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系统】值得警惕的囊腔性病变--囊腔型肺癌

 艾泽拉斯丶泰森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4岁,背部脂肪瘤切除,术前住院胸部X线,CT检查。头颅MRI平扫+增强未见异常。冠脉CTA未见异常。支纤镜检查:隆突增宽。

影像学

CT:肺窗(WW:1700,WL:-600),层厚1.25mm

CT增强扫描 动脉期:WW:1500,WL:-185

右肺下叶楔形切除病灶CT:肺窗

标识如下

影像所见

右上肺后段见两处囊腔,靠前者(lesion 1)为单房囊腔,直径约1cm,囊壁为磨玻璃密度,肺瘤边界清晰;靠后者(lesion 2)多房囊腔,直径约2cm,可见囊内小叶间隔,多支血管穿行、向病灶靠拢,囊壁为磨玻璃密度,肺瘤边界清晰,可见深分叶及短毛刺,毗邻的斜裂、水平裂被牵拉、凹陷。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一单房囊腔(lesion 3),直径约0.6cm,血管穿行、靠拢,可见支气管进入病灶内,远端呈“气球”状改变,囊壁周围见磨玻璃密度,肺瘤边界清晰,邻近胸膜被牵拉。

余病变略。

诊断意见

囊腔型肺腺癌(多中心)

病理诊断:

手术:胸腔镜下右上肺S2段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采样+右下肺楔形切除术。

病理:(右上肺后段及结节)符合肺浸润性腺癌,贴壁型(约占85%),腺泡型(约占10%),微乳头状(约占5%),生长方式:参照第五版 WHO 肺浸润性腺癌组织学分级为:2级,中分化。镜下肿瘤最大径约1.8cm;癌组织距离脏层胸膜距离<0.2mm,未穿透弹力层( PLO );未见脉管内癌栓,未见神经束侵犯,未见癌细胞气腔内扩散(STAS);支气管断端未见癌。

右上肺腺癌(pT1bN0M0,IA2期)

右肺下叶原位癌

相关知识

囊腔型肺癌

囊腔型肺癌(thin-walledcystic   lungcancer)通常为以薄壁为主要表现的孤立性囊性 病 灶 (极 少 数 多发),囊 壁 不 伴 壁 结 节,以 肺 腺 癌 多 见,其 发 生 率 为2%~16%。

【病理】

囊腔型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还是肺腺癌(86.67%,),少数类型可为肺鳞癌、腺鳞癌,更少见者包括肉瘤样癌、大细胞癌、非典型类癌和浸润性黏液腺癌等。

【分型】

临床表现】

老年人多见,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CT表现】

1、病灶多位于双肺外周,病灶囊壁厚薄不均、囊内分隔、囊壁含磨玻璃影、边缘不规则,可有短毛刺、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

2、当囊腔未显示出恶性征象时,特别是正常肺组织内新增的薄壁囊腔,仍然需要对患者进行CT随访检查。在随访过程中,若出现囊腔数量增加、囊腔内分隔增多、囊壁实性成分增多或新增磨玻璃密度,需考虑肺癌的可能。

【鉴别诊断】

一、单发囊腔型肺癌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肺结核引起的薄壁空洞:结核病史,结核中度症状,多形性病变,卫星灶可鉴别;

2、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小儿多见,多有反复感染病史,可恶变;

3、单发肺囊性转移瘤:鉴别困难,主要依靠原发肿瘤病史;

4、肺气肿、肺大疱:张力高,壁菲薄。

二、多中心囊腔型肺癌,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多发肺囊性转移瘤:鉴别困难,主要依靠原发肿瘤病史;

2、肺气肿、肺大疱:张力高,壁菲薄;

这个病例的多灶表现,证实了肺腺癌可以多中心起源。该病例中上叶后段贴近胸膜的2个病灶,分别属于III型和IV型(mascalchi分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病灶病理属于原位癌,代表了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发现肺良性囊性病变时,要提高警惕,定期随访。当随访时,出现囊腔数量增加、囊腔内分隔增多、囊壁实性成分增多或新增磨玻璃密度,应终止随访,及时手术干预。

该病例诊断囊腔型腺癌,原因在于囊腔+囊腔周围磨玻璃影一般都是囊腔型腺癌;而囊腔型鳞癌表现为厚壁空洞,壁较实。两者的影像差异,源于成因的不同--一个是空腔,一个是空洞。

囊腔型肺癌的CT增强扫描图像,观察血管时与肺磨玻璃结节的观察一样,需要调整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出来。至于什么样的窗宽、窗位最合适,尚未看到统一的标准。没有实性成分的囊腔型肺癌与磨玻璃结节的评价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胸部CT增强扫描并不是用来看病灶强化程度和模式的,不适合使用纵隔窗评价,PET检查的作用也意义不大。

此外,要使用薄层图像(如层厚1mm)辨认是否含有磨玻璃成分,使用5mm层厚图像判断是不准确的。本例5mm层厚图像就为微结节堆积的桑葚样结节(当然,多结节聚积也是腺癌的十大CT形态学表现之一),未能显示囊腔和进入的支气管。如下图所示:

该病例有个疑惑:右肺下叶的病灶符合囊腔型肺癌形成的支气管“活瓣”机制,有血管靠拢、穿行,密度也不甚均匀,可以较大把握的诊断浸润性腺癌,但病理是原位癌。以本人有限的经验,尚不能理解。

参考资料:

[1]吴光耀伍建林肺部囊腔类肺癌的分型及其 CT表现放射学实践20163110):907.

[2]谭洋,汪琼,沈晶,朱瑞萍,伍建林.囊腔型肺癌的CT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探讨[J].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08-1312.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19.12.006.

[3]杨亚茹,何慧,薛松,李郑,汤晓明,蔡玉建.囊腔型肺癌的CT特征动态变化及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07):682-686.

[4]望云,范丽,刘士远.含囊腔的周围型肺癌影像学与病理学研究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03):486-489.DOI:10.13437/j.cnki.jcr.2016.03.047.

[5]Toyokawa G , Takada K , Okamoto T, et al. High Frequency of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Expression in Emphysematous Bullae-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s. Clin Lung Cancer . 2017 Sep;18(5):504-511.e1.doi: 10.1016/j.cllc.2016.11.011. Epub 2016 Dec 9.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