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林县小中专(二)【张常红】

 太行文学l苑 2022-11-18 发布于河南

《回顾林县小中专》一文在红旗渠报9月2号发表后,它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是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和预料的。尽管十多年前我曾作过调查分析,题目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对林县师范小中专七四届到七六届1至7班学生毕业后情况调查分析。那是2005年10月,我经过半年时间打听同学、询问班主任、到学校调查、查阅档案资料、翻阅我当时的工作笔记而整理出来的。

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如果不把这些埋藏在心底的东西写出来,总觉得有些遗憾,于是2022年春天写出了初稿。后来我又在手机上发送给几个同学给我提建议,尤其是六班陈广红、四班张军明,还有学校现任校长牛长青等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首先对文章提出了肯定,当时我还写了《回忆中央讲师团》(发表在老人春秋),2022年九月份又命名为《讲师团来了俺家乡》。还有一篇《民办教师摘帽记》在《桂林文艺》发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天的阅读量达到了三百多。

当我把《回顾林县小中专》文章转给陈广红同学,此时他正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工作,主抓红旗渠精神研究和发掘整理工作。他建议把这篇文章再修改,并在教师节之前发表在红旗渠报上,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其实当时我心中也无数,因为退休了闲着无事在家写着玩玩而已,至于能否发表对我来讲也不敢奢望。但《老人春秋》是我收藏了几十年的刊物,八十年代曾在上面发表过一篇短文。红旗渠报、安阳日报在我工作期间也发表过数篇文章。退休后经常看到有很多老领导老同志发表文章,我也跃跃欲试,羡慕他们。

春节后,大女儿的一番话打开了我的写作欲望,“爸爸,有时间写些回忆录吧,可以流传给下一代。”于是,我便开始写作。首先是《我的流水年华》,把我七十年的人生经历按时间顺序写出来,从此思想的潮水一发而不可止。激情燃烧的兵团岁月、大学时代的奋发学习、组织部新来的大学生、投身教育为职业教育而奋斗……这些经历都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作为秘书出身又是老三届、中文系的学生,我坐不住了,于是投身写作成为我这一段退休生活的主要工作。

四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兵团十年的难忘岁月,我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日记和文章,先后打印发表作为云南思茅中学建校一百年的礼品赠送母校。上海知识青年文化研究会,有勐捧农场原党委书记上海知青葛小兵向我建议,我也把这些日记和文章无偿捐出作为留念。

小中专时期作为我一生最好的年华是在林县师范度过的。小中专是我经历最深刻、付出最多的。中师三班杨健、袁拥军看到红旗渠报后,从安阳开车来到林州看望我,毕业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尽管见面时间有限,但是师生情谊不减。中师十一班石山青是全国劳模石玉殿的孙子,他现任林州市委文明办主任,也来我家和我谈起学生时代的往事,他业余时间倾心“围棋”。中师三班安阳许家沟学生栗竹青看到文章还专门打电话向我问候,记得她在毕业时曾骑自行车受伤被我送到安阳救治的事情,我们还聊了一些学生时代趣事。

(当年的林县师范)

文章发表那几天我处于高度兴奋中,文章的点击率高达数千人之多,北京、上海、四川、云南、郑州全国多个省市有林县小中专的地方,文章都被同学转发到哪里。三年的龙山师范岁月使大家终身难忘,中师五班微信群里甚是热闹,都在回顾自己小中专时的美好时光。中师四、五班是我到师范后亲自招收的首批学生,可以说我对他们了如指掌。四班张军明从学校到机关直至乡镇领导,现在是交通局局长。副局长是十七班的申军堂,在林州新闻上我看到他们的讲话感到很亲切很振奋。还有四班的郝永兴从林钢走向濮阳市财政局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师五班在林县职教中心郭海英、高爱琳、赵银周,中师二班的张明玉,中师九班的李文彬都是学校的骨干。

