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欣听课笔记】三年级小古文《司马光》(教学实录)

 欣欣语文 2022-11-18 发布于四川
文言文教学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策略

在课程标准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里面,特别清楚的要求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践行学习任务群的时候,尤其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就应该抓住不同的文本类型来进行学习思考方式,习得思维方法,进行思辨活动,感受思想精髓。
怎样借助智慧类的故事学习思维的方法呢?

首先一定要基于文本特点。本文言文在教学的时要有文体意识。备课的时候要知晓文言文的文体特征。语言凝练雅致、文辞古奥难懂、声律抑扬顿挫、哲思深邃隽永。

第二统编教材文言文的编排特点也很突出。内容浅易、贴近儿童。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觉得文言文有多难。文章短小,易于诵背。围绕主题,润物无声。

因此文言文教学策略可以有这十个一:激趣,一触即发;读文,一以贯之;解意,一线串珠;积累,一成不变;品悟,一语中的;思辨,一分为二;明理,一板一眼;得法,一脉相承;运用,一鸣惊人;拓展,一举多得。

例如:思辨。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可相互促进。语文要学习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维度之一与基本要求。教科书中的文言文虽然篇幅简短,但是运思精妙。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关键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司马光》这一课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智慧的故事,那还要学习智慧中呈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思维的方式。你看就让学生去体会学习逆向思维:我进不去,就让你出来。基于这样的想法就抓住“击瓮”,点亮“思维“。教学环节分为:读、理、讲、背、思,体会文体的特点,比较砸缸与击瓮,理解意的时候,就用理解“击瓮”这个词的方法,学习解释、组词法、换词法,讲述故事重点,把击瓮讲讲好,背诵的时候要吟诵出“击瓮”的韵味,最后非常关键,而重要的就是发展思维。要知道“击瓮”之前的思考,瞬间思考,敏捷的思考就在这里面习得与体会。

因此,用文言文来落实练习阅读与表达这个任务群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提升理性类的水平,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小学中低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应该重,学会思考,学习思维方法。高年级由“思”到“辩”。因此,只有聚焦思维,学会思考的阅读,才叫会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读课题。提到司马光你知道哪个故事?你对司马光有什么了解?

2.教师讲“上官上光”(司马光救出的小孩子的名字)的故事,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3.教师介绍司马光。

4.出示现代文《司马光》温习故事。(默读)

把这个故事换一种表达方式,浓缩成30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司马光》。

给课文补充题目初步感受文言文特点

1.如果之前的故事叫《司马光砸缸》那么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叫什么,请你从课文里找出一个词填写在后面,应该是哪个词?

2.这是我们小学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你觉得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语言凝练、意思丰富)

任务一读文言文

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读懂文言文;学思维)

正确流利读

1.抽学生读正确

2.连续三遍快速读(自由读)

恰当停顿读

1.读文言文要恰当停顿,应该在哪里停顿呢?(自由发言)

2.圈画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3.理解表示人物的词语的意思

4.读文言的一个办法就是在表示人物的后面停顿。

5.练习读、抽生读、齐读。

释字解意读

1.请问“击瓮”是什么意思,先说说瓮吧?(引导学生用注释来理解、用图片理解)

理解“击瓮”(引导用组词理解“击破”)。

我们还可以用换词法,比如——砸瓮。

2.你还有其他不理解的吗?全班一起帮助理解。

3.用理解“击瓮”的方法理解其他的句子,一句一句自己说一说;同桌一个读原文,一个说意思(一句一句的)

4.抽学生上台老师读,学生一句一句说意思。

化为故事讲

1.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呢?(加入想象、有对象的讲)

2.学生练习、抽生讲(引导讲好)

有韵味诵背

1.学生练习背诵。

2.怎么背才有古文的味道呢?(声音拖长、加上那个动作、表情)

3.全班背。(引导表演背诵)

4.加上音乐和自己的理解背诵。

理解情感

中国发行了一套司马光的邮票,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最后一张邮票告诉我们小孩出来了,大家都来了,都来称赞他。如果用文言文讲应该怎么说呢?

众皆赞光,真(   )也!(请大家加一个字,为什么加这个字。)

任务二:学思维

1.自由说,司马光在“击瓮”之前是怎么想的啊?(时间很短的,他会想什么?)

2.明朝有一位作家叫冯梦龙,他写了一本书叫《智囊全集》,在这本书里,收集了中华1200多个智慧小故事,其中在“捷智”这一章里收录了文彦博和司马光的故事。我来读这个故事给大家听。(一边读,一边简单理解)

3.再读这本书里的司马光的故事。

4.两个故事放在一起一定有相同的地方,他是怎么想的呢?有什么相同之处?

5.小结:我不能进去拿球,我可以让球上来;我不能进去救人,我能让人出来。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因为来不及想,这叫逆向思维。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地上,课文里也有比如《乌鸦喝水》《在牛肚子里旅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