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90集

 花间一酒壶 2022-11-13

16 元罢相

公元前164年 丁丑

汉文帝 前十六年

【原文】夏,四月,上郊祀五帝于渭阳五帝庙。于是贵新垣平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①,谋议巡狩、封禅事。又于长门道北立五帝坛。

【白话】夏季,四月,文帝在渭阳五帝庙郊祭五帝。于是,文帝宠贵新垣平,封其为上大夫,赏赐累计黄金千金。文帝还让博士、诸生采取《六经》中内容而作《王制》,谋划议论巡狩、封禅等事宜。又在长门亭的北面设立了五帝坛。

【姚注】

①刺六经中作王制: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的合称。王制,即《礼记》中的《王制》篇。

【原文】徙淮南王喜复为城阳王,又分齐为六国;丙寅,立齐悼惠王子在者六人:杨虚侯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志为济北王,武成侯贤为菑川王,白石侯雄渠为胶东王,平昌侯为胶西王,扐侯辟光为济南王。淮南厉王子在者三人: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

【白话】文帝再次将淮南王刘喜徙封为城阳王,又将齐国分为六个国家。丙寅日,文帝封立齐悼惠王刘肥在世的六个儿子为王,分别是:封杨虚侯刘将闾为齐王,封安都侯刘志为济北王,封武成侯刘贤为菑川王,封白石侯刘雄渠为胶东王,封平昌侯刘卬为胶西王,封扐侯刘辟光为济南王。封淮南厉王刘长在世的三个儿子为王,分别是:封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封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封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

【原文】秋,九月,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决,通于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白话】秋季,九月,新垣平派人手持玉杯到宫殿门前上书,将玉杯献给文帝。新垣平对文帝道:“宫殿门前有宝玉之气出现。”过了一会儿,前去视察,果然有人前来进献玉杯,杯上刻有“人主延寿”四字。新垣平又道:“我算出今天太阳还会再次出现在中天。”过了一会儿,太阳向东退行,再次到达中天。于是,文帝将在位的第十七年改为元年,下令允许天下人欢聚饮酒。新垣平道:“周朝的鼎遗失在泗水中。现在黄河决口,河水流通到泗水。我向东北方眺望,发现就在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的上空有金宝之气,这估计就是周鼎要出世了吧!征兆已经显现,如果不去迎接,周鼎就不会到来。”于是文帝派人在汾阴修建庙宇,其南面靠近黄河,希望通过祭祀来求得周鼎出世。

【姚论】

毫无疑问,新垣平在面见文帝后提出的诸多灵异事件,与黄龙现世一样,都不过是人造祥瑞而已。问题在于,这个人造祥瑞,究竟是新垣平个人为谋求富贵所造呢,还是有人为达成政治目的而指使新垣平所造呢?如果新垣平是受人指使,那么这个指使新垣平的人又会是谁呢?姚尧以为,新垣平同样极有可能是受文帝指使,目的同样是为改制树立权威。如果不是因为文帝的授意,一向行事谨慎、老成持重的文帝,在面对新垣平这样的江湖术士时,不太可能只因“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这样的江湖话术就去修建五帝庙,设立五帝坛,谋划商议巡狩、封禅等事宜;更不可能只因所谓“宝玉气来”、“日复中天”这样的江湖把戏就实施改元。

改元,即更改纪元。在汉武帝之前,中国的君主是没有年号一说的。人们在纪年时,通常是以君主即位的当年或次年为新纪元的元年,之后以二年、三年、四年依次递数,除非发生了特别重大的情况,否则中途不会轻易改元。例如,《史记·六国表》之秦惠文王十三年一栏记:“十三,四月戊午,君为王。”次年一栏记:“相张仪将兵取陕,初更元年。”又次一年栏记:“二,相张仪与齐楚会啮桑。”《史记·秦本纪》亦记:“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意思是说,秦惠文王嬴驷在秦惠文王十三年(325年)由“秦公”改称“秦王”,遂在次年,即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24年)实施改元,为秦惠文王更元元年,又一次年为秦惠文王更元二年。然秦始皇嬴政于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被立为秦王,次年即为秦始皇元年,之后虽有统一天下的旷古伟业亦未改元。汉高祖刘邦于汉元年(前206年)被分封为汉王,当年即为汉元年,之后虽然击败西楚霸王,再次统一天下的伟业,亦未曾改元。此后,惠帝执政八年,高后执政八年,期间即位改元。高后八年(180年),文帝自代王被立为帝,次年(179年)即为文帝元年,直至文帝十六年(164年),才提出要改元的问题。

