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学校答案

 大奔h1wmjlcm1r 2022-11-21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全文长 5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图片

 

导 读

“校长说”网络直播栏目由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主办,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协办,希望能够传播更多基层校长的教育好声音,分享学校治学理念、教育故事和实践思考,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栏目于11月8日开始,每周一期,在此我们邀请基础教育领域的校长们来参加“校长说”栏目,分享各自的教学治学理念成果。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是当前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人才培养”的终极问题。为谁培养人是目的,怎样培养人是方法,培养什么人是效果。

本期节目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月对话了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校长王淑英,河南郑州市第七中学校长王保军。

扫码回看本期节目精彩内容

Q1

铭记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我们该如何理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基本办学宗旨和使命?作为新时代校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具备哪些政治素养?

刘希娅: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三观


作为校长和教育工作者要保持头脑清醒,坚定政治立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刻理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意义。同时,带领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提升师生格局、开阔师生视野,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放在一起来思考和度量,这是我把握教育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的立场。

于伟:政治家、教育家办学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新时代的校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教学的教育性,把育人工作这条红线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保军:热爱教育事业,真抓实干


校长或者是教育工作者在坚定政治立场,笃定教育实践,培养高质量人才以外,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是视野与站位,要热爱教育事业,重落实、重实干、重实效落实党的精神的政治任务。真抓实干,真正把我们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来,办出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王淑英:肩负育人使命,引领教师做“四有好教师”


作为新时代的校长要懂得看天气,要敢于蹬山顶,以“教育之信仰、教育家之心”,将立德树人作为终身事业追求。

要肩负育人使命,具有坚定的为党育人的政治定力,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变成全学科育人的行动,勇于改变、实践创新。要具有系统思考落实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课程育人的领导力,全面引领教师做“四有好教师”,打造全学科课程思政名师教研共同体,相合育人,增加信仰价值观教育的深度;联合育人,延展信仰教育的广度;重构课堂共同体模式,实现育人的精度。

Q2

教育自信 自觉自强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作为校长,在学校建设中,如何增强教育自信?我们有哪些举措和方法让优质教育在“教育自信”的土壤中长出来?

于伟:植根文化沃土,吐露育人芳华


教育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历史,离不开文化。我于2014年8月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任校长。面临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当时立足学校的文化传统,提出了率性教育办学理念。我们于2014年年底创新性地提出率性教育的理念,并结合新时期,提炼出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三个关键词。附小率性教育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赢得了孩子们、家长及海内外同行的赞誉。

王保军:坚守文化自信,打造学校灵魂


好的教育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自信心。我们学校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有四方面支撑。一是家国情怀,成才要先成人,立志先育德。二是博学多识。用科学的课程体系支撑,激发师生潜能。三是素养高雅,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四是思维创新,博学之审问之慎行之笃行之。

刘希娅:孩子的自信就是一所学校、一个国家的自信


作为校长,只有我们坚守正确的教育行为,那么我们才能够会同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人口大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爱党爱国、有担当有能力有追求的孩子,这无论是基于哪个层面都是根本性的问题。谢家湾教育集团一直强调“听党话、跟党走,做改良世界的中国人”。我们坚持以“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学校文化,引领每个孩子对自己对学习对未来负责。

王淑英:学校应该让孩子的个性得以自由舒展


我校多年的育人实践认为,学生的自信源于百年校园文化的“基因”传承,“校园 校训 校史 校规”的入校教育成为每个学子的校园生活第一课。“我是百年名校一份子!”“校史剧、历史剧”展演让我们深深懂得:无论岁月怎样变迁,不变的是附校学子对“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高洁幸福”完整人格的追求!

学生在大量传承创新的文化实践中自己找到了自我认同优势的感觉,自信心的生发点,来源于“无边界新样态”课程的丰富营养。搭建“自控力”得以锤炼、“主动性”得以发展、“创造性”得以释放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的自信心都得以充分地形成与巩固。

Q3

教师建设 立业之本 立教之本 兴教之源

学校该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孩子们的“筑梦人”“引路人”?

王保军:加强教师培养,助力教师成长


学校教师团队整体的素养决定了学校的高度。如何打造好教师团队,一是要立足学校的传统,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感;二是要加强教师专业引领,注重教师培养。

我校加入了全国的智慧学校,在教师和班主任双师队伍的培养中,提出了理念上从传统的“三治”转变成了“三智”。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双减才算真正的落地,教育才能真正解放教师,解放学生。

王淑英:以纯粹之心,做一名“爱智统一教育者”


教师围绕学校新时代“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办学目标,做有“道”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自己的生命成长范式,形成双减背景下“教、学、研、做”合一的新型教师专业成长方式,落实双新校本研修的主阵地。要提升常态教研的时效,基于课程设计的视角,将教研活动系统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的框架。让新老教师在落实双新中团队共创共享,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研究实践化。

同时,教师也要做学生的“筑梦人”“引路人”,用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力量,改变人的行为,增强自我价值。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不能得到被赋予能量的赞美、信任、期待,这个孩子就很有可能无法建立一个稳定的自信体系,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人格缺陷。

