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心想:独特的教育言说:读慈航《活在信仰中》

 慈航的园子 2022-11-18 发布于广东

独特的教育言说:读慈航《活在信仰中》

[美国]陈心想

若干年前,缘于对教育问题的共同关注,我与慈航先生在博客上结识。记得当时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走进图书馆的文章,发给慈航先生,他很快便写了一篇回忆家乡和学校图书馆的文章,即《盼利用图书馆,做快乐读书人》,现收录于他的杂文集《活在信仰中》(编者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虽然零散地读过他的不少文章,但当我读到这本杂文集的时候,还是感受到一种震撼,为他到位且深刻的教育言说而震撼。

首先,慈航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洞察是接地气的。他毕业于师范专业,又在中小学工作过,且至今仍坚守在高校的讲台上。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细心。比如,在《撒谎从作文开始》一文中,他就从对儿子的观察入手,以细节来揭示“撒谎作文”的根源。3月5日是向雷锋学习的日子,老师要求学生把当天自己做的好事,或者看到的别人做的好事写成日记或作文。儿子说他今天并没有做好事(在学校倒垃圾、擦玻璃在他看来都是常事,算不得什么值得写的好事),也没有看到别人做好事,这可怎么办?慈航告诉儿子,自己今天看到有好心人帮助盲人过马路。儿子说这是爸爸看到的,不是他亲自看到的,不行。妻子说,那就写有个小朋友摔倒了,你帮助他,把他扶起来。儿子说他没有做这件事,也是不能写的。这在以前,学生就会老一套地写自己今天如何扶起摔倒的老太太等。不是有人写过文章讽刺这种现象叫“扶不完的老太太”吗?慈航此文,一方面把老师布置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展示了出来,另一方面也把新一代孩子的品格写出来了,至少不再瞎编乱造故事了,让人欣慰地看到了诚实。大概他儿子也受到了父亲的“活在信仰中”的影响,受到的是有信仰的教育。慈航先生对此现象的反思是:“教师教育学生,需要的是学生的诚实,还是充满谎言的优秀作文?我记得在读小学时,老师布置写做一件好事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作文时,我们总是写在上学或放学路上,把牛或者猪从庄稼地里赶出来,或者帮助别人推板车上坡,或者夜晚在生产队的辣椒地或果园里、仓库里守候,防止阶级敌人偷东西或者搞破坏。谎言越美,越容易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想,孩子撒谎大约从学作文开始。”

    其次,教育的问题在于太过功利。《中国教育的问题与出路》一文从人民大学在读本科生钟道然的《我不原谅: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开始,揭示教育问题最终在于缺乏信仰。恰好,我为郑也夫老师的《吾国教育病理》一书写的书评题目就叫《中国教育的出路》。慈航先生把教育问题归结为缺乏信仰,解决办法在于要有信仰教育;我的文章介绍的是郑也夫老师的放权和分流,因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学历军备竞赛”和教育权力过于集中统一。但不管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育太功利这一主因却是确实无疑的。

再者,不跪着教书的精神。此书中有一篇《杂文毁了我》,读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不跪着教书的知识分子,怎么就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因为他的秉持良知,为尽到教书育人的教师责任,对不合理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言说,写了一些杂文。然而,“由于我的部分杂文和论文涉及所在单位的管理和教学思想,我有不同看法,所以领导不高兴。一些好友劝我不要写,不要给自己的发展制造障碍。确实,这些年来,我无论如何努力,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以至于我的梦想由做学者型教师转向当另类杂文家”。但是,因为有信仰,他选择了坚持。他说,在读到西勒·库斯特在回答“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时,获得这样一个启示:“上帝让一个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就是对他的最高奖赏;让一个教师成为教书匠,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所以,我要做一位不跪着教书的知识分子。”虽然慈航先生说杂文毁了他,但实际上是杂文成就了他,他的杂文闪烁着“不跪着教书”的精神,这与另一位教育界的吴非老师是相通的。

慈航的独特教育言说,源自于他的信仰。让我们以慈航的老师陈忠老先生为本书所写序言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信仰给了他意志,信仰给了他力量,信仰给了他思考,信仰给了他担当,这一切,全都《活在信仰中》。”

   (原载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15年第1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