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本解读丨《红楼梦》中人,为何多患病?

 昵称503199 2022-11-10 发布于山东

文本解读丨《红楼梦》中人,为何多患病?

原创 李晓华 语言文字报 2020-05-14 16:00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文本解读54个
编辑说

读《红楼梦》,林妹妹的体弱多病令人印象深刻,薛宝钗、贾宝玉也都有不同疾病。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设置人物?在《红楼梦》中,“病”还有什么其他的寓意?

其实,文学作品中的体弱多病常常超越医学问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让我们一起沿着主要人物的生命轨迹,重读《红楼梦》——

在文学作品中,疾病常常超越医学问题,由人体反常状态、生命衰败迹象映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人物疾病常常被用来隐喻个人命运的悲剧和所处环境的恶劣、社会制度的弊端等。《红楼梦》就是其中代表。
宝 玉



宝玉的疾病主要是精神上的。小说多次写宝玉犯痴病、呆病和癫狂病等。比如,宝玉听紫娟说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去,立即“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第五十七回)。又如,宝玉因柳湘莲遁迹空门,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而逝等事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第七十回)。
据小说描述,宝玉前世为“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第一回)。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石头由混沌自然的元气形成,代表了不假雕琢的纯真与本性。同时,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世界里,石还象征着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有这种人格精神的人往往不计功利,不入流俗,也不为传统社会所容
宝玉不善世故应酬,不谈经济学问,常因反对四书五经、科举取士而被称为“疯”;他欣赏、亲近“水做的”女性,不管其是姑娘还是丫鬟,都不分亲疏远近地去关爱、体贴,被视为“愚”;对黛玉极尽俯就,甘受其“小性子”的折磨和辖治,被称为“痴”;撇开功利之心,只以审美的眼光观照世间花草鸟禽并对它们充满怜惜之情,被称为“呆”。这些“疯”“愚”“痴”“呆”是依据世俗标准而言的,但恰恰是宝玉身上最宝贵的特性——石性
然而,世俗的功利者操纵着社会的话语权,封建时代的功利主义传统是不允许有这样一种“异端”出现的,因此,他们将宝玉这些言行指责或嘲笑为犯了痴病、呆病和癫狂病等精神病。
从某种意义上看,宝玉的“精神病”经常发作,正是喻示了其身上具有的真心真性、不计功利、不入流俗的石性,与讲究实用及功利主义的“主流”之间,形成了深刻而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立
图片

黛 玉



对于林黛玉的疾病,小说一开始就赋予了极深的隐喻色彩,以一段还泪报恩神话点明黛玉本是下凡领略世俗情缘的仙女,今生之所以多愁多病、动辄流泪,正是为报前世所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喻示黛玉之病是先天宿疾,无法避免。第三回中,黛玉初进贾府时向众人介绍,她的病先天就有,世间名医名药皆诊治无效,游方和尚曾断言: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黛玉之病的唯一治法是一生不见哭声、不见外亲,而黛玉因父母双亡,长期寄身于外祖母家,所见皆是外亲,对宝玉用情至深,文中无数次写她动辄流泪、悲泣和呜咽,故不见哭声和不见外亲这两点黛玉均不可能做到。这里实则借和尚的话再一次喻示黛玉之病无药可医,还暗示了其悲剧命运无法逃避
根据小说对黛玉病状的描绘,许多医学专家和红学研究者都认为是肺结核。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讲述结核病在十九世纪中叶一直被狄更斯、卡夫卡、雪莱、拜伦等作家当作一种文雅并有浪漫气质的疾病来推崇。结核病在文学中被赋予了“爱情病”的喻意:“结核病人是一个被热情'消耗’的人,热情销蚀了他的身体……结核病被想象成爱情病的一种变体。”同时,因结核病而流露出的病相成为女性的理想外貌特征,象征着女性“楚楚动人的柔弱和非同寻常的敏感”
文中对黛玉结核病的设置与这些喻意不谋而合,作者在黛玉一出场就描绘其“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病如西子胜三分”,其后对她的病状叙述是“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等。作者在叙述黛玉的疾病上花了大量笔墨,疾病使她显示出一种特有的柔弱之美,成为中国古典女性病态美的典范。黛玉由于常年患病,对自然界和周遭环境的感受异常敏感,常用诗的形式表达情绪。作者笔下的黛玉可谓因病而文雅、诗意和浪漫
图片

