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积,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皮寒时痛时痒

 北京润雨 2022-11-17 发布于辽宁

肺积,病名。五积之一。证见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皮寒时痛时痒等。《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秋差夏利,主皮中时痛,如虱喙之状,甚者如针刺,时痒,其色白。”证治准绳.杂病》治用七气桑白皮半夏杏仁,兼吞息奔丸。参息奔条。


七气【处方】 京三棱(去白)1两半,蓬莪术(去白)1两半,青皮(去白)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藿香叶1两半,香附(炒,去毛)1两半。

大七气汤:

组成: 三棱、莪术各一钱,青皮、陈皮、香附各二钱,藿香三钱,益智仁一钱五分,桔梗、肉桂、甘草各八分。

3.1 制法: 上药为粗末。

3.2 大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功能主治:《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大七气汤功能行气活血,散结止痛。治五积六聚,状如癥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不利。若心脾痛,加乌药、枳壳。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七气汤

处方   人参、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

炮制   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功能主治   治虚冷上气,及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此药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热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息贲丸


【方剂名称】息贲丸

【功效主治】肺之积,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组成配方】 厚朴(姜制)八钱、黄连(去头,炒)一两三钱、干姜(炮)一钱半、桂(去皮)一钱、巴豆霜四分、白茯苓(去皮)一钱半(另末)、川乌头(炮制,去皮)一钱、人参(去芦)二钱、川椒(炒,去汗)一钱半、桔梗一钱、紫菀(去苗)一钱半、白豆蔻一钱、陈皮一钱、青皮半钱、京三棱(炮)一钱、天门冬一钱

【用法用量煎法】 除茯苓、巴豆霜旋入外,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溏,再从二丸加服,食远煎淡生姜汤送下,周而复始,积减大半止服。

【出处】 (《东垣试效方》卷二)


息贲丸配伍相关的中药功效】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巴豆霜: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川乌: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生川乌有大毒,制川乌有毒。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行气,消积,消痰平喘。

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三棱:辛、苦,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紫菀:辛、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