。如能通过科学实验,把肺痿吐白沫的问题弄清楚,把喻氏清燥救肺汤用于肺痿,甚至肺癌的机制搞清楚,喻氏对中医学的贡献就可能更大了。

         ——《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解读》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举杯邀明月,坐看白云生;

轻抚广陵散,牵谁梦中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