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学习笔记 治病的四个过程

 灵兰小草 2022-11-14 发布于山西

  《内经》里面说的疾病,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经络到脏腑。一般来讲它都是这么一个发展和演变的次序。

   从黄元御老先生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它无非是一气的通畅与郁滞的问题。这是从正气的角度来讲。从邪气的角度讲,无非是疾病的浅深不同,一气郁滞程度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病气。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治病要以正气为根本。在临床上治病,始终要把握以正气为根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正气恢复了,邪气自然就祛了。即便祛邪气,也是要以正气本身的强弱为基础为标准,来采取一些适当的祛邪气的办法。

    疾病发展的过程,如果从正气和邪气这两个方面来讲的话,一般的疾病,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刚开始生病的时候,都是先伤了阳气。大部分病都是伤了这股和缓的阳气。大部分都是受凉,吃了冷饮,或者是其它的用药不当等等原因。共同的特点就是伤了阳气。先伤气,阳气一受伤,阳气不足,它通行温运的力量差一些。通行无力就容易产生郁滞,产生气郁。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直接导致了气郁。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讲:凡病则郁。生病刚开始都会产生气郁。这个气郁,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通称为木郁,木气郁滞。实际上,这个气郁是无处不在。为什么通称为木郁?因为,木气升发,它主流通,所以都把它归为木气。木郁就是肝郁,肝气郁滞就是气郁。这个是一般内科病的第一个层次。

   我们通过行气、化郁的办法,让一气周流得以恢复,气郁得以缓解,得以解决,那么疾病就比较容易地治愈。因为他这个疾病还是在气的层面,无形之气容易流通。它容易郁滞,也容易流通,比较好解决。如果气郁久而不决,时间长了,病得久了就容易产生瘀血,久病多瘀。

     《内经》讲“气散而无形,气聚而有形。”气滞不行,聚在这边不走了,就会气聚而有形。无形之气,慢慢地把身体这些代谢产物聚集在一起,形成有形邪气,有形的病理性的各种浊气。这些有形的病理产物,常见的有瘀血,有痰浊。

     临床上所见到的病人,痰浊比较多。就是这种有形的病气,痰浊居多,瘀血也有。往往是以痰浊为主,可能伴有瘀血。那么痰浊呢,它是两个概念:一个痰,一个浊。痰就是痰湿,中土湿气,凝聚为湿,凝聚为痰。它都属于津液不能正常疏布,凝聚产生痰湿。那么这股气呢它又不能正常的流通。

  古人讲:怪病多痰。这个痰不单纯是痰,还有浊气在里面。痰浊如果在体内越来越多,一气郁滞的就会越来越重。走到哪儿都走不动,都堵着。那么,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很多奇奇怪怪的症状。

    大部分治病,往往是从调气的角度入手。包括《伤寒》呀,《四圣心源》呀这些方子。看到往来寒热,用小柴胡不管用?看他口苦咽干目眩了,用上小柴胡不管用。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他这个气郁属于小柴胡的症状,属于这个木郁的范畴,从症状来讲这是对的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气郁它并不是单纯的气郁,它他这个气郁实际上是痰浊引起的,所以要先化痰,再调气这样才会有效。

   临床上大部分内科病,尤其是这个比较常见的这些慢性病,比方说这个高血压、糖尿病、各种慢性的肺心病、心脏病或者脑梗后遗症啊等等,各种慢性肾病,好多这些这个比较粘缠的慢性疾病,它大部分都是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他来找你看病的时候,他已经病了好多年了,病情一直是处于这个不太理想的状态,一气郁滞比较重,这时候你摸他的脉,他的脉大部分都是那个或者是弦滞或者是绵滞,弦滞就是脉弦为肝郁,滞就是痰浊的那种感觉,脉气就好像沾在里面了,粘在里面了走不动的那种感觉。不管弦滞还是绵滞,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不痛快,堵在里面,不清透,不爽快,就是这种感觉。那么这种脉象呢,在临床是非常多见的。就是见于这个大部分的这个慢性病很常见的一种脉象。这是给你提示,他这个浊气已经比较多了,痰浊已经比较多了,然后你再摸他的脉,看他的脉是有力还是无力,如果这个脉比较紧比较有力,那么说明什么呢?说明正气还可以,这个正气还有一股力量他想把邪气推出来,但它又推不动。这就是正邪交争啊。如果这个脉摸得比较有劲,一方面说明邪气比较重,痰浊比较多,淤滞得比较紧;另一方面说明正气还有一点抵抗力量,那么这样相对来讲还好治一些。还有一种是脉摸着感觉比较粘滞,同时他又没什么劲,这就是正气也虚的很厉害,这就治疗起来可能更麻烦一些,更慢一些。

