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技术|骨膜牵张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福音,为患者成功“保肢”

 邻村阿牛 2022-11-1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日,中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骨二科)利用新技术——骨膜牵张术,成功帮助78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脚趾坏疽的黄婆婆改善足部供血,减轻疼痛。

图片
图片

一、案例

患者黄某,女性,78岁,因“左足趾肿痛发黑半年余。”来中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门诊就诊。出诊的陈文峰副主任医师接诊后,拟“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坏疽”收入住院治疗。

图片

入院时黄阿婆左足肿痛,左足第3、4趾部分发黑坏死,周缘红肿,无明显渗血渗液,局部压痛,活动受限,左足趾远端血运稍差,感觉麻木。

肢体缺血引起的疼痛是非常严重的疼痛,阿婆额头上冒着细细的汗珠,疼痛地蜷缩在床上,双臂紧紧地环抱着患肢。

疼痛得这么厉害,脚趾也发生了坏死,

阿婆到底是患了个什么病?

图片

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它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纡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

图片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

(图源百度)

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当患肢皮肤血液灌注连最基本新陈代谢都无法满足,以致轻微损伤也无法修复时,导致出现肢端溃疡,常见于趾端或受压部位,严重者发生肢体坏疽

入院后陈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决定为患者行左足部伤口清创、左胫骨中上段骨膜牵张术。

图片
图片

术后图片——左小腿见一螺钉

图片
图片

螺帽旋拧螺钉进行横向牵引

术后1-14天阿婆需要每天顺时针旋拧螺帽 

术后15-28天每天逆时针旋拧螺帽

每天旋三次,每次半圈

术后阿婆的左下肢疼痛开始明显缓解,到术后第10天,左足部颜色外观逐步红润,皮肤温度由低升至与正常相当。 

小腿上打了一个螺钉,每天拧一下,

阿婆的脚就不痛了,这么神奇?

图片

三、骨膜牵张术

骨膜牵张手术是根据的Ilizarov“张应力-压应力”法则,通过对骨膜持续缓慢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同步生长,促进肢端血管网再生,改善末梢血供。

术后X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拧动螺母,通过骨膜专用钢板达到横向牵引骨膜的作用。

图片

骨膜牵张促进血管网再生

通过对骨膜持续缓慢牵拉,促进肢端血管网再生,改善末梢血供,使得患者缺血症状缓解,疼痛减轻。

图片

四、骨膜牵张术优点

骨膜牵张手术是在横向骨搬运基础上改良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风险低,术后患者舒适度更高。

它不需打断骨头,螺帽旋转拧动螺钉即可进行骨膜牵张,易于操作,方便护理。

创伤小,骨折、感染风险极小;疗程3周左右;术后不影响原有生活;费用下降;操作简便,易于普及;可重复施行和多部位实施。

骨膜牵张术适用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缺血性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图片

(图源百度)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致命的危害,我们必须警惕导致斑块形成的各种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空气污染、缺少运动、压力过大等等,及早进行预防。

图片

(图源百度)

骨膜牵张术,为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避免截肢,带来了生的希望!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图片

陈文峰  

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专业,从事骨科工作十余年。曾分别于郑州解放军153中心医院、积水潭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创伤骨科疾病,包括各种复杂骨折、关节周围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断指断肢再植、手外伤功能康复重建、四肢溃疡感染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骨髓炎、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

图片
图片

 · 中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 · 

供稿|张玉芳

编辑|冯结谊

初审|顾天姣

审核|郑臣校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