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谈先生陆以道(二)

 鹿渌 2022-11-16 发布于江苏

                二,少学早慧 

天衢从小生活在这官宦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的士大夫世家,自幼聪敏颖异,过目能诵,就如大伯父陆文圭《墙东类稿》开篇“志学解”中所说的“古之生子,能言则教”那样,天衢能开口说话后,四五岁很早即入次伯父陆垕创设的义塾读书。义塾由大伯父大学问者陆文圭主事执教,陆文圭除了至元二十八年辛卯(1291)在吴县县学和泰定三年丙寅(1326)在句容容山县学两次短暂在外领学事外,先后在义塾及江阴州学讲授乡里五十余年。

​▲墙东类稿

天衢浸润学海,从义塾到州学堂,三字经、百家姓蒙读起步,小学、大学、四书五经、程朱理学等皆熟读贯通,诗词歌赋无不纯熟,尤其是对易经和史地甚为志趣,钻研稔熟,独有见地。受家族“一文一仕”两大家的薰染陶冶,大伯父陆文圭耳提面命亲授身教,次伯父陆垕虽已逝无缘面谒,但家庭和乡里传诵早已铭刻在心。

▲江阴周庄镇

在熟读精通经史要义的同时,天衢遵大伯父恩师陆文圭“士修于家,学优而仕”的教诲,很早就已确立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志向。就学时,大伯父恩师陆文圭与父亲陆文墅,为天衢冠字士弘,用龟山先生杨时《送胡康侯使湖南》“为士贵弘毅,无忘味斯旨”意,期望天衢博学多才,光宗耀祖。天衢不负家望师望,精通易经,尤工诗文史地,童子试通过后入江阴州学就读,被选为贡生,至顺末年入大都国子监就读。

​▲江阴学宫

​▲大都国子监

天衢性静沉雅中庸。蒙人当政,职分十级,人分四等,南人(淮河以南的汉人)为末等,官学与科举(延祐元年始恢复)都将汉人、南人(左榜)与蒙古、色目人(右榜)分开,且右榜名额比例大大高于左榜,地方行政主管均为蒙人,那容汉人尤其是南人海阔天空,“天衢”这名显得张扬,恐为人所忌有所不妥。他向来信奉老子《道德经》“以道立天下”和河上工“善人以道为身宝”及王弼“以道治国”的要旨,遂自己作主改原名“天衢”为“以道”而告众。

​▲《道德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