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抹黑的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天山博格达 2022-11-20 发布于新疆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改编毛纶、点评毛宗岗“尊刘抑曹”的观点,通过这部文学巨著的传播而深入人心。在世人心中曹操的定位就是戏曲中的大白脸,百姓口中的奸雄、大奸臣。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本篇不以曹操在历史上的功绩或者所做的事来评价,因为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虽然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北六大部分地区,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在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但所有这些都不妨碍把曹操定位为奸雄、“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大白脸形象。

古人常有以诗表明心迹,以诗明志之说,此所谓言由心生。本篇就以曹操的三首诗来看看曹操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在曹操的内心里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追求和志向是什么。

第一首: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细读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求贤若渴的拳拳之情,和他希望结束战乱,统一天下的雄心。

第二首: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写于建安十二年,是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在归途所作。当时曹操53岁,已属暮年,他虽然历尽艰辛,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但人已老,统一全国的大事未竟。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激励自己,有一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乐观主义英雄气概,还在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

如果说赏读完以上两首诗,你还是认为曹操这个大白脸,是个有追求有抱负的奸雄,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个人目的,那我们再来细读第三首诗,看看他的理想是什么。

第三首: 对 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 路无拾遗、人人皆得寿终。

结语:

通过对三首诗的赏读和简评,我倒认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不再是那么贬义了,只是这个“奸”不能解读为“奸佞”“奸臣”,而是“足智多谋而善断”,对敌人来说有点“狡猾”的意味。而且曹操一直追求的是结束“乱世”,恢复“治世”,进入第三首诗所描绘的理想的太平盛世,这样的太平盛世不也正是你我寻常百姓所向往的吗?也许曹操一生都在为了心目中的这个太平盛世而奋斗吧,也许这才是真正真实的曹操,一个穿着法家外衣的儒家君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