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HZAAAAAAA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序言

中法战争是指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清朝与法国在越南北部及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的大规模海陆战争。

虽然战争初期清军表现不佳,节节败退,但在后期凭借爱国将领冯子材的英勇表现,清军重创法军,法军统帅尼格里身受重伤,此战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内阁集体垮台。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对西方列强的军事胜利,而且还是号称西方第二强国的法兰西。

然而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1885年两国签订《中法新约》,清廷不仅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宗主权,还被迫在西南内陆开放通商口岸,从此,中南半岛沦为法国殖民地,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这场战争也被当时国人称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的奇耻大辱。

不过“不败而败”的背后却是清朝严峻的国内外局势,使满清统治集团不得不以这种屈辱的方式缓解国家危机。

中法战争的导火索:法国殖民越南,遭遇清廷强势阻击

自古以来,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明太祖朱元璋确立十五个“不征之国”,越南列在其中。

从此越南被中原王朝纳入朝贡体系,并成为明清两代的藩属国,而明清政府也将越南视为西南屏障,对其内政外交施加重要影响。

19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依靠坚船利炮,疯狂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武力侵占越南南部(交趾支那),将其南部六省变为殖民地。

此后法军沿湄公河北上,进军至河内,1874年越南当局被迫与法国签订合约,给予法国在北部通商贸易等特权。

1875年,法国照会清政府,通告相关内容,以此达到占有越南,排挤清朝,并窥探中国西南的战略目的。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清廷对法国的野心洞若观火,对该合约不予承认,中南半岛局势陡然紧张。1882年,时任法国总理茹费理指令交趾支那海军北上。

不到一年,法军攻占河内附近多个城镇,此时的清朝经过十几年的“同光中兴”,国力有所回升。

面对法国的咄咄逼人,清廷决定回击,一面下令滇桂两省军队进扎越北,另一面公开抗议法国的侵略行径。

1885年3月两军爆发第一次军事冲突,清廷部将刘永福及其黑旗军率先出战,法国驻越海军司令李维业等三十余名军官、两百余名士兵被击毙。

愤怒之下的法国则重整军备,开启全面侵越战争,1883年8月,法国占领越南都城顺化,取得对越“保护权”,实现对越殖民统治,中法战争一触即发。

从镇南关大捷到《中法新约》,清政府“不败而败”的窝囊结局

1883年12月,法军对河内北部的山西地区发动突袭,清军驻防的七个营及黑旗军被迫反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

由于法军有备而来,加上武器装备精良,仅仅两天清军就被击退,法军占领山西。1884年二月,法军统帅米乐继孤拔率一万六千人继续北上北宁。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驻防清军虽然有四十个营,但主帅昏庸怯懦,军队内军纪废弛,面对法军的进攻,根本无心恋战,一味后退。

法军在不到两个月先后攻占北宁、太原和兴化等军事重镇,清军被压缩至中越边境一带。

恼羞成怒的慈禧只能以撤换大批疆臣将军掩饰败绩,将责任推给恭亲王奕訢,全面改组军机处。

从1884年六月至1885年初,法军利用军事优势继续扩大战果,在谅山附近的北黎发动进攻,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

1884年八月,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随即下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

1885年二月,驻守广西边境镇南关的老将冯子材在隘口抢筑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坚固的防御阵地,严阵以待。

三月末,驻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冯子材一马当先,率清军冲出墙外,与法军展开猛烈搏斗。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冯子材虽已六十七岁高龄,但由于作战英勇,战术谋划得当,法军遭受重创,清军则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法军统帅尼格里。

镇南关大捷不仅打消了中国西南边防隐患,而且使清军反败为胜,法军则陷入被动防御的困境。

此后法军战败的消息传回巴黎,法国总理茹费理在议会和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引咎辞职。

正当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清廷却担心所谓的“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而主动请求缔结合约。

对于法国而言,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不为,于是同意和谈,1885年五月,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谈判。

第二个月双方缔结《中法新约》,清政府不仅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还为法国开辟边界两个通商口岸,并承诺日后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至此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清朝势力不仅被逐出中南半岛,而且自身西南门户洞开,西方殖民者可以从陆路长驱直入,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

然而“不败而败”的背后却是清廷面临的严重统治危机。

清朝“不败而败”的原因一:福建水师被全歼,东南沿海失防,台湾危在旦夕

清朝虽然在镇南关取得胜利,但在与法军海战方面却败得一塌糊涂。

法国在1884年六月偷袭凉山的同时,还将它驻扎在越南的舰队组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

