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汝窑瓷的发展离不开宋徽宗和文人的审美|汝窑|宋徽宗|汝瓷

 灯下悦读 2022-11-12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时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更是蜚声古今中外。尤其是宋瓷,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艺术层面上也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就连外国人都称中国为“CHINA”也就是“瓷器”,可见宋瓷影响力之大。而在五大名窑中尤以汝窑为贵,汝窑是专为宫廷烧制器具的官窑,汝窑制作工艺难度极大,有十窑九不成之说,而且成器若没有被皇室选中也要被砸碎销毁,因此汝窑传世瓷器极少,在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就已经成为珍品,传世至今更是不到百件,每件都是有价无市的艺术珍品,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2012年4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宋瓷的世界拍卖纪录。

  那么汝窑是如何修建烧制的,为何如此贵重,其真实的意义又是如何呢?

  汝窑瓷器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关于汝瓷的艺术特征,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里面描述得就比较贴切:“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汝瓷不但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大方,而且以名贵的玛瑙为釉,使釉面温润,高雅素净,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另外,由于汝瓷的呈色剂主要是铁的氧化物,所以青色是汝瓷的主色调。“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是民间鉴别汝窑釉色的一种说法。以天青色为主的汝瓷釉面可以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有“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而瓷器的表面纹理也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的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以其精湛的工艺,秀美古朴的造型,色泽蕴润的釉面以及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步于世。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朵璀璨的奇葩,更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符号。

  汝窑瓷器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宋徽宗的审美追求和宋代文人审美思想的推动

  关于汝窑的烧制,宋人笔记是这样记载的:“本朝以定器有芒不堪用,逐令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在宋徽宗之前,宫廷大内的瓷器都是使用定窑的白瓷,但是因为宋徽宗个人不喜欢白瓷的光芒,所以下令让汝州烧制青瓷。

  

赵佶

  那么,宋徽宗这个人为什么不喜欢白瓷而喜欢青瓷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有一次,宋徽宗做梦,梦到了雨过天晴,天空呈现出美丽的天青色,于是他醒来后立即要求窑工按照雨过天晴的颜色去烧造瓷器,由此才有了汝瓷的天青。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事实上最早提出雨过天晴色的人不是宋徽宗,而是后周世宗柴荣,他曾提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再有,宋徽宗之所以不喜欢白瓷的光芒是跟宋徽宗笃信道教有关。宋徽宗这个人治国的本事没有,唯独对琴棋书画、古玩鉴赏等艺术特别钟爱和精通。平时除了作诗画画,就是信奉推行道教,还让别人称呼他为“教主道君皇帝”。道教的一贯主张是“静为依归”、“清极遁世”。在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一般叫“青词”或者“绿章”。道教追求青色,就连书写祈祷词的纸张都是天青色,现台北故宫所藏的宋人书札中就有这种天青色的纸。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而汝瓷釉的天青色正适合他的审美趣味。这是宋徽宗建立烧制汝窑的根本原因。

  另外,宋代文人的审美思想也为汝窑的形成奠定了艺术背景。作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巅峰盛世,宋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墨客,如苏轼、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入世做官,出世为仙,追求淡泊风雅的生活。以欧阳修为例,他曾说“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宋代文人在天地自然中寻找自由和永恒,追求与天地同乐、与道合一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但代表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思想,同时也对汝瓷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