通过回溯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元兹事体大,关乎朝廷根本,绝不可能因为一些江湖术士所谓的祥瑞而轻易变更。所以,不是先有了新垣平所谓的祥瑞,才有了文帝的改元,而是先有了文帝想要改元的念头,才有了新垣平所谓的祥瑞。

由于文帝执政期间出现了改元,于是在纪年上就存在“前元”和“后元”之分。文帝元年(前179年),又称为“文帝前元元年”,或简称为“文帝前元年”。此后直至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间的某年,皆可称为“文帝前元某年,”或简称为“文帝前某年”。文帝十七年(前163年)又称为“文帝后元元年”,或简称为“文帝后元年”。此后直至文帝二十三年(前157年)间的某年,皆可称为“文帝后元(某减十六)年,”或简称为“文帝后(某减十六)年”。

公元前163年 戊寅

汉文帝 后元年

【原文】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皆诈也”,下吏治,诛夷平。是后,上亦怠于改正、服、鬼神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白话】冬季,十月有人上书,检举新垣平“所说的全都是诈骗”。文帝下令司法官员审查,将新垣平诛杀灭族。自此以后,文帝亦倦怠于更改正朔、服色以及鬼神之事。而修建在渭阳和长门的五帝庙,都是让祠官管理,按时祭祀,文帝自己就不再去了。

【姚论】

文帝即位之初,就已经在元年十二月下诏令废除连坐之法。文帝三年,有人偷盗高帝庙中的座前玉环,文帝欲将盗贼灭族,幸得廷尉张释之谏阻。这一次,文帝又因新垣平被控告诈骗而将其灭族,却不再有人成功谏阻。新垣平所谓的祥瑞固然是诈骗,但刘邦起义时所谓的赤帝子杀白帝子,文帝十五年所谓的黄龙见成纪,又何尝不是诈骗呢?实际上,新垣平之所以被灭族,原因不在于其虚构祥瑞以实施诈骗,而在于其虚构祥瑞之目的,是为了文帝改制。一旦文帝改制成功,就会极大地损害军功重臣的既得利益,这才导致军功重臣奋起反抗,必欲置新垣平于死地而后快。当此之时,文帝若要力保新垣平,就会与军功重臣形成激烈对抗之势。为了不激化矛盾,文帝只得牺牲新垣平。史书记载,新垣平死后,文帝亦倦怠于更改正朔、服色以及鬼神之事,其实就是基本放弃改制了。

【原文】春,三月,孝惠皇后张氏薨。诏曰:“间者数年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废,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白话】春季,三月,惠帝的张皇后去世。文帝下诏令道:“近来连续几年歉收,又有水旱疾病之灾,令朕非常担忧。朕愚昧而不明智,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难道是朕的施政有缺失而行为有过错吗?还是天道有所不顺,地利或有不得,人事多有失和,没有供奉鬼神呢?为什么会搞到这个地步呢?莫非是因为我给百官的薪俸不够,所做的无用之事太多?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如此匮乏呢?根据统计,现在的田地面积没有减少,人口数量没有增加,按照人均占有的田地面积来计,现在比古代还要更多,可粮食竟然还严重不足,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莫非是百姓之中从事工商末业而损害农业的人太多,为了酿酒而耗费粮食的人太多,豢养六畜而消耗粮食的人太多?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要和丞相、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博士等共同议论。有可以辅助百姓的策略,都可以做深入探讨,不要有所隐瞒!”

