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124篇:读文有思∣新课标理念的初中写作如何开展?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11-11 发布于广东

新课标理念的初中写作如何开展?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我在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时,对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有一些疑问。最明显的部分就是在“学业质量”部分,该部分涉及写作的内容不太集中,并且几乎没有设计课程目标里提及的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等内容,而且很多内容难以通过纸笔考试实现,例如“撰写活动总结”“记录探究过程”“汇集学习成果”“用策划书、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唯一与三大文体写作相关的表述是“能依据具体情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文本样式记录经历、见闻和体验,表达感受、认识与观点”。而体现在一线教学中,教材中与写作的内容与课标中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指标又有所不同,我觉得这会给作文教学带来一些混乱。不过我读了荣维东教授和王浩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9期的论文《任务群背景下写作应该分类并教》后,对写作教学的认识稍微清晰了一些。

2022年版的课标不仅有课程目标和学段目标,同时还设计了课程内容和评价内容,其中课程内容是以三种文化为载体,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体现,而评价内容自然是以学业质量的形式体现的。我之前对写作内容的分析,主要着眼于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忽视了“课程内容”的相关指引。而课程内容也就是学习任务群中与写作有关的内容主要存在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任务群的表述中,例如缩写、扩写、改写等“学习性写作”,还有“诗歌”“小小说”等“创意性写作”,以及过去所没有的“思辨性写作”。作者将这三类文章的写作称为“新三类写作”,其主要特点是将写作文体引向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未来的生活应用及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写作能力的培养。

那么,所谓的“新三类写作”主要有哪些内容呢?一是学习性写作,也称为“学术性写作”“认知性写作”“反思性写作”,包括记笔记、写摘要、读书心得等,指的是学习各学科知识为目的,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写作,这种写作旨在建立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的关系,提升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它重视思维过程,轻逻辑、修辞和感染力。我觉得这种类型的写作,实际上是把写作当作“学习工具”,比如我正在写作的这篇“读文有思”,本质上就是学习性写作的内容。二是应用性写作,主要是为了生活、工作、办事而进行的各类协作,例如启事、新闻、总结、传记、演讲稿、倡议书等,这是传统的应用写作。现代社会出现了“新实用写作”,包括探究性写作、思辨性写作、跨学科写作、跨媒介写作、数字化写作等,甚至包括广告词、微信、短信等,这种类型的写作本质上就是“交际语境写作”。三是创意性写作。也称为“创造性写作”,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传统文体,过去中考或高考作文中“诗歌除外”的诗歌,也被纳入到创意性写作的范围。

在实际中,教师如何开展任务群理念下的写作教学呢?作者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基于学习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类型的写作任务。一个人需要写什么文章,是由他面临的实际情境、问题与任务决定的。因此设计写作任务的前提是明确学习任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会涉及学生日常应用文的写作和新媒介写作等学习任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会涉及一系列文学文体的写作活动和鉴赏性小论文的写作等等。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便可以设计写作任务了。作者以“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为例进行阐述。学生在学习该任务群时,经常需要写批注、读书笔记、书评等,这就是“学习性写作”的内容。例如阅读《海底两万里》后让学生撰写主人公的“航海日志”,阅读《朝花夕拾》,可设计为“鲁迅博物馆”写场馆介绍;阅读《西游记》时,可以给取经团队写一则招聘启事等等。

二是基于不同的写作类型,分类开展写作教学。学习性写作较为常见,大部分内容可以不必专门教学,但某些文体例如小论文的写作,就需要进行专门的指导,例如写作的规范、思路、格式、框架等等。应用性写作主要是基于具体任务场景,按照给定格式规范进行。一般路径是: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布置写作任务,分析写作任务的交际语境,介绍某种应用文的文体特征及写作基本格式,出示规范、正确的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范例,学生总结写作难点、要点,进行独立写作,最后进行交流和评价。而创意性写作也是有一些规范的,在西方写作学中这种写作是较为成熟的,作者列举了常见的创意写作的方法,例如突破障碍法、脑力激荡法、心智图法、曼陀罗思考法、逆向思考法、属性列举法等等。不过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创意性写作比例的比较低的。

三是兼顾分类与融合,发挥写作学习的综合效益。作者提出,在开展任务群写作分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任务群学习中情境、任务、目标、资源、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综合效益,避免分类写作教学沦为新的单项技能训练。也就是说,这三种类型的写作,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要实现有机融合。

读完这篇论文,我的思考是:如何确保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统编教材、学业考试中有关写作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就目前来看,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学习任务群呈现的,是以“新三类写作”为主的,而课程目标尤其是学段目标中是以“老三类写作”和应用文写作为主的,学业质量和统编教材中有关写作内容可能又是新的形态,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又是以另外的形态出现的。因此,我认为需要对这五大板块中有关写作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为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评价提供一些建议。例如教师如何能够打破记叙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在重视说明性写作、议论性写作、应用文写作的同时,关注到学习性写作、创意性写作的内容,这需要有明确的路径指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