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酮症酸中毒治疗后一过性好转,为何又加重?——记一例DKA患者的抢救经过

 尚振奇 2022-11-22 发布于吉林

冉丹琼 邹小静 苏莹 龚亚 何文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图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iabetic ketoacidosis)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急症,病因在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酮体大量蓄积。虽然目前DKA的死亡率已下降至很低的水平,但DKA依然可引起死亡,即便是没有明显合并症的年轻患者。DKA起病急、发展快,留给临床医师快速处置的时间并不多,一旦出现差池,再予以补救可能为时已晚。因此,临床医师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及临床处置经验,在诊治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有效地调整治疗方案,有时甚至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诊治。只有临床医师不断提高对DKA的认识,才能尽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病例。

图片

病例简介

图片


患者男性,26岁,因“口干、呕吐、多尿、乏力1周,加重2天”入院。患者于1周前出现口干、多尿、呕吐、纳差,伴心悸、胸闷、四肢乏力等不适,未予以重视。2天前,患者呕吐、烦渴症状加重,当地医院考虑“热射病”,未行血糖检查,予以护胃,抗感染、补液(含5%葡萄糖溶液750 ml)等治疗后未见好转,因出现胡言乱语等意识不清的情况,于我院急诊就诊,急诊测血糖21 mmol/L,查尿酮体4+,尿糖 3+,脂肪酶190 IU/L(正常:<60 IU/L),胰淀粉酶123 IU/L(<60 IU/L),钠125.6 mmol/L,氯96.1 mmol/L,碳酸氢根5.1 mmol/L,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予以补液后转入病房治疗。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等: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炎等病史,喜甜饮,约500~2500 ml/天,饮食油腻。无手术外伤史,无心肝肾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3℃,血压140/90 mm Hg,脉搏114次/分,呼吸30次/分,身高179 cm,体重93 kg,体重指数(BMI)29.0 kg/m2。发育正常,急性重病容,轮椅推入病房。呼吸深大、急促、呼气有烂苹果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口唇干燥。心音清,心率快,114次/分,律齐,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皮温凉,余(-)。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 7.054,PCO2 12.1 mm Hg,实际碳酸氢根3.2 mmol/L,标准碳酸氢根6.9 mmol/L,全血剩余碱 -27.40 mmol/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26×109/L,中性粒细胞9.15×109/L,红细胞计数5.36×1012/L,血红蛋白167.0 g/L,红细胞压积49.2%,血小板计数228.0×109/L。腹部CT提示脂肪肝。胸部及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HbA1c 11.1%,糖尿病相关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5.41 IU/ml(0~10),胰岛素自身抗体(IAA)0.42 IU/ml(0~10),胰岛细胞抗体(ICA)16.2 COI(0~1.0)。C肽1.68 μ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68 ng/ml(<1),降钙素原1.18 ng/ml(<0.05),IL-6 35 pg/ml(<7)。

病例特点:青年男性,急性起病,血糖高,尿酮体高,酸中毒,未发现明显感染等诱发因素。体检发现意识模糊,呼气有烂苹果味,酸中毒样大呼吸,周围循环差。既往体健,有不良饮食习惯。化验指标示pH 7.054,PCO2 12.1 mm Hg,实际碳酸氢根3.2 mmol/L,HbA1c 11.1%,ICA阳性,尿酮体阳性,胰酶轻度升高,胰腺炎待排除,血钾值正常偏低,血液浓缩,白细胞、hsCRP轻度升高,降钙素原、IL-6均升高。