公元前162年 己卯

汉文帝 后二年

【原文】夏,上行幸雍棫阳宫。

【白话】夏季,文帝巡幸雍地的棫阳宫。

【原文】六月,代孝王参薨。

【白话】六月,代孝王刘参去世。

【原文】匈奴连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郡万馀人。上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①,复与匈奴和亲。

【白话】匈奴连年入侵边境,杀害掳掠了的百姓和牲畜财产极多,尤其是以云中郡和辽东郡所遭受的侵害最为严重,受害人数都在万人以上。文帝深感忧患,于是派出使者致信匈奴。匈奴单于亦派出当户前来答谢,汉朝与匈奴再次恢复和亲。

【姚注】

①当户:匈奴官名。《史记·匈奴列传》记:“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

【姚论】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文帝因匈奴连岁入边,杀掠极多,深感忧患,而于文帝后二年遣使致信匈奴单于,匈奴单于亦派当户前来答谢,双方恢复和亲。但这与史实或许存在些许出入,现将《史记·匈奴列传》中的记载摘录如下:

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馀人。汉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孝文帝后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当户且居雕渠难、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无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后,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

单于既约和亲,于是制诏御史曰:“匈奴大单于遗朕书,言和亲已定,亡人不足以益众广地,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后无咎,俱便。朕已许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汉书·匈奴传》的记载与《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基本相同。由此可知,由于汉朝未能对文帝十四年(前166年)的那次匈奴大规模入侵造成杀伤,故而匈奴日益骄横,连年入侵边境。所谓的文帝深感忧患,遣使致信匈奴,匈奴亦遣使报谢,双方恢复和亲,皆发生在文帝后二年之前。到了文帝后二年,文帝才又一次遣使致信匈奴单于,并在书信的末尾强调,既已约定和亲,就请不要再背弃誓约。

【原文】八月,戊戌,丞相张苍免。帝以皇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高帝时大臣,馀见无可者。御史大夫梁国申屠嘉,故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封关内侯;庚午,以嘉为丞相,封故安侯。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赏赐累巨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幸无比。嘉尝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召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令使人召若。”通诣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嘉坐自如,弗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白话】八月,戊戌日(初二),丞相张苍被罢免。文帝因为皇后的弟弟窦广国贤能而有德行,想要任命窦广国为相,道:“恐怕天下人会以为我偏爱窦广国,想了很久还是觉得不行。”而高帝时代的大臣,健在的人中已经没有合适人选了。御史大夫、梁人申屠嘉,当年曾以材官蹶张的身份追随高帝征战,被封为关内侯。庚午日(初四),文帝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封为故安侯。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从不在家中接受私人拜谒。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正在得宠,受赏赐的财物极多。文帝曾经在邓通家中宴饮,对其宠幸的程度无人可比。有一次,申屠嘉入朝参见文帝,邓通就在文帝身旁,礼仪上非常怠慢。申屠嘉奏报完政事后,乘机说道:“陛下宠幸臣子,可以让他富贵,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不加整肃。”文帝道:“你不用说了,我会私下告诫他。”罢朝之后,申屠嘉坐在丞相府中,用公文召邓通来丞相府,如果不来,就要将其斩首。邓通心里恐惧,入宫告诉文帝,文帝道:“你只管前去,我会派人去召你。”邓通来到丞相府,摘下帽子,光着双脚,向申屠嘉叩头请罪。申屠嘉坐在上面,安然自若,不予礼待,责备道:“朝廷,那是高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竟然视宫殿朝堂如儿戏,犯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官吏们!现在就将他斩首!”邓通吓得赶紧叩头,直至头上流血,依然得不到饶恕。文帝预计申屠嘉已经让邓通吃了苦头,就派使者手持符节来召邓通,而向申屠嘉致歉道:“这是供我戏弄的臣子,请你释放了他!”邓通回到宫中,对着文帝哭泣道:“丞相差点就杀了我!”

