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圈好友2000,却找不到说话的人,解析当代年轻人自杀式社交

 谢耳朵馆长 2022-11-12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社会交往就像是人生当中的必要“戏份”,作为生活在无数个体当中的一员,想要在社会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应有的角色,一个必不可少的点就是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的建立与维系有着许多方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交往的意义是在日常生活的不同场合之中寻找符合社会逻辑的交往方式。
加拿大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就在他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等研究当中,将社会交往比作是一出舞台剧,每个个体都是剧场上的演员,但是由于自己所出演的剧目不同,所以自己的角色所要做的事情也不同,这就是著名的“拟剧论”。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社会交往是从不同个体的精神需求出发,相互满足和互动的过程,更加注重个体自身的感受。
社会心理学家威廉·舒茨(William Schutz)认为,在所有个体进行人际互动过程中,都会出现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个体需求决定了其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所以社会交往其实是一个十分偏向于个体的事物,具体的社交被怎样定义,全看个体怎样去看待社交在自己生活当中所起到的作用。

情随事迁:当今社会中的交往

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都离不开其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上文对于社会交往最基本的一些意义进行了梳理,但是现如今社会之中的社会交往的情况,又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一些新的变化、被赋予新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一个最明显变化,就是科技对于人类生活的改变。许多原本常见的行为,由于科技手段的提升,纷纷开始产生变化。
比如我们十分熟悉的社交,传统意义上,人们既然要产生社会互动,那么面对面的语言和肢体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认知当中,似乎社交最好也要发生在餐厅、咖啡厅或者是家中这样的场景,有相对私密的现实空间。
但是随着通信、网络和设备的急剧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现如今的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开始愈发依赖“线上”的方式。
也许两人之间相隔万水千山,但是只要有一部手机,有稳定的网络,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持续建立。
甚至有一部分年轻人,即便是谈恋爱也可以不用现实当中见面,而是在网上聊聊天、沟通一下情感,就成为了“情侣”。
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的变化,在社会的诸多方面,社会交往又是受到这种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的一部分,这也导致有的年轻人,比如出生在2000年、2005年之后的这代人,他们成年、与人交往几乎都是借助电子设备和网络完成的,所以在其观念当中,“社交”就应该是通过打字、发表情和视频聊天来进行的。

交往的意义:从相处到相识

且不说线上交往在社会当中愈发普遍,这一现象的合理性如何,仅仅就交往形式变化的事实来看,“社会交往”这一行为,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就已经出现了价值上的变化。
在“线上社交”的方式普及之前,人们很多时候进行社交,目的是为了在彼此之间建立或者是加固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日常的互动增进了解,在之后的生活当中增加彼此的来往,从而使得人生不再是孤独的。
这也贯彻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多力量大”“多个熟人多条路”等社会逻辑。
所以在上世纪,以及本世纪初,交往的手段多数还是请客吃饭、娱乐活动以及喝茶聊天等。
传统的社会交往目的比较明确、手段相对固定,最重要的是,成本相对比较高。
想要进行一次社交活动,抛开经济成本不谈,时间成本、情感成本等都是比较可观的,所以这样的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能够很好完成的。
对于某些“社交恐惧症”的人而言,如果无法在社交活动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那么这次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于是,在网络和科技的催生下,“线上社交”应运而生。

归于何处:“自杀式社交”带来了什么

现如今,年轻人为了进行社会交往而常用的一些软件,普遍都会存在“好友”这一功能。
在此基础上,现实生活当中的鲜活个体,通过头像、个性签名、社交平台状态以及线上沟通方式等特有手段,将自己的真实身份进行了一种“虚拟化”,从而生成了一种与现实当中的自己“一一对应”的双重身份模式。
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会倾向于出现这样的认识:我的社交软件当中有上千个好友,我的社交面非常广。
然而现实往往并不是这样的,他们认知当中的“好友”,只是个体在虚拟空间当中的一种身份投射,很多时候是难以完全代表自己意志的。
这就导致一种“自杀式社交”现象的产生:由于在线聊天的虚拟性和便捷性,有的人就会开始出现一些比较反常的行为,比如把尖酸、讽刺当做幽默;在过分的话后面加一个表情就成了开玩笑;对于他人的生活状态指手画脚等行为……相信这些现象在生活当中并不少见,这就是所谓的“自杀式社交”,已经失去了交往的意义。
很多年轻人常常会抱着手机发出感慨:列表当中这么多好友,我们平时也聊得挺开心,怎么一到自己精神上需要支持的时候,就一个人也找不到了呢?
这是因为朋友交往,本质上还是要基于现实生活的,线上的聊天互动只是一种“虚幻”的投射,不能将其视为是真实生活,交往脚踏实地。我是一名咨询师,如果你正面临自杀式社交或是与朋友相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妨私信我,我和你聊聊。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