初步诊断: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待分型;2、胰腺炎待排除。

鉴别诊断:意识障碍、呕吐的其他原因待排除,如颅内感染、急性胰腺炎等。




病情变化

图片


患者于2022年8月19日下午19时40分入院,予双通路快速补液、补钾、静脉泵入胰岛素降糖、纠酸等治疗,22小时内补液种类:0.9%盐水2100 ml,5%糖3000 ml,5%葡萄糖盐水3000 ml,喂水550 ml,5%碳酸氢钠160 ml(共8810 ml,补氯化钾18.0 g),尿量5760 ml。患者在治疗12小时后,虽然酸中毒缓解不明显,K+离子浓度显著下降,但HCO3-浓度略微回升(图1),神志有所好转,生命体征尚平稳,心率下降至80~90次/分,可以配合下床小便。医师考虑到患者病情在缓解,故减慢了手指血糖监测频率为每4小时1次,并继续予以补钾、补液及胰岛素治治疗。患者随后出现双下肢乏力,不能起床小便、胡言乱语等情况,入院后第21小时(20日16:00)病情加重,出现昏迷,意识不清、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当时血压151/75 mm Hg,心率131次/分,血氧90%(吸氧3 L/分),手指血糖29.6 mmol/L(血糖监测不频繁所致)。当时医师考虑“脑水肿”可能,补液同时予以20%甘露醇125 ml,但患者意识无好转,并逐渐出现呼吸浅慢,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低等反应,立即转入ICU治疗。

图片

图1. 入院后22小时内的血糖波动曲线及生化指标监测(●代表化验时间点)


转入ICU时患者表现为低血压休克(血压测不出),四肢冰冷,严重酸中毒(pH 6.8),低钾血症(1.8 mmol/L),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紧急行气管插管,植入中心静脉导管(CVC),监测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含血钾),多通路补钾(胃管注入+ CVC静脉泵钾+外周静脉补钾)后心律失常缓解,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泵,血压逐渐平稳。转入ICU后14小时内补液:胃管注入10%氯化钾290 ml,静脉共补10%氯化钾135 ml(外周静脉滴注+ CVC泵钾,每小时监测血气、血钾调整补充剂量),共计42.5 g氯化钾;5%碳酸氢钠500 ml,0.9%生理盐水1946 ml,平衡盐2000 ml,水1500 ml。14小时内总入量为5946 ml,尿量4920 ml。尽管予以了大量快速补钾,血钾依然长时间处在较低水平(图2,粉红色阴影提示血钾在正常值以下的持续时间,约18小时)。患者在转入ICU后第18小时以后血气pH逐渐恢复正常,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泵维持血压至8月24日(转入ICU第4天)撤泵,并每日予以补液、补钾、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无发热、严重感染等情况,于8月25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意识转清醒,无特殊不适,逐渐恢复正常进食。

图片
图2. 在ICU抢救过程中,动脉血气pH值及HCO3-、K+浓度的演变过程

患者病情好转后再次转入内分泌科开始后续治疗,复查胰腺酶显著升高,经临床综合判定,考虑胰腺损伤,予以生长抑素、低油脂饮食等治疗后,胰腺酶逐渐回落,过程顺利,于2022年9月2日(第14天)带药出院,予以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治疗。第71天门诊随访,患者体重降至80 kg(原93 kg),对胰岛素相对敏感,基础胰岛素22 U,餐时胰岛素4 U,空腹血糖4.5~6.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0~9.5 mmol/L,空腹C肽1.15 μg/L。




病例点评

图片


患者最终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类型待定。DKA的既往诊断标准是血酮体≥3 mmol/L或尿酮体(+),伴血糖增高(血糖>13.9 mmol/L)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血pH<7.3和(或)HCO3-<18 mmol/L。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发现DKA并不一定伴随血糖升高,随着SGLT2i的应用,血糖正常的DKA也逐渐增多。

根据国内外指南,DKA的治疗原则为:1、补液:能纠正失水,恢复血容量和肾灌注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清除酮体;先快后慢,最初1小时可补1000~1500 ml,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电解质平衡和尿量。在第1个24小时内补足预先估计的液体丢失量。2、纠正电解质紊乱:在血钾<5.2 mmol/L且尿量>40 ml/h的前提下,应开始补钾。当血钾<3.3 mmol/L时,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暂停胰岛素。当血钾升至3.3 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需要每1~2小时监测血钾。3、胰岛素:降糖,抑酮;小剂量胰岛素连续静脉输注(0.1 U/kg/h),血胰岛素浓度100~200 μU/ml。保持血糖降幅3.9~6.1 mmol/h。当血糖降至11.1 mmol/L左右时,减少泵速至原1/5~1/2,改用葡萄糖+胰岛素,调整泵速以维持血糖值在8.3~11.1 mmol/L。4、适时补碱:当pH<6.9,适当考虑补碱治疗,每2小时复查血气,直至pH维持在7.0以上。5、去除诱因,治疗合并症(肺部感染、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胰腺炎等)及并发症(如脑水肿、肾衰竭等)。

