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教学说课中的教学目标咋说?

 杞乡青年 2022-11-21 发布于宁夏

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育大辞典》中教学目标为“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因此,可以把体育教学目标理解为,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对体育教师来说它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是学习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依据,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安排,对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价都起着定向作用,只有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图片

说体育教学内容图

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1.体育教学目标要系统把握,整体协调与衔接

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注意不同层次和序列体育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不仅要设立各类各层具体目标,而且要使各类各层目标纵贯横联,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体现系统性、层次性、阶梯性和联系性。

例如:复习轮滑直线滑行技术,学习轮滑弯道交叉步技术教学目标案例。

(1)认知目标:学生回顾轮滑直线滑行技术,进一步理解重心转移、三点直线支撑原理。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轮滑弯道交叉步技术,完成重心转移、变化支撑腿的动作技术要领。

(3)情感目标:勇于展示动作美,形成合作学习意识。

2.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力求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避免一些模糊不清的语言

体育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解决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如果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含糊不清,不便理解、把握,势必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策略的制订和教学评价。正因如此,西方发起了克服教学目标含糊性的运动,出现了一些有助于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的方法,如ABCD法、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表述等。

例如:教学目标表述模糊不清的案例。

(1)通过有氧踏板操授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什么程度是初步?)有氧踏板操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什么动作、什么练习方法?)。了解有氧健身练习运动负荷的特点和对身体的作用,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取与有氧踏板操相关的(有哪些?)基本知识。

(2)在各种形式(什么形式?)的集体练习中,培养学生合作、自主、创新的意识,使之体验探究活动和共享成功的愉悦过程。

3.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分解成细致的操作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分解成细致的操作目标,才可使教学目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具体的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目标和依据学习目标界定和编写的行为目标(子目标)。行为目标是衡量学习目标达成与否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的达成有赖于行为目标的逐一实现。所以,学习目标分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篮球人盯人防守和裁判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案例。

(1)学习篮球人盯人防守的基本技战术,85%以上的学生能运用人盯人基本技战术进行练习,提高学生防守能力和意识。

(2)学习篮球裁判基本知识,90%以上学生熟悉和掌握裁判基本手势,部分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裁判知识进行判罚。

4.体育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

体育教学目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保持体育教学目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时,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

例如:具有“弹性”的体育教学目标案例。

(1)80%以上的学生能感知匀速跑的基本要求,知道跑动中口鼻需有节奏地呼吸,提高耐久跑的能力。

(2)90%以上的学生基本完成2分30秒×3的耐久跑练习,能用肢体动作称赞伙伴,体验体育课中激励性评价的快乐。

(3)参与“爬得快、叠得高、掷得准”的活动,95%以上的学生能感知伙伴互助的重要性,基本学会综合活动“闯三关”的方法,逐渐建立基本的规则意识。

体育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

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其表述方式也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学段和学年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相对抽象,陈述也较为宽泛,它们是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要稍具体些,它要根据某一单元的学习领域和学生的发展状况,用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目标要分解到可操作的程度,常常要与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并对目标的行为结果给予明确界定。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陈述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ABCD法

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情境或条件(Condition)、表现程度(Degree),简称ABCD法。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生。体育教学目标所预期和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体育教师的行为。因此,规范的教学目标开头应该是“学生……”。事实上,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一般略去不写,但目标表述的方式仍应较明确地体现出学生是行为完成的主体,如(学生)能说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如写成“教会学生……”或“培养学生……”,则易变为体育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可分为模糊的与明确的动词。模糊的动词包括指导、了解、喜欢、相信等。明确的动词有陈述、选出、比较、模仿、示范、改编、接受、服从、拒绝等。在表述体育教学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3.行为情境或条件

行为情境或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或条件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对行为条件的表述,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有:①环境因素,包括对学习空间、学习地点的限制,如“在沙坑里完成纵跳”;②作业条件因素,包括对器材的高度和重量的规定,以及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器材与辅助手段等,如“用4千克的实心球向前抛、向后抛”或“在同学的保护和帮助下跳过山羊”;③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借助人体解剖图,说出……”;④完成行为的情境,如“在课堂讨论时,叙述出……”。

4.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表现程度一般采用定量的指标或标准,一般包括:①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如“5分钟内,跑完……米”;②准确性,如篮球投篮“90%投中”;③成功的特征,如引体向上一组“至少完成5次……”。

(二)内外结合法

上述ABCD法虽然描述教学目标比较具体,避免了模糊性。但是也有缺点,它过分强调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只注意行为的变化,忽视内在能力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具体教学实践中有好多心理过程还无法行为化。因此,描述心理过程的术语尚不能完全避免。为此,可以采取格伦兰(N. E. Gronlund)提出的内外结合的方法,先用诸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陈述教学目标,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将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结合起来描述教学目标,既避免了用内部心理过程描述教学目标的抽象性,又防止了行为目标的机械性和局限性。

例如:内外结合法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案例。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实验)》运动技能领域中“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水平五的目标是“认识多种运动项目对改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这是内在心理的变化,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怎样才算认识了,认识到怎样的程度,只能列举一些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例子。通过对这些具体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认识了运动项目对改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于是,我们可以列举诸如“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运动项目对改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能举出3个运动项目改善心理健康的实例”之类的行为目标来证明学生确实已经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

(三)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作为行为目标的改进,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既克服了行为目标的机械性和局限性,又强调了内在心理过程的变化,是一种折中的方法。

然而,人的认识和情感变化并不是通过一两次教学或参加一两次体育锻炼活动以后便能立竿见影的。例如,在认知方面的高级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能力的提高,在情感方面的态度、品德的培养等,都需要经过长期的持续努力。体育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的体育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将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了弥补上述两种陈述目标方法的不足,艾斯纳(E.W.Eisner)针对情感领域的教学提出了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s)。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个表现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奥运题材的录像片《零的突破》,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目标只能作为体育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一种补充,体育教师千万不能依赖这种目标陈述方法,不然,他们在陈述目标时又会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际体育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体育教学目标的拟写未必严格套用此法。一些较复杂、高层次的情感社会适应目标,只有少数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术语来描述,大多时候要采用定性的语言,并且表达也不尽准确和清晰。因此,在表述体育教学目标时,既应考虑其具体性、可测性,也要考虑某些目标的特殊性。

说体育教学目标要注意的是:在很多中小学,并没有要求必须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划分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几个目标进行阐述,而是要求以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为依据来进行阐述,所以说课者就要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学习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层化解,阐述依托体育教学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体育教学目标化解越具体,体育教学活动安排就越科学合理,操作性与可行性越强。当然,强调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时,也不要孤立地对待每一个教学目标,而是要把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贯穿于具体的学习内容中,无论是三个还是四个目标,应使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内容由青少年运动整理自《体育课说课指导》冯晓东 王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