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郎中医话两则

 孙郎中 2022-11-19 发布于山西
【一】话说有一个40多岁女性患者,自述心前区疼痛八年。八年来,症状由轻到重,发作频率由低到高。最近这几个月,由于疫情封困时间长,难免担忧害怕,其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最严重的时候每天发作5次,须含服硝酸甘油才能慢慢缓解。到医院去做检查,并没大的问题!心电图显示,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怎么办?患者及家属毅然决定施以中医治疗。后经亲友介绍找到我,我给她四诊,见患者脉沉迟,苔薄白。细问得知,患者平时胸闷,怕冷,四肢不温,整个人经常疲乏无力,遇事常会不由自主慌张胸闷,甚至伴有腿脚发凉迈不开步症状。一旦心前区疼起来,好家伙,痛彻胸背,难以忍受。而且,经常感觉腰酸,下肢发凉且略有水肿。我从中医角度综合分析,患者在于心阳不足,累及于肾!详细一点讲,此患者在就诊当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疲乏无力,脉象沉迟,苔薄白。这显然是心阳虚的状态。心阳不足,则心气心血不得温通,所以胸闷心痛,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人体来说,心为火,主阳,在五脏中特别重要,为君主之官。它的每一次跳动和搏动,都离不开阳气的支持。当心中阳气衰少了,心的功能自然发挥不好,我们就表现为胸闷、心痛、供血不足,甚至心梗。特别是在冬季的时候,天气寒冷,体内阳气衰弱,寒邪更容易直接伤害心阳,从而导致突发的心脏梗阻疾病。另外,此患者心阳不足,日久累及肾阳。腰为肾之府,肾阳不足,则腰酸,则水液代谢运化失常,故而下肢肿胀。我给她运用经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桂枝汤”及“四逆汤”、“金匮肾气汤等,以达到扶阳助正,温通血脉,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之功效。患者服用了一个月左右,心绞痛现象基本消失,四肢温热,精神好转,胸闷减轻,腿肿也消失了。“孙郎中”提示:入冬后天气渐冷,心阳不足之人,猝然感受寒邪,水胜火弱,心脏病极易加重,当注意以下几点:保暖加衣;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忌食生冷油腻;每顿饭七分饱即可;清淡饮食;少食糖与盐;不过劳,不过累,不过忧心,不生气,不熬夜;保持心情开朗、平静,可以多唱歌或聆听轻音乐。如此即可很好的预防心脏急危重症发生!
【二】前多日,有一位粉丝通过微信给我留言,语气中充满了气愤与无奈:“有一次侄女感冒发烧打点滴五六天没有退烧,我去医院陪她,孩子手上别了个针五天没有取下来。建议弟弟,弟妹带孩子看中医。不料弟弟大发雷霆,这么小的孩子你让她看中医,中医能治病吗?吓得我不轻再不敢说啥。还有一次我同事连续一周请假打点滴,建议她改看中医,她好奇地问:那位中医是不是你家亲戚啊?你不是拖吧?――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片好心遭遇白眼,自以为是,由此可见,社会上排斥中医的人不在少数,你们中医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积极传播才行”。这位女士说得很现实,即便是一家人,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一方相信中医,一方却至死都不相信中医的情况也很常见。中医就这么有意思,所以遇到不相信中医的人,不要试图去说服对方,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还会惹自己生一肚子“闷气”。现代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家庭成长环境,所受到的教育,个人患病经历,还有个人阅历,以及性格特点等。一旦对中医形成固定认识,很难再发生改变,这有点类似信仰,用嘴去说服几乎不可能。有些人原来不相信中医,当机缘巧合看到自己或家人收到中医的疗效时,有时会改变对中医的看法。有一句话说得很真实:“我能叫醒一个睡着的人,可我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不懂中医的人,经过解释说明,终究还会明白或醒悟过来。但有一种人就是不肯相信中医,不管你怎么沟通和解释,提供多少事实证据,他都会说中医是骗人的。他就是不愿改变,铁了心地自甘堕落。对于这样的人,其实是不必去叫醒的。随他去吧!佛不度无缘之人,同样,中医也治不了无缘之人,也许某天机缘和合,他(或她)会主动寻求中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