    摸到这种粘滞的感觉,只要有这种脉,就说明浊气很重。那么,首先就是要化浊气,先化痰。化痰,大部分情况会用皂角,皂角化痰比较好,皂角一般要配大枣一块用,配上大枣比较安全一些。用化痰的药先把它化开,辅助上通腑排邪气的药,把这股浊气化开之后慢慢排出体内。通过持续的化痰治疗,你再去摸他脉的时候就变成一股滑象了,滑象是什么意思,滑脉主痰啊,也就是说这股痰浊呢,这股粘滞的浊气,经过我们药物的调理他慢慢地化解开流通开了,只有流通开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滑象来,以后就可以用比较缓和一点的化痰药,像这个竹茹、桔梗、茯苓、半夏,这就可以了,就不一定用皂角了,也就是说化痰大部分内科病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非常粘滞粘在体内不动的痰,用比较厉害的皂角这样的药来化解;然后这个化解开之后慢慢地痰就流通开了,脉有滑象了就可以用常用的化痰药竹茹之类的继续化痰流通。

    等再治疗一段时间,滑象也不明显了,痰越来越少了,那么这个时候就会表现为弦滞,弦象,就弦紧啊或弦促啊。弦为肝郁为气郁。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说有形的浊气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无形的气郁了,这个时候病人往往会在症状上出现一些反复,以前没有的症状现在重新出现甚至有些症状会加重,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有痰的时候,痰就跟道路上有阻碍,它这个气走得慢,相对来讲流通得差一些,即便这个地方有病,可能气流通不过去,他也没感觉。到了把痰去掉之后,气在里面走的比较痛快了,就跟跑大马路一样到处乱跑了呀。那么这个时候哪个地方有病,就是气冲病灶相当是,他就会有感觉,就会觉得身上多了很多病,所以这段时间要跟患者讲清楚,不是病增加了,而是这个病本来就在,只是以前痰浊堵得它没表现出来,现在把痰去掉了,它就表现出来了,只是一个单纯气郁的表现,这个时候比较好治,主要就是调气。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活血化瘀进一步疏通道路,主要还是调气,调气呢就是小柴胡的意思、四逆散的意思,疏通肝气,然后根据气郁的不同的位置可以选择一些就像药引子一样的药,在上者可以配合像麻黄桂枝,在下配合上牛膝远志啊等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再把这个气也调顺了。等我们把肝气再调顺了,把这个气郁也解决了,那么整个脉呢就会比较柔和了,摸着比较软了比较弱了,那么这时候就会暴露出正气虚的一面来了。以前是邪气正啊。邪气正,正气在里面堵着哪也去不了,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一样,所以尽管正气虚,它也没事可干,它就在里面瞎叫唤,就跟虚张声势一样。所以你觉得正气还可以,一旦整个外面的邪气都处理掉了,需要正气独挡一面,来这个维持全身一气周流的时候,它反而力不从心了。

    所以这时候往往出现正气虚的一面,脾胃虚啊全身乏力啊肾气虚啊等等都会出现。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先运中土再补肾气。由祛除邪气的治疗思路慢慢转变为扶助正气,补正气。一般来讲我是先运中土,先调脾胃啊,调脾胃就是以前给大家讲过鲜姜白蔻甘草啊,这个小方,还有党参啊白术啊等等都是扶助正气的,就是调正运中土调脾胃。可以加上一点帮助消化的,麦芽啊山楂啊等等。那么调脾胃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让一气周流的中枢中气能够独立,能够自力更生能够化生气血,能够维持自身的运转。如果中焦得到了很好的扶助,它能够自主的运化,那么病人的胃口都会自己好转起来,觉得吃饭也香了,大小便慢慢也好起来了。那么这个时候脾口一开,中焦转起来了,气血就源源不断地化生。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补肾。根据中焦这股气的强弱,适当地加上补肾的药。中焦气弱的时候补肾的药量要少一些,中焦这个气如果比较好了,那么补肾的这个药量可以相对多一些。补肾就是滋润和收藏的药一块来用,滋润的药你看首乌、黄精、熟地、肉苁蓉之类的,收藏的药就是种子类的补骨脂啊菟丝子啊枸杞子啊之类的。那么这些补肾的药把肾气补足,精气收藏得比较充沛的时候,整个一气周流的根基就比较厚了呀,它就会生发有力,整个一气周流就会进入一个更好的状态。不光是中焦斡旋很通畅了,肾气的收藏和生发得都很有力。那么它就是能收能发,有进有出,运转自如,进入一个非常正常的状态,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收功治愈,大功告成的时候。