于伟:搭建立体化教师培养平台,系统化推进教师建设


东北师大附小在培养教师方面有一系列的制度和工程来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固提升。通过系统化的教师培养工程,培育了附小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升保障了自主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有“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传统,老师都是一板一眼按照学校的要求精心备课,一心一意研究学生。老师们有学习研究的“功夫”,不满足于课标和教材,更不满足于教参,在专业上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老师们还有“教书育人”的功夫,老师们不仅对教材课标有研究,对学生也有研究,学校不仅在学科教学上有首席教师,也有首席班主任。此外,附小还鼓励教师搞研究,成立了学校学科委员会,设校内科研基金,每年学校也会为教师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刘希娅:设身处地关注每一位老师,助力实现自我


我们要回到原点,带领老师过一种热爱教育的生活,享受教师职业,追求新时代的教学境界。这种环境下教师们会创造出一些方法带进课堂,带进教育生活。

学校会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实现自我,给老师更好的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支持和更多生活上的保障,尤其是给老师们专业生活的自信。同时,和老师们一起去实现自我突破,让老师们在培训中不仅关注教育学领域,关注心理学领域,也会加强管理学领域知识技能的培养。

我们推崇邻家小妹、邻家姐姐、邻家阿姨、邻家叔叔这样的老师形象,让人亲切、放松、舒适,让孩子们觉得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它形成的是谢家湾教师的一种精神特质,是爱生如子的坚守,创新突破的执着,有教无类的情怀,因材施教的智慧,教书育人的担当。

Q4

核心素养,问道“双减”和新课标

“双减”和“新课标”对学校的育人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学校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王保军: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个性化培养


新课标对老师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标准,最突出的表现在学科思维这个创新关注点上,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的育人方式是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中心是“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也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相应要发生变化,要基于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开展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本身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路径。

作为学校,我们根据双减和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变革管理,行政班管理模式变成学生选科走班,学校也在围绕着“学生怎么成长有利”和“教师怎样给学生指导好服务好”这两方面问题去支持教师,搭建平台。

于伟:加强学科建设,落实育人新变化


东北师大附小主要从着力探索“学科育人价值”与“学科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去落实新课标、落实“双减”和落实育人方式的新变化。多年来附小在不断探索如何遵循孩子的身心规律发展特点,让孩子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归纳教学,探索作业和评价改革,这些和新课改、双减以及核心素养的精神是一致的。

我们强调“情境与具象”、“体验与操作”,强调在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附小的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比如“7 5=12”,孩子可以背下来,但我们讲的时候不仅是讲一个结果,还要讲其中的算理。

刘希娅:全方位思考和实践学习方式转变


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学习方式变革。在保障国家课程标准不降低、内容不减少的前提下,把国家课程目标分解细化到每堂课,形成50余万字《学科课时目标》,编写出版小梅花丛书、1-9年级《学科教学建议》,研发辩论等517个学科专题活动,开设编程、棒球等200余个社团活动。根据课程实施需求取消全校统一的上下课铃声,学生自由上洗手间、喝水或休息。统一国编操基础上,每班每年创编一套自编操,保障学生每天十小时睡眠,一小时体育课,两小时户外活动。在这样的课程实践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广博、学得高效,低负担高质量育人成果也获得了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成为教育部减负提质优秀案例。

王淑英:转化教学形态,重塑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素养立意、深度学习、精准反馈”为目标,将学习转化成学科实践。同时,落实新课标还要抓住新变化点进行赋能。以劳动教育为例,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基于333N劳动课程体系的育人实践研究”,以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领跑者”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观念、能力、习惯与品质,通过家校社三协同实践,依托国家基础课程、小镇融合课程、学园拔尖课程三层次融合实践,并在校内开发劳动教育 六大主题方向的N个项目研究课程门类,达成劳动综合育人目标。

Q5

时代新人,探索培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理解时代新人的内涵和素养要求?学校课程应该在哪些方面具体落实这一培养要求?

刘希娅: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谢家湾学校特别强调的就是:爱党爱国,热爱生活,自信和自律高度统一,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

我们培养时代新人主要是“爱”,爱自己,爱国家,爱家庭,上升到爱国家、爱民族、爱党,就是让我们的孩子们感觉到生活得很有动力感,很有温度感,也很有意义感。我想这是新时代的教育当中我们需要去面对的时代课题。

于伟:知行合一,顶天立地


时代新人的内涵和素养要求主要内涵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根本是自由全面发展,要顶天立地。

一是让孩子拥有“闲”的时间;二是要有兴趣;三是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附小的教育教学是把世界当做教室,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我们在学科及跨学科实践方面、在学生社团活动方面、在泛在学习方面、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做了许多探索。

王保军:把学生的身体当做大事来抓


爱学生首先要爱学生的身体。我校今年重点抓了两个工程:一是早餐工程,专门调整学校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有时间坐在那安安生生地把早餐吃上。二是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课的开展,体育活动的开展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让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身上呈现出体育精神。解决这些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和校长要考虑的,要着力去实现,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德智体美劳,而不是口头上德智体美劳。

王淑英:自信自觉,主动担当


“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理解就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有理想,就是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世界眼光、人类使命、道德品质;有担当,着眼精神状态的奋斗精神、坚定自信、肯吃苦勇担当;有本领,着眼于其所担负的时代责任和能力,知识见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担当起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素养。

学校课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系统思考。以体现多维度、多要素、多融合、多主体的教育一体化为新特点,比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课内外一体化、家校社一体化等若干独立的个体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融合协同效力,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