【姚论】

《史记·张丞相列传》记:“其后黄龙见成纪,于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张丞相由此自绌,谢病称老。苍任人为中候,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苍为丞相十五岁而免。”由此可知,在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因黄龙现成纪之事,张苍已经自我退绌,称病告老了。而在文帝后二年(前162年),文帝又以张苍任用的中候(官名)大肆贪污图利为由责备张苍,张苍遂称病免职,不再担任丞相。张苍自文帝四年(前176年)接替灌婴任相,至文帝后二年(前162年)罢相,前后共担任丞相十五年。张苍罢相后,又活了十年,于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享年一百多岁。

在张苍罢相前的这几年,《资治通鉴》对于汉朝内政的记载极其简略,一般读者亦很少予以重视,觉得不过都是些祭祀、历法、服色之类的琐事而已。然而,通过我们在“姚论”中的补充说明,读者就能够体察到,在那些所谓的“琐事”背后,其实掩藏着君主与功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激烈斗争。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最早提出改正朔、易服色、立汉制,更秦法的贾谊去世。同年,公孙臣上书文帝,主张汉得水德,提议改正朔,易服色,遭到张苍的驳斥和否决。此为文帝发起进攻,结果被军功重臣所击败。

文帝十五年(前165年),黄龙现成纪,文帝任命公孙臣为博士,负责阐述土德、草拟更改历法和服色之事,张苍由此自我退绌。同年,新垣平面见文帝,呈献祥瑞。此为文帝再次发动进攻,军功重臣败退。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新垣平再献祥瑞,文帝改元。此为文帝再次发动进攻,军功重臣无力抵抗。

文帝后元年(前163年),新垣平被控诈骗,文帝将其灭族,从此无心改制。此为军功重臣发动进攻,文帝败退。

文帝后二年(前162年),文帝将张苍罢相。此为文帝发动进攻,军功重臣败退。之后拟任妻舅窦广国为相,却最终不得不放弃,仍任出身军功重臣集团的申屠嘉为相。此为文帝试图发起进攻,却终为军功重臣所败。

自汉朝建立以来,迄今先后有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审食其、吕产、周勃、灌婴、张苍、申屠嘉十人任相。除了吕产是吕雉临终前所任命,不久就在政变中丧命外,其余九人皆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即便是吕产,亦因其父周吕侯吕泽战功卓著,故在高帝八年就被封为洨侯,可以视为军功重臣中的一员。由此可见,在汉兴以来直至文帝朝的四五十年间,军功重臣集团一直拥有非常强大的势力,甚至足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皇帝纵使有权罢相,亦不得不在军功重臣集团中另择他人,而不能任凭自己的喜好任相。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曾经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们或老或死,其对于皇权的掣肘也就逐步减弱了。

《史记·张丞相列传》记:“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由此可知,申屠嘉虽然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但其在楚汉战争中的官职非常低,只不过是由一名普通的材官蹶张升迁为队长而已。至高帝十一年(前196),追随刘邦征讨英布时,才升迁为都尉。至惠帝执政时期,才升迁为淮阳郡守。至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原御史大夫张苍继任丞相,申屠嘉才得以递补,继任为御史大夫。因此,申屠嘉虽然是高帝旧臣,但其得以由地方郡守而升任中央高官,主要还是因为文帝的提拔。申屠嘉的生年不详,假使其在项羽兵败垓下,刘邦建立汉朝的汉五年(前202年)时年仅二十五岁,则其在文帝后二年(前162年)任相时也已有六十五岁。那些比他资历更久,年龄更长的功臣,确实是或老或死、凋零殆尽。要想再找到比申屠嘉更合适的功臣,确实是不太容易了。

申屠嘉任相七年,死于景帝二年(前155年),后继的丞相都是开国功臣的后代,其权势就更加无法与皇权相抗衡了。《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及今上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意思是说,自从申屠嘉死后,景帝时期任命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到今上(武帝)时期,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先后被任命为丞相。这些人都是世袭的列侯,谨小慎微,当丞相只不过是充数而已,没有一个是能够以创造和功名著称于当世的。