本例患者虽然补液及时,但早期血钾监测不到位,尽管进行了静脉补钾,但胃肠道补钾不够。患者在入院前已耽搁病情约1周,体内缺钾严重,需要增加血钾的监测频率,及时补充,以至于患者在入院后第16小时左右时查血钾仅1.82 mmol/L,转入ICU时出现了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是DKA死亡的重要原因,维持好血钾、钙和镁的水平,避免长QT间期,有助于减少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按照国内外指南的要求,血糖在11.1 mmol/L左右时,改用葡萄糖+胰岛素,从图1来看,血糖未达到指南要求的水平,就已开始补充葡萄糖+胰岛素,这不利于血酮体的控制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纠正。在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后,放松了对血糖、血钾和血气的监测,严重的低钾、低磷血症可累及呼吸肌、增加心律失常,使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出现病情再次加重。这提示我们要在患者酸中毒、低钾和血糖代谢紊乱充分纠正以后,才能逐渐减少监测频率。关于碳酸氢钠在DKA中的使用,目前仅推荐在pH<6.9,心肌受损、微循环衰竭或严重高钾血症时使用。本例患者在普通病房内进行了5%碳酸氢钠的补充,当时pH值在7.0左右,治疗后第6小时(8月20日2:00)血钾只有2.89 mmol/L。碳酸氢钠可缓解酸中毒引起的多重害处,如心肌收缩下降、脑水肿、ATP生成障碍和低血压等;但也可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例如,低钾低钙血症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使微循环内氧解离减少而使细胞缺氧,引起高渗,造成胞内酸中毒等。当患者病情在治疗第22小时后再次加重时,酸中毒更明显,微循环衰竭,此时ICU予以大量5%碳酸氢钠超常规补充(共计500 ml),虽然予以了大量氯化钾补充,但依然有长达18小时缺钾,提示DKA治疗过程中心电监测、血钾监测的重要性,患者在ICU抢救期间每小时测pH和血钾,直至pH和血钾基本达到目标范围再放宽监测频次。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下,难以排除胰腺炎、脓毒症等引起的低血压休克,因此ICU医师予以了超常规碳酸氢钠补充(pH 7.0~7.1时),以抢救患者生命优先,后来进一步检查及观察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休克。脑水肿是DKA抢救过程中少见的并发症,主要见于儿童,成人罕见,死亡率高。脑水肿与补充低渗液过多、血糖下降过快、酸中毒过于严重和补充碳酸氢钠过多等有关。患者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意识模糊,考虑为酸中毒持续时间长、放松对血糖/酮体的监测有关。一旦酸中毒加重,应当使用碳酸氢钠时,应在充分补钾的基础上予以补充。脑水肿的判定必要时需要眼底检查、颅脑CT/MRI检查和神经内科医师进行评估。DKA常常伴随呕吐,有些患者还伴有腹痛,门诊常误认为胃肠炎,有些患者化验指标中脂肪酶和淀粉酶升高,对临床医师判定胰腺炎存在干扰,但应常规补液、抗感染、制酸、生长抑素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胃肠内补液、动态监测胰腺酶和检查腹部体征,必要时复查腹部CT等。DKA昏迷需要与其他昏迷相关的疾病相鉴别,如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其他昏迷(脑膜炎、尿毒症、脑卒中、中毒、胰性脑病)等,需要在治疗DKA的过程中注意意识状态和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合并症。




病例小结

图片


DKA起病急,病情延误可引起严重酸中毒、重度低钾血症,严重者可因脑水肿和致死性心律失常等引起死亡;充分进行血气分析、血糖、酮体、心电活动、血电解质的密切监测是指导治疗的根本;足量使用胰岛素,充分抑制酮体的生成;适时使用碳酸氢钠,补钾需要多通路同步进行,缺钾程度依监测结果而定;DKA治疗后短暂好转,不能掉以轻心,依然需要密切监测血气、血钾和血糖等指标;应当考虑可能存在的合并症(脑水肿、胰腺炎等),密切监测;倡导多学科合作,ICU重症监护对极重症DKA是必须的。



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何文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性大血管病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础医学与转化医学组成员,湖北省微循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武汉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湖北省武汉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肾上腺组成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文章30余篇。





最新《国际糖尿病》读者专属微信交流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左边《国际糖尿病》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guojitnb),回复“国际糖尿病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图片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