   内科的一般常见病,我们在临床上大概都要经过这么四个过程,就是化痰、调气、运中、补肾四个过程。当然这四个过程不是完全的截然分开,它们有时候会相互承接,甚至有时可以同时并用。那么只是从疾病的发展过程来讲,治疗过程来讲,它大概是这么四个过程。

    实际上我们想一想疾病发展的过程,它实际上跟我们疾病治疗的过程基本上是相反的。刚开始发生的时候,他是先伤阳,伤了阳气嘛,伤阳气往往是先伤肾阳,肾阳一伤,然后呢中土不运,中土不运之后呢,自然就会肝气郁结,肝气郁结久了呢会产生痰浊。那我们治疗的时候就正好相反。而且在这个临床上呢好多疾病患者自身他就有感觉。他说以前在治疗过程中,他就有这个症状,现在又出现了,再治疗一段时间说,我更早的时候还有这个症状,现在又出现了……

   一般来说慢性病,这四个过程如果都走完的话,一般都得半年左右。所以有些慢性病,有些患者可能坚持不了吃半年的药,那么你就尽可能给他把化痰调气这两个过程走完。化痰调气的话,一般来讲不需要超过三个月,快的话一个月就能走完这个过程。剩下的大量时间可能就是辅助正气。辅助正气这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需要慢慢地自己去恢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这只是讲大概的一个规律,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疾病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人甚至还要治疗好几年呢,有的人也许很短的时间很快就好了,我只是讲一个大概的规律。

     我们讲的规律实际上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先祛邪气,再补正气,再扶正气。那么这个治疗方案,它的前提是什么呢?前提是正气还不是很虚,正气尚可,是这么一个前提。如果说正气很虚了,正气虚的都快散架了,都快散了,一气周流已经难以为继了,这个时候你再去先祛邪气,再扶正气,那就来不及了呀。这个时候,紧急的时候,正气很虚的时候,尽管它也有邪气,也要先扶正再祛邪。怎么判断正气虚为主呢?

    举一个案例。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一类患者,这一类患者呢是我们统称为伤精的患者,所谓伤精的患者就是肾气虚得比较厉害,肾精伤得比较厉害。我最近治疗一个孩子,他就是伤精伤得比较厉害。这个孩子,他是自己误用附子和干姜,用的有点过量了,伤了阴精。他来找我看病的时候,这个脉象就很虚,他的脉其实摸着还是比较硬的,但是呢他的脉象摸着是很波,就是没有一股沉静之气。脉虽然摸得比较硬,但是脉呢忐忑不安摸着就是,静不下来的那种感觉。然后他自己也是,身上也是手有点发抖,坐着也有点发抖,有点战栗的那种感觉,站立不安。他这个脉你要摸着是沉且是无力的。他这种脉象,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象呢?整个一气比较虚,没有根基,气散,一气预散,一气不能接续,不能固守,快乱了就这么一种象,这就虚得比较重。所以这个一气,它是一个圆融的一气,圆融的一气,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它还能够结合在一块儿,是一团完整的气。就是你摸脉的时候感觉这一气它还是一体的,没有散架。只要它这个症状上、脉象上感觉这个气很弱,很虚,都走不成块儿了,快散了。甚至颤颤巍巍地感觉好像要都快跑了,这种情况都是比较虚得比较厉害了。当然这种情况在临床上除了伤精的患者,其他患者比较少见一些。其他患者如果这个气比较虚的时候,整个脉摸着单纯的是浮大无力,沉取无根等等。

    因为我们这个用药呢,实际上是为了让一气恢复流通,尽管它里面有邪气也好,有浊气也好,不管有什么堵着,一气就走不动了。我们呢用药去流通的时候,实际上还是借助本身一气的力量。如果一气本身它还有这个实力,能够随着药物一起去流通,去除邪,我们就可以先祛邪。如果一气本身虚得很厉害,它自己根本就没有力量走动,你用上药物,它也不能随着药物一起祛邪。

   我们治病,尽管要用药物,实际上还是借助人体的一气去解决问题,并不是药物本身单打独斗就能把问题给解决了。药物治病的前提,它实际上是要借助人体的一气。人体的一气就像药物的一个载体,没有一气药物怎么通行?所以如果碰见正气特别虚的人,一定要先扶助一气,先扶正气。

   我治疗伤精患者,一般都是先给他固守中土,用大量的甘草干姜汤,配合了一些这个滋养的药物,先把一气给固守住。甘草干姜汤有时候可能会要用到三五十克以上,量都比较大,这个局面你控制住了,中土这股气慢慢地有力量,能够有气流通出来的时候,慢慢地再加上治病的药。让它去流通,慢慢这个问题就会得到一个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