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说:天下祸乱源于礼。宋濂反驳说:晋朝之乱源于老氏

 123xyz123 2022-11-14

宋濂说:老子自顾作文,哪里会想到因为他而引发祸乱

老子说:天下祸乱源于礼。明初大儒宋濂反驳说:晋朝之乱源于老氏。

宋濂是谁?他是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章语)”。作为《元史》的总裁官,他认为:晋朝之所以发生祸乱,根源在于老庄玄学。

他在《诸子辩·老子》文中说:老子之学灭圣绝贤,动摇了儒家之本,而尽呈末流之弊,致使文人士大夫们“有'虚玄长而晋室乱’之言。老子立言之时,哪里会想到自己的言论,会导致后世'其祸若斯之惨也。呜呼!’”

文章图片1

宋濂的“虚玄长而晋室乱”引自隋朝另一位大儒王通的《文中子》。王通又是何人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字经》谈到的“五子”: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三字经把荀子、扬雄、文中子(王通,字文中)和老子、庄子一起,称为“五子(《三字经》的作者是南宋末年人,朱熹后学。扬雄,刘禹锡《陋室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之说,子云就是扬雄的字)”。

王通家世显赫,远祖以来,累世为北朝大员,其父王隆,曾是隋朝开皇初年国子博士待诏,弟弟王绩、孙子王勃等,都是初唐著名文人,门生都是将相名臣,如苏威,杨素,贺若弼,李德林,李靖,窦威,房玄龄,杜如晦,王王圭,魏征,陈叔达,薛收等

但是,宋濂为了批判老子,只引用了王通的半句话。而王通的整句话是:“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

文章图片2

王通说得很清楚,崇尚玄虚之学而导致晋王朝的祸乱,这不是老子庄子的罪过,这就像“《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是一样的。

那么,王通认为天下之乱的祸根在哪呢?

先入为主的预设立场,是导致《道德经》被误解和曲解的主要原因

东汉魏晋南北朝,直至两宋之前,是玄学大兴时期,也是儒佛道三教争衡碰撞的思想动荡时期,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儒家思想本身经过“经学”的长期繁琐解读,也出现陈旧和僵化的现象。

文章图片3

理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明代学术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大儒,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当然以“圣教”为立身为官之道,以二程、朱学为宗,凡是儒家学说之外的,通常被列入异端邪说。

魏晋玄学以《易经》来协调老子与孔子的思想,两宋是继汉代之后又一个“易学”发展的高峰期。邵雍说“老子得易之体,孔子得易之用”。邵雍为了推崇《周易》而把两位先贤的学术理论硬生生地归于一个源头。

那么,老子的“易之用”是什么呢?朱熹说老子的“易之用”就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老子之体用也(朱子语类·老氏)”。

文章图片4

老子的句式是“将要如何,必定本来如何”,比如“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就是将要收敛的,必定之前是张扬的”,比如花卉将要凋零之前,肯定是盛开过;将要取走的,必定是之前给予的。这是老子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总结,揭示出来的“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老子说这个道理叫作“微明”,即:将要发生变化的些微征兆,因此他告诫侯王:柔弱无为胜过刚强的暴力统治。

然而由于先入为主、各取所需的原因,除了《老子想尔注》、憨山大师、李涵虚等少数人按照“将要如何必定之前如何”的方向理解外,其余从韩非子《喻老》、河上公《道德真经注》,到令狐德棻的《周书》,直至今日,通常都是按照“想要如何,必须姑且先如何”的权诈思路来理解。百度一下,500多万条解读,几乎无一不是这一错误思路。

文章图片5

老子是“将要如何,之前必定如何”,世人理解为“想要如何,必定要险如何”

朱熹只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权谋化解读是预设立场,如同朱熹,认为老氏之学“其学者多流于术数”,比如法家的申韩之徒、兵家之徒等等。

可惜后人不辨真伪,人云亦云,想给老子正名,却不得其解而不能自圆其说。

老子处处以圣人的“无为”思想来规范侯王,圣人是:“我愚人之心也”,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是“弗为而成”,那里是耍阴谋诡计的“有为”?他只借助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现象,来揭示出圣人之道的“微明”特征,让侯王“知其雄,守其雌”,行不言之教,居无为之事。而绝不会教侯王搞阴谋权诈之术。

刘笑敢教授评价朱熹: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门户之见。

文章图片6

作为程朱理学的传人,宋濂将晋代的祸乱归罪于“虚玄长”,就是说魏晋崇尚玄谈,才导致了“晋室乱”的。作为历史学家,宋濂选择性忽略了这样的事实:东汉末年党锢之争,迫使知识精英跳出“修齐治平”的传统思维方式,开始对宇宙、社会、人生进行哲学反思,试图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的情况之下,重新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注解老子的大多抹不掉玄学和理学的影子

玄学不属于老庄之学,这是从它的发起者和注解者主流群体来确定的,把玄学作为老庄之学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准确的。

玄学的出现,首先是儒家对僵化了的经学的一次修正与完善,所谓“以自然之生机, 变教条为适时”即此意。不仅如此, 玄学还扩展了儒学的本体论内容, 增进了儒学的思辨性, 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两宋理学的创立提供了先机与资粮。

文章图片7

纵观玄学发展的800年,它的起落荣辱,始终掌握在儒学精英的手里(南北朝后期是佛教为主), 因此准确地说,玄学是儒家的玄学,或者说是以儒解老为主,以佛解老为辅,三教磨合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

所以才有“朱熹思想里的自然主义是被玄学所加工改造过的道家自然观”这一说法(秦家懿), 所以黑格尔把儒家称为“自然宗教”。

历史上传统儒学经历了荀子、董仲舒的前两次融会贯通地改造,又经过800年玄风洗礼,加上700年理学的深远影响,二千多年来, 儒学就是通过诸如此类的不断修正和补充, 来应付各种冲击, 从而始终占据着中国社会思想的主导地位。

包括朱熹在内的两宋思想家,几乎没有不受三教合流思想影响的,朱熹对老子也不是一味地否定,只要符合“圣教”的,他还是勇于承认的,比如他在回答学生问“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为何孔子还要问礼于?”

文章图片8

朱熹回答说:老子做过周王室柱下史,对于礼当然是通晓的,所以能给孔子说得如此好。只是他说礼最好不用,用了反若多事,所以如此说。《礼运》就说“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等语,便是老子这个意思。

相对于韩愈、石开、司马光、宋濂等人,朱熹还算比较开明的。

所以,玄学、理学的影响既深且广,时下不受玄学和理学影响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在理解老子思想时,很难不打上玄学和理学的烙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