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56例(临床经验)

 刘雁辉 2022-11-14
     作者:黄爱云

    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同福中路329号(510220)

    关键词:

    新中医990744 自1996年以来,采用自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0.5~20年,以1~10年者居多。全部病例均为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初次发病在跖趾关节,其中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者24例,累及其他跖趾关节者16例,踝关节9例,膝关节7例。多个关节受累23例,有家族史15例,48例急性发作者有常食高嘌呤食物、饮酒、感染等诱发因素。

    诊断标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关节红、肿、热、痛或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导致功能障碍,尿酸酶法男性超过428 μmol/L,女性超过357 μmol/L。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自拟痛风汤治疗。药物组成:山茱萸、女贞子、菟丝子各15 g,防己、忍冬藤、黄柏各10 g,海桐皮、桑枝、莶草、生石膏各30 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10天1为疗程,共服3个疗程,戒烟酒,忌食高嘌呤食物,多饮水,少活动。

    3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观察6个月无复发)32例,有效(关节红、肿、热、痛减轻,血尿酸下降,观察6个月无加重)20例,无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无改善,血尿酸未改变或升高)4例。总有效率为92.86%。

    4 病案举例

    林某,男,50岁,1996年4月17日诊。患者有嗜食肥甘油腻及饮酒习惯。1995年起多次出现突发性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每次服用别嘌呤醇后缓解。1996年4月16日晚因劳倦后上症复发并加重,次日就诊时呈刀割样疼痛,固定不移,局部红、肿、热、痛,腰膝软,乏力,头晕眼花,耳鸣,舌稍红、苔黄腻,脉弦。血尿酸546.1 μmol/L。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为痹证,证属肝肾不足,湿热郁阻。治宜补益肝肾,清热利湿通络,方用痛风汤,每天1剂,水煎2次分服,忌食高嘌呤食物,戒烟,多饮水,少活动。服药3剂后患者自觉受累关节疼痛有所减轻,1周后症状消失,再服药1周,复查血尿酸324.4 μmol/L。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属中医湿热痹范畴。发作时以关节红、肿、热、痛为特点,常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及饮酒而发。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有疏通水道的作用,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经脉阻滞不利。肾主水,对体内的水液代谢产物的气化排泄起主要作用,如肾气化失常,则水液代谢产物排泄障碍而致各种病症。因此,本病与肝肾不足有关,肝失疏泄,肾失正常气化,致湿浊内停,加上过食肥甘油腻及饮酒,生湿助热,使气机逆乱,脉络瘀滞,出现红、肿、热、痛等症,以肝肾不足,湿热浊邪留注经脉、关节为主要病机。痛风汤以山茱萸、女贞子养肝;菟丝子补肾;桑枝、防己、忍冬藤、黄柏、海桐皮、莶草、生石膏清利湿热通络。诸药合用,紧扣病机,共奏补益肝肾、清利湿热通络之功,故能取得满意效果,且无副作用。

    (收稿日期:1998-09-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