吉隆方面,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率清军顽强抵抗,打退法军进攻,之后法军组织全部海军舰队于当月23号向驻守在福州的清朝船舰发动猛烈攻击,著名的马尾海战爆发。

与法军对阵的福建水师成立于1879年,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共有大小舰船26艘,全部由福州船政局建造。

旗舰“扬武”号巡洋舰更是中国第一艘自制的近代化巡洋舰,造价高达25.4万两银,当时无论从规模还是实力上,均远超同时期的北洋舰队。

然而吊诡的是,马尾海战爆发仅半小时,福建水师就有11艘舰船被击毁,官兵伤亡近800人,而法军仅有两艘鱼雷艇受重伤,士兵伤亡32人。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时任福建会办海疆事务大臣张佩纶在法军开第一炮就吓破胆,并逃之夭夭,福建巡抚和舰队指挥官也都放弃抵抗,临阵脱逃。

当然,除了主帅怯战,福建水师装备落后,船体结构大部分为木质,根本无法与法国铁甲舰抗衡。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福建水师被瓦解后,法舰又炮轰福州船政局,将其击毁,清廷十几年的海军建设顷刻化为乌有。

之后,法军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并截断浙江与福建的海上运输线,整个中国东南沿海暴露在法军舰炮射程内,不过清廷最头疼的还是台湾与大陆失去联系。

清政府担心,虽然台湾在刘铭传带领下暂时顶住法军进攻,但一旦战事扩大,失去对外联络的台湾必将被法国占领,到那时清廷只能望洋兴叹,所以清廷只能委曲求全,在取得镇南关大捷后见好就收。

清廷“败而不败”的原因二:防止刘永福和“黑旗军”坐大,重演太平天国悲剧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太平天国战争后,清廷始终将国内农民起义视为心腹大患。

1864年,广东钦州人刘永福在广西拉起一支反清武装队伍,名为黑旗军,此后进入越南北部发展力量,清廷将其看作潜在威胁。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出于备战需要,不得不招抚黑旗军以牵制法国,黑旗军在战争初期确实打了几场漂亮的战役,成功阻击法国进一步扩张。同时黑旗军在越南的影响力也逐渐壮大。

整个战争期间,清政府花费3000万两白银,其中向英国银行借贷就达到1260万两白银,清军阵亡人数达1.2万人,清廷建立的唯一海军舰队福建水师也在战争中被摧毁。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在清廷看来,自身实力的损耗就是在给国内民变“添砖加瓦”。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后,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认为法国已不再是其面对的主要矛盾。

转而对国内的像黑旗军等各路民间势力加以遏制,黑旗军本身盘踞在两广、滇粤等西南边陲,这里民族阶级矛盾突出。

曾经在19世纪五十年代,太平天国从广西起义一路打到南京,所以清廷对西南地区的民变尤为关注。

这也就能解释,当法军被挫败后,清廷立刻要求和谈,以此能够抽出更多精力对付民变。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清廷“败而不败”原因三:国际局势于己不利,久拖夜长梦多

清军虽然在镇南关取得胜利,但法军实力并未受太大损害,尤其是其远东舰队依然对清朝构成严重威胁。

镇南关战役后,法国立刻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用以支持战争,国内舆论呈压倒性态势要求向清国宣战。

要知道,当时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西方第二列强,工业实力强大,一旦启动战争机器,后果不堪设想。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现象背后的残酷真相

从伤亡人数对比看,法军与清军接近一比十,而法军参战人数仅是清军的五分之一,再加上清廷已负债累累,根本无力打一场持久消耗战,因此清廷对继续打下去是否获胜是没有把握的。

更要命的是,世界其他列强一边倒地站在法国这边,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中法开战后,清朝公告各国要遵守万国公法,要求他们保持中立。

日本虽口头答应,但暗中给法国送去大量物资,并利用清廷作战之际,于1884年在朝鲜策划甲申政变,力图控制朝鲜,与法国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虽然日本的阴谋被清廷挫败,但清廷已腹背受敌,同时,英美列强也担心清朝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反对西方的决心,进而危及自己在华的侵略利益。

正如英国外交大臣曾说:

“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对欧洲人发生严重后果。”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向清政府施压,要求尽快对法妥协,就这样,清廷在国内外大环境下的压迫下,只能接受“败而不败”的荒唐结果。

后记

中法战争后,清廷吸取海军战败教训,开始重视海防建设,并大力发展北洋舰队,花重金向西方采购武器火炮,很快以铁甲舰为主的北洋舰队壮大起来,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力量,并在十年后与日本联合舰队一决高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