公元前161年 庚辰

汉文帝 后三年

【原文】春,二月,上行幸代。

【白话】春季,二月,文帝巡行代国。

【姚论】

文帝后二年(前162年)六月,代孝王刘参去世,其子刘登继任代王。文帝一生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四个是其为代王时的王后所生,皆在其入京称帝时离奇病死,剩下四个儿子分别是窦皇后所生的长子刘启和次子刘武,以及其他姬妾所生的三子刘参和四子刘揖。《汉书·外戚列传》记:“孝惠七年,生景帝。”可知景帝刘启生于惠帝七年(前188年),次子刘武与刘启乃一母所生,故其生年不早于高后元年(前187年),三子刘参的生年亦不早于高后元年。由此可知,刘参在文帝后二年(162年)去世时尚不满二十五岁,其子刘登尚不满十岁。因此,文帝在刘参去世八个月后巡行代国,应该主要是为了考察勉励代国的辅政大臣。

【原文】是岁,匈奴老上单于死,子军臣单于立。

【白话】这一年,匈奴老上单于去世,其子军臣单于即位。

【姚论】《史记·匈奴列传》记:“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复事之。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可知在老上单于去世后,文帝依然与匈奴保持和亲。只是,有中行说这个大汉奸在,终究会极力劝说新任单于断绝和亲,侵略汉朝。

公元前160年 辛巳

汉文帝 后四年

【原文】夏,四月丙寅晦①,日有食之。五月,赦天下。

【白话】夏季,四月,丙寅晦日,出现了日食。五月,文帝宣布大赦天下。

【姚注】

①四月丙寅:文帝后四年的四月并无丙寅日,当是记载有误。

【原文】上行幸雍。

【白话】文帝巡行雍地。

公元前159年 壬午

汉文帝 后五年

【原文】春,正月,上行幸陇西。三月,行幸雍。秋,七月,行幸代。

【白话】春季,正月,文帝巡行陇西郡;三月,文帝巡行雍地;秋季,七月,文帝巡行代国。

公元前158年 癸未

汉文帝 后六年

【原文】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略甚众,烽火通于甘泉、长安。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胡。

【白话】冬季,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三万骑兵入侵云中郡,杀害掳掠的人数极多,报警的烽火一直传达到甘泉和长安。汉廷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兵驻守飞狐(今河北蔚县东南);以原楚国丞相苏意为将军,屯兵驻守句注(今山西代县西北);以将军张武屯兵驻守北地郡。以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以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今陕西咸阳东北)。通过这样的布置安排来防御匈奴入侵。

【原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月馀,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乃拜周亚夫为中尉。

【白话】文帝亲自劳军,至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一行人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皆骑马迎送。之后,来到细柳的军营,只见军士皆披盔甲,执利刃,张开弓弩,拉满弓弦。文帝的前导来到军营后,不得入内,前导道:“天子即将驾到。”军门都尉道:“将军有令:'在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将令,不必听天子的诏令。’”没过多久,文帝到了,也不得进入军营。于是,文帝命使臣持天子符节诏令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门。”守卫营门的军吏对文帝的车马随从道:“将军有令:'军中不得纵马奔驰。’”于是文帝便拉紧缰绳缓慢前行。到得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道:“穿戴甲胄的军人是不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文帝很受震动,神情庄重地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使臣致意道:“皇帝陛下很敬重地慰劳将军。”完成劳军的礼仪,而后离去。离开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皆面露惊诧,文帝道:“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之前在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那简直就像是儿戏一样,其守将是极有可能被敌军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敌人又怎么可能去侵犯他呢!”为此,文帝对周亚夫称赞了很久。一个多月后,汉军抵达边境,匈奴亦远离边塞,汉军也就撤回来了。于是,文帝任命周亚夫为中尉。

【原文】夏,四月,大旱,蝗。令诸侯无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民;民得卖爵。

【白话】夏季,四月,大旱,出现蝗灾。文帝命令诸侯不必向朝廷进贡;解除禁止百姓进入山泽的禁令;减少宫中服装车马的开销,裁减宫中郎官吏员的人数;打开官仓以救济百姓;允许民众出卖爵位。

姚尧的书 交易担保 放心买 点击购买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