林县师范小中专为人感动的人和事很多很多,作为师长就充当一次新闻记者的角色吧。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以苦为荣的中师四班崔保俊同学是一个地道的山区孩子,在校时他踏实工作,吃苦在前,成为班上的生活委员,毕业后便一头扎进泽下乡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中师五班的班长宋振军是原康人,毕业后听从分配来到泽下乡,如今是五龙镇一中校长。中师一班李林军曾任住建局副局长等职务,也作出了不俗的业绩。中师五班乔玉州投笔从戎,从学校到部队,从三尺讲堂到部队军营,小中专穿上了绿军装,他在解放军开封某部,后来才知道他和同班同学牛艳萍(教研室副主任)是夫妻俩。临淇镇三中校长秦云根当时在中师七班。他来到临淇曾在乡镇工作,还是乡人大代表。二十年前我和北京战友到淇河去游玩时,他用地道的淇河鱼招待我们,至今还留在北京战友的心里。中师三班魏万青曾是体育委员学校长跑冠军,体育老师李宗德曾把他作为助教。今天他仍然战斗在姚村西张学校,他们村有个显著的标志——一棵千年银杏树至今根深叶茂,郁郁葱葱。林县师范的小中专学生不正是这样吗?他们为了教育事业扎根农村,呕心沥血,是忠实的“老黄牛”啊。

为小中专唱赞歌我深感自豪,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学生还没有为老师校长唱赞歌,我深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如同一个工厂,我们每年生产的“产品”一批又一批走向社会,为人民认可,这是最优质的“产品”,社会上曾有人放言“八十年代小中专胜过九十年代本科生”。

一九九六年开始由于小中专停招,县教育局顺应社会需要每年招收两个幼师班,并且转户口占用工人指标,确实也吸引了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为幼教事业补充了新鲜力量。幼教的发展其实是小中专的继续,我的二女儿在幼教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学生也可以说遍林州。

在小中专学生中不得不提的是安阳县的那些山区孩子,一班李向林在安阳县法院、马建军在马家乡当书记、吴和用在北关区组织部,二班刘庆祥担任水冶镇领导,八班张艳青现在是安阳县民政局局长。还有太多太多的学生让我印象深刻……

今年中秋前不少同学和我通电话,他们说“几十年了校长还没有忘记我们”,特别是八七年离校的第一届学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国庆前据说有一位当时的女同学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真是岁月如梭啊。他们把龙山岁月比喻为如同延安时期的抗大,虽然生活艰苦,但校风纯正作风严谨,一批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深深扎根在中华大地,枝繁叶茂。在我所知的前七个班学生中,一、二、四班转行政的较多,而三、五、六班在市属学校多,仅中师二班在二实小有9人,中师五班在职教中心多。中师七班担任校长多,有二小校长秦晓林、四小校长张思聪侯玉锋十中副校长、冯计生是临淇中心校校长、岳建中城郊某中学校长、秦用根临淇三中校长、郭振明桂园学校主任,当然还有很多各班的优秀学生,在这里不一一叙说了。

我记得苏联有一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一段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应该这样说,我不至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至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自豪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再过一二十年小中专同学都将退出工作岗位,他们最辉煌的年华将过去。我想他们将会自豪地说,我们的一生是最光荣的,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人类进步繁荣我们无怨无悔。到那时小中专也是两代三代人啦。不少人走向辽阔的大江大海,活跃在祖国各地。

再过一二十年在中小学的教材中如同现在出现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诸如此类的特有名词那样,小中专也会出现在教科书上,你们将会给子孙讲说这就是我们的当年,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我相信小中专将载入史册,因为他不仅是林县师范特有,在全省乃至全国成千上万,这是一段历史,他们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风光的一些人,将和恢复高考的新三届(七七届、七八届、七九届)大学生一样。

今天活跃在舞台上的小中专叱咤风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小中专就是凭着这种大有作为的精神,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六日


【作者简介】:张常红,林州市千家岗村人,老三届,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曾在林县县委组织部工作,八五年任林县师范校长、书记。九五年任林州市成人职业中专书记,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