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膜炎

 元亨技术 2022-11-10 发布于贵州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表现为脑膜炎、脑脓肿和脑膜脑炎等

艾滋病病毒可致机会性感染(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脓毒血症的感染性栓子等;

局部反应区:如颅骨开放性骨折、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等;

直接感染:如创伤或医源性(腰椎穿刺)感染等

经神经感染:某些病毒 如狂犬病病毒沿周围神经,单纯疱疹病毒沿嗅神经、三叉神经仞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染

颅内细菌性感染:脑膜炎和脑脓肿

脑膜炎

包括硬脑膜炎和软脑膜炎

脑膜炎一般指软脑膜炎,包括软脑膜、蛛网膜和脑脊液感染;严重者及病程较长者,可累及脑实质,引起脑膜脑炎

脑膜炎的三种类型:

化脓性脑膜炎:多由细菌引起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所致

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鲁斯杆菌及真菌引起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或流行性脑膜炎或流脑

由脑膜炎双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为散发性,冬春季流行。多为儿童和青少年

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或瘀斑,和脑膜刺激征,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

病者或带菌者鼻咽中的分泌物经咳嗽、喷嚏等飞沫传播,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大多不发病,或仅有局部轻度卡他性炎,成为带菌者

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菌量多、毒力强,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短期菌血症或败血症;病菌达到脑膜或脊膜,定位于软脑膜,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呈弥漫性分布

病理变化:

1 上呼吸道感染期:黏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分泌物增多-->冷媒览败血症期

2 败血症期: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为细菌栓塞在小血管和内毒素对血管壁损害引起的出血灶,刮片可见细菌。血培养阳性。可有高热、头痛、呕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等

3  脑膜炎症期: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

肉眼观,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病变严重的区域,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的脓性物,覆盖于脑沟脑回,以致结构模糊不清,边缘部分较轻的区域可见脓性分泌物沿血管分布。脓性分泌物可累及大脑凸面矢状窦附近或脑底部视神经交叉及邻近各池(如交叉池、脚间池),脑室呈不同程度扩张

查看源图像

查看源图像

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和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革兰氏染色,细胞内外可见致病菌。脑实质一般不受累,邻近脑皮质可有轻度水肿。重者可累及邻近脑膜的脑实质,使神经元变性,称脑膜脑炎。病变严重者,动、静脉壁受累,致脉管炎和血栓形成,导致脑实质缺血和梗死

临床病理联系: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屈髋伸膝征(Kerning sign)阳性

炎症累及脊髓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软脑膜和软脊膜,神经根在通过椎间孔处受压,当颈部或背部肌肉运动时,牵引受压的神经根产生疼痛(保持性痉挛状态)

婴幼儿,其腰背部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形成角弓反张体征

腰骶节段脊神经后受炎症波及而受压,当屈髋伸膝时,坐骨神经受到牵引而发生疼痛

颅内高压: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盘水肿,小儿前囟饱满

脑膜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积聚,蛛网膜颗粒因脓性渗出物阻塞而致脑脊液吸收障碍,如伴脑水肿,则颅内压增高明显

脑脊液改变:压力增高,混浊或脓性,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增多,糖量减少涂片及培养可见脑膜炎双球菌

结局和并发症

及时治疗及抗生素广泛运用,大多数可痊愈

少数有后遗症: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

脑神经受损麻痹:耳聋、视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

颅底部动脉炎至阻塞性病变,引起相应部位脑梗死

少数病例(儿童)起病急,病情危重,称为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败血症性休克,脑膜炎症病变较轻。短期内出现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点和瘀斑和周围循环障碍等严重表现/肺炎双球菌败血症时,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引起中毒性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暴发性脑膜脑炎:波及软脑膜下的脑组织

内毒素-->脑微循环障碍和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脑组织淤血和在量浆液渗出-->严重脑水肿,颅内压急增,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伴 惊厥、昏迷或脑疝形成。可能危及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