宝 钗



宝钗也患有先天顽疾,文中第七回有一大段文字描述了宝钗的病。据宝钗向周瑞家的介绍,这病发时“也不觉什么,只不过喘嗽些”,却无论什么名医仙药都无法治愈,一个秃头和尚说“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必须服用“冷香丸”方能有效。冷香丸的制作极其考究: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
和尚诊断宝钗之病乃是“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所致,显然,这里“热毒”是有所喻指的。杨罗生认为,“热毒”其实就是一种私欲,私欲属于人的本性,一旦超出生存的正常需要就会变成现实世界中的“热毒”。朱眉叔则认为,薛宝钗身上所谓的“热毒”实际上象征着强烈的封建意识,这种意识与生俱来,所以说是“胎里带来的热毒”。
关于冷香丸的象征意义,历来有不少评论解析。比如有学者认为,冷香丸象征着薛宝钗的性情。冷香丸的炮制突出一个“时”字,在功用上突出一个“冷”字,故“这正是薛宝钗随时俯仰性格的象征”,“显示了薛宝钗性格中'冷’(或者'无情’)的特征”(朱淡文《薛宝钗形象探源》)。又如,王希廉在《红楼梦回评》中认为:“薛宝钗冷香丸历经春夏秋冬,雨露霜雪,临服用黄柏煎汤,备尝盛衰滋味,终于一苦,俱以十二为数,真是香也香到十二分,冷亦冷到十二分也;又埋在梨花树下,不免于先合终离矣。”冷香丸喻示了宝钗虽与宝玉结合,却最终难以逃脱宝玉出家后清寂孤苦的命运结局。
图片

贾母、晴雯、凤姐等



如果说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先天疾病隐喻着各自性格与命运的悲剧,那么,文中其他众多人物后天疾病缠身则隐喻着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合理。
文中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们是社会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拥护者,他们所患多为伤风感冒这类小病,易治愈且病程短。尤其是忠实卫道士贾政,似乎从来就没有生过病。
青年男女则是社会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的不合作者甚至是叛逆者,他们大多常年陷于疾病的折磨中。如晴雯作为“身为下贱”的丫头,心性高傲,“掐尖要强”,“大不成个体统”,被王夫人冷酷逐出贾府,在不甘心中抱病而亡;凤姐因得罪婆婆、结怨丈夫,在贾府败落后心力交瘁、疾病缠身并最终惨死。
图片
此外,还有妙玉由于正常情欲受到宗教、社会制度的压制,在参禅打坐时走火入魔;迎春从出嫁直到死亡,其不幸缘于其父贾赦包办婚姻,一意孤行……
由此可见,时代环境和社会制度在道德规范、文化教育、爱情婚姻、思想观念等方面对年轻男女严加约束,使得他们失去自由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机会。如果不能“槁木死灰”般顺从,以保身心无虞的话,就只能苦痛挣扎、疾病缠身,直至死亡。无疑,文中诸多人物的病患和病亡隐喻着伦理道德的异化、封建礼教的虚伪、婚恋制度的不合理等
图片
《红楼梦》用写实的手法对贾府请医用药的日常生活细节作了真实、全面而生动的反映。如同许多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文中诸多人物的病名、病因、病理和药方等均有医学典籍可资依据,符合医理,体现出作者对医学的精通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此外,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真事隐”的虚写手法借端托寓,通过疾病叙事来隐喻人物的性格、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环境、制度的病态与不合理等,从而使作品更含蓄、委婉和深刻。
《红楼梦》文本之所以表现出主题的多重指向性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显然与此密不可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