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课回响(一)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2-11-14 发布于山东

听课回响

遇见·知音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小学  王恒梅

每个人一生都有忘不了的遇见。正如董卿在《朗读者》第一期开篇词所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能够让人们彼此间感受更多的美好。

感谢生命的因缘,让我于2017年3月25日在美丽的泉城济南遇见了“第九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这是小学语文届的顶端盛会,她引领着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向。我很荣幸与诸位名家大师有了这次弥足珍贵的相逢,遇见闫学老师,遇见闫学老师的遇见——《伯牙绝弦》。听课间,心弦时时被拨动,有绵绵的喜悦,有淡淡的思绪,有丝丝的惆怅,这场遇见真有一种绝伦的美,无法抗拒!

闫学老师将《伯牙绝弦》演绎得非常完美,我认为她弹出了文本的弦音,深刻领悟到人生的知音。方智范教授说:“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闫学老师,从课文走向课程,深入文本、叩击文本。闫老师还是学生的知音,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对话经典。《伯牙绝弦》仅 77 字,字字含金,句句入情。就在读一读、一点拨、一提醒、一评价间,学生已与文本交相融合,在知音的世界里尽情涵泳,在优秀的传统文化里纵情遨游。知音文化、道德素养的熏陶,浑然天成。学生的语言与精神达到同构共生,此乃“一琴一世界,一遇成知音。”

一、话说缘分,转轴拨弦三两声

课前,闫老师用拉家常式谈话,刚才在走廊上有同学无意间打招呼“老师好”,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位老师就是今天来跟大家上课的老师,这就是缘分。我们要珍惜这段缘分,相信一节课的学习,希望五(3)班能有人成为闫老师的朋友,甚至好朋友。闫老师由相遇在这里是一种缘分引入话题,营造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学生的心就会迅速聚焦于人与人相处时的缘分,于是,珍惜缘分的心灵之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迈出了第一步。

二、品味琴声,纵情朗诵遇知音

针对这是一篇文言文特点,闫老师这样安排:初读3遍,一遍比一遍流利;再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悟读,把握文字的意思;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移读,读出文字的真情。整堂课不少于20次朗读。每次朗读环环相扣,步步莲花。尤其是抓住4次出现的“善”字,理解“善”字的不同意思,“善鼓”与“善听”,“所念”与“必得之”,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伯牙琴艺高超,子期深谙伯牙的琴声和心声,这是打开伯牙与子期的情感通道。这是知音的开端,也贯穿始终。伯牙与子期的“善始善终”、心心相印这条情感脉络款款铺开,直抵肺腑。从学生意犹未尽的学习情致上,我们分明看到伯牙遇到子期前的苦闷、忧愁,仿佛听到伯牙千万次的呼唤“我的知音,你在哪里?”直到有了“知我者,子期也”,是何等的幸福、快乐。通过引导想象表达,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三、聚焦知音,高山流水懂知音

闫老师为了引导学生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这就叫知音,真正的知音”丰厚的理解,进行语言的想象拓展和运用: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子期会怎样赞叹?此时,入情入境的换词朗读代替了理性的讲解,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不同情境中,在不断的角色置换中反反复复地朗读,真可谓读到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伯牙、子期这对知音的心中。学生对知音的个性化体悟瞬间生成,学生原本朦胧的认知逐渐清晰,对“知音”的体验由此变得多彩且丰盈,真可谓言意兼得!

四、劝慰告白,破琴绝弦谢知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处闫老师设计两个精妙的问题:1、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2、他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学生由刚刚为伯牙得知音喜出望外、欣喜若狂,旋即与此时的“子期死”形成情感落差。情不自禁地将学生的心情降到了冰点,通过深情诵读伯牙为子期写的短歌。短歌中彻骨肺腑的文字几经诵读,痛苦、孤独、无助席卷而来,学生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纷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闫老师巧用文本,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并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的灵魂沉浸于字里行间,贴着文字学语文。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有深沉的人文内涵的。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让学生表达得酣畅淋漓。从而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交融。

五、拓展典籍,相遇相别惜知音

闫老师适时介绍《吕氏春秋》《列子· 汤问》,冯梦龙的收在《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等史料,为学生打开一个窗口,不仅对文言文的理解,而且通过文本资料的链接把封闭的课堂变得更加开放,试图让更多的孩子放飞自己的思考,站在一个非常丰富的维度去理解这个故事。一开始从深深的沉静在故事中后来跳出这个故事,从冯梦龙的视角,从局外人的视角去看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对知音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非常经典的文化意向,包括《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孩子不仅从文言文这个知识层面,更多的从精神的层面去理解《伯牙绝弦》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经典的文本。

希翼在下一个阳春三月,再一次与这样的文化论坛相遇,再次遇见闫学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