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小学语文为例

 jiangnanvqils9 2023-08-21 发布于江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引领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以核心素养重构课程与教学体系既是知识社会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也是对以往知识本位教育症结的必然应对。《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必修课。

图片

房涛院长以小学语文为例,指出当前传统教学往往只就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将局部与整体、课文与课程进行联系,无法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全面、深刻、持久的理解和认识。

图片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随文识字有利弊,过于分散,识字写字零敲碎打,淡化汉字规律,费课时低效果;

2.阅读教学得意与得言得法脱节:语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难并行;

3.教材单元课文之间脱节:课文孤立学,之间联系少,专题欠深入,能力提高慢;

4.教材单元习作与阅读脱节:阅读未习作,习作后读另文,读写不结合,运用不及时;

5.真实情境生活与写作脱节:实践在单元后,写时苦忆生活,编造材料习作;

6.教材单元写作与修改脱节:学生只写一次,改文不落实,修改无激励;

7.词语盘点回顾拓展与单元课文脱节:孤立练习,不能融合衔接训练;

8.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名著导读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阅读的闭合。

图片

基于核心素养,依据学生学情,大单元教学突破了当下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所面临的学科知识零散、学科能力低下带来的局限,减弱了教学的单一性,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图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到:“探索大单元教学。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促进“教--评一体””这为“大单元教学”、“教--评一体”进一步探索、尝试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可以预见,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教--评一体”等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备课研究的重点内容。那么做为一线教师如何积极、主动、认真地参与,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为“大单元教学”、促进“教--评一体”等贡献出自己的教育智慧呢?
房院长从“为什么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三方面进行解读。

为什么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

从整体与部分关系来看,必定选择整体教学。整体先于部分,整体决定部分,整体认识部分,整体应该大于部分之和。学科教学是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
大单元教学是用系统论的观点设计系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完整、系统、深刻地研究问题。将研究对象视为大系统,从大系统与子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来综合地认识研究对象,站在全局的角度,整体思考并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导向的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呼唤“大单元”教学

2022版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建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与学业质量描述的“目标一族”,为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命题、作业设计、过程评价指明了新的方向。
教师教学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只关注以单一知识点为主的内容标准,而是必须提高站位、立足教材中的大主题、对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分析学情、确定大单元目标,展开具体的单元教学设计。
因此,新的教学设计文本不能以“课时+知识点”为教学设计单位,而是要高位着眼、大处上手,以“大单元”为设计单位,让核心素养落地。

图片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课标,分解课标,驾驭教材,整合教材,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叙写学业要求、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大任务、开展大活动、思维大迁移、结果全反馈、作业分层分类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特征,即最小的课程单位或是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大单元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为基础,以大主题为统领,设计真实情境,整合学习内容,通过一个个活动,完成具有内在联系的任务的学习事件。
图片

图片

大单元教学是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是在多种学习方式、多种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就需要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上设计教学,需要有跨学科意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

在大单元主题或大概念统领下,含四大要素:大单元目标及学业评价、大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分课时实施、大单元学习结果及反思改进。

图片

大单元目标及学业评价

研课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摘录与分解)
站到学期高度,通过学期三研大备课方式,根据学期目标和课时规划,研读教材和课标,依据自然单元(教材单元)或重组单元(大主题、大项目、大概念确定大单元数量、名称及课时。
如:打破现有教材单元,基于大主题、大项目、大概念重组单元,学期总课时不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研内容分析(教材编写体例、特点、内容结构、梳理与整合、不同版本比较)

图片

图片

研学情(原有旧知、方法、情感、障碍点)

图片


大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

大单元设计理念及思路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区别,就是从教材单元的角度出发,依据课标分解,把握教材,分析学情,提炼大单元主题,叙写大单元目标学业评价,基于大情境、大任务、大活动,规划各种课型及所需课时,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策略,通过两个教学周的学习使学生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大单元统筹具体体现以下四点:
整体性,即大单元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
相关性,即课型的选择、课时的分配、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均与教学目标相关。语文学科打破教材的单篇课文编排,把课本中类似的课文集中起来(如古诗词、记叙性课文、说明性课文)统筹安排学习任务,或者识记生字词,或者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或者理清写作顺序,或者分析表达方式,或者学习语言特点等,按学习任务分配课时,围绕一个学习任务同时学习几篇课文。
阶梯性,即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综合性,即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多个方面。
大单元教学结构图(含主题、知识线、认知线、教学线等)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难点是编制大单元教学结构图。一线老师对自然单元的知识结构图都非常熟悉,而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与大单元教学结构图的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很相近,通过专家的引导,大单元教学结构图就比较内容编制出来。因为大单元教学结构图是以教材自然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为基础的。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图一旦编制出来,细化的备课设计就有了可具体操作的基本方向。

图片

大单元课时规划表(含课型、课时、目标、任务、作业等)
课型课时规划表:大单元教学包含一个学习任务群,需要一个课时群才能达成。这个课时群的大小因学段不同,一般情况下需要两个教学周左右的课时。如语文学科,第一学段,每个大单元教学需要16个课时(或者18个课时);第二学段则需要14个课时,第三、四学段则需要12个课时(文言文15-18个课时)。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一定要规划到每个课时,明确每个课时的任务目标、学情分析、评价标准与方法、主要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主要内容,以增强教学的计划性,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如果仅仅规划了一个大单元的部分课时,无非有两种情况:不是遗漏某一领域的目标任务,就是计划运用遗漏课时重复学习课文内容。

图片

图片


分课时实施

分课时学习目标及评价任务
课时目标要在课标和大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学习成果的表述,尽量使用明确的、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关注目标分阶。
评价任务:根据学习目标,说明达成目标的“状态”,即学到什么程度;提倡采用学习目标细化和分解法撰述与学习表现、学习产品等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图片

图片

分课时问题情境、任务活动
问题设计是指围绕学科基本概念而进行的学习任务设计,它通常是以“问题”的形式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给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优质问题是指围绕学科基本概念、围绕学习目标而创设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
优质问题具备的条件:
1.开放且为非结构问题(所谓的非结构问题即没有预设标准答案的问题)
2.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相连接。
3.具争议性的话题,其内容甚至可以跨学科领域。
4.具复杂性。
5.具挑战性。
6.与生活相结合。
分课时学习检测与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基础性、拓展性、挑战性
作业设计:基础题、拓展题、挑战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单元学习结果及反思改进

大单元学习建构图
大单元测试及分析
大单元学习反思与改进
图片

图片


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要依据课标,把握教材,读懂学情,提炼大主题或大概念,叙写大单元目标和学业评价。依据相关设计理念,进行教学结构化活动设计和分课时规划表及分课时实施与反思改进的结构化过程,理解并践行“精而深”即“少即多”的课程理念,聚焦核心、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这是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更是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新理念,把老教材上出新意来。对照学习新课标中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描述,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的对标梳理。

语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由“教师一篇一篇地教”转变为“学生一组一组地学”,采用科学方法,去学习的人,能用语言做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语文教学要由设计教学问题转向设计促使学习真实发生所需要的真实情境。在情境设计中,教师要转变教材的使用观念,做好课程内容的转化与研发,进行资源统整,设计丰富、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强化语用体验,使学生的知情意协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