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兴的局,程维的棋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美团跟滴滴之间展开的不是战役,而是战争。

文|朱丽

责任编辑|化石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出行市场再掀波澜。

4月1日,“滴滴外卖”在无锡上线,对抗美团,有意搅乱外卖大局。

美团做打车,滴滴送外卖。互联网行业的又一场对决,继共享单车领域的摩拜与ofo厮杀一年多之后,美团和滴滴这两个原本不是对手的“对手”,正式宣战。

程维说:“是王兴先动手的。” 

2017年2月14日情人节,美团在南京低调试水打车业务。美团打车上线当天,程维恰好和王兴在一个饭局上,王兴并未提及此事。后来程维才知道,问王兴:为何做打车业务?

王兴回答:只是试试。

1

王兴:做大美团的盘子

王兴从来都不是“试试”。

程维坦言,他与王兴私交不错,“王兴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

2003年圣诞节,还在美国读博士的王兴中止了自己的学业,带着明确的创业计划回国,开启了他屡战屡败、越挫越勇的创业之路。

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叫多多友,就是典型的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网站。此前他在美国读书期间,看到SNS这种模式在美国的成功,琢磨着也可以在国内复制。而当时在国内还是空白。不过,多多友仅存活一年就夭折了,用户不足2万。

2004年2月,Facebook在美国哈佛大学校园诞生。受此启发,王兴再度萌发创业想法,并意识到锁定校园的垂直路线,会比社会上处在密集关系下的人际网络更容易推广,在同学关系中也便于传播。

于是在2005年12月,王兴酝酿了许久的大学生垂直社区“校内网”上线,一经推出,就占据了清华、北大等国内最牛的高校资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校内网累积注册用户60万,占当时大学生群体的3%。

随后的2006年,国内兴起了许多版本的SNS网站,且各占山头。校内网迎来一波竞争压力,要发展,就得继续花钱。但是用户上来了,钱不够花了。王兴四处找VC,结果融资受阻。2006年9月,校内网被陈一舟创办的千橡网以200万美元收购,此后王兴退出。

2007年,王兴又先后创办了饭否、海内网,加上之前的校内网,三个社交网站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连续创业失败,让王兴认识到了什么叫“水到渠成”。做得太早会成先烈,做得太晚就没机会。

让王兴的创业梦想喷薄而发的又一个时机是在2010年,他创办了团购网站,美团。时值美国团购风潮渐盛,靠着连环创业失败混来的名气,王兴的美团网上线后,迅速引发关注。后来的事情很多人都知晓,在浩浩荡荡的“千团大战”中,很多团购网成了先烈,而美团活了下来,成为5000家团购网站中最后的王者。

王兴说,创业期间给了他最宝贵的认知,就是驾驭资本的重要性,“你不能没有它,也不能求着它。”在“千团大战”中,王兴找到了阿里和腾讯作为经济后盾,有了扩张造血的能力,也有了2015年向大众点评发起挑战并在最后成功实施合并的战斗力。

王兴有更大的目标:做大美团的盘子!

而美团做打车业务,王兴并非一时起意,相传是受到今日资本掌门人,也是美团投资人徐新的启发:“只有你什么都做,才能把用户的时间耗光并养成使用习惯,否则没有被满足的市场就会被别人拿走,甚至侵蚀你其他板块的业务。”

徐新认为:“约有30%的人打车是出去吃饭,这与美团用户群高度重合,因此这件事有的做。”

对于用户来说,打车是刚需,且痛点依然存在,比如高峰时段打车难、加价等,这是让王兴决定做打车的市场诱因。

2017年10月,美团获得了来自大股东腾讯领投,老虎基金、红杉资本、The Priceline Group等国内外著名投资机构跟投的新一轮融资:40亿美元。美团整体估值达300亿美元。

12月底,王兴在公司内部宣布对美团业务进行战略升级,聚焦“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LBS场景,而出行业务,首次被提升为公司的支柱业务。由美团老将、副总裁王慧文负责。

王慧文近日公开表示:大众刚需类基础应用应保持2-3家的竞争状态,尤其避免非用户选择性的一家独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两个打车平台才能有保障。”

无论谁优谁劣,争夺流量、抢占用户资源的背后,是更大的平台之争。

2

程维:滴滴不惧任何挑战

当自己的核心业务在别人的“行业边界”之内,就意味着不安全。

2017年年底,美团打车开放了北京司机端的注册,喊出“满20万人就开战”,杀气十足。

程维得知,回应了五个字:“尔要战,便战。”

相比于创业老江湖王兴,80后程维更显锐气,好胜心也强。

程维是阿里系出身,最早在支付宝B2C业务上历练过8年,负责支付宝产品和商户的对接,取得一定管理经验后,他于2012年创办小桔科技,在北京中关村推出打车软件“滴滴打车”。

随后几年里,滴滴打车与陈伟星创办的快的打车同业竞争,打得不可开交,最后陈伟星妥协,2015年2月在资本撮合下“滴的”合并。

合并后,快的几乎没了声音。而滴滴却从出租车一路扩展到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多条成熟产品线,其间与神州、易到、优步以及e代驾等多个对手进行过血拼。2016年8月,滴滴将“入侵者”优步中国区业务收编麾下。

至此滴滴几乎再无大的对手。但是,在滴滴“九死一生”的创业路上,程维说“从来没有觉得有所谓的安全感”。

他唯一信奉的,就是战争。

在滴滴总部四楼,有一个内部图书馆,第一排书架摆放的,全是清一色的战争书籍。相传每次开会,程维通常用战争理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打完一仗,他用经典的战役来总结。

从前期的补贴大战到后期的同业竞争,滴滴显出了不屈不挠的气势,干倒一帮对手之后,2017年滴滴坐享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出行平台。目前滴滴估值近500亿美元,成为出行领域名符其实的“独角兽”。

“军队和战争能够教你最极致的输赢手段。”程维说。

时隔五年,出行市场的战争仍在加剧,而随着美团打车的入侵,又将掀起一轮恶战。

但程维认为,美团在打车方面没有优势。来自滴滴的数据显示:其在2017年全年平台服务约达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牢牢占据中国网约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一家独大!

对于美团,在一个拥有规模巨大的稳定用户群高频使用的互联网出行市场,要攻破滴滴的堡垒,没那么容易。况且,美团打车作为一项新业务嵌入美团平台,要完成从0到1的流量迁移突破,没有庞大的地推团队去支撑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程维说,滴滴不惧任何挑战。

2017年年底,滴滴获得软银孙正义40亿美元的个人投资,传言还是孙正义“强行”投给程维的。“你不接受,我就投资你的敌人。”拿到这笔投资,滴滴宣布进军日本、巴西市场。

今年年初,滴滴亮出了两个动作:一是,与ofo戴威决裂后,战略收购已上了“死亡名单”的小蓝单车(部分资产),推出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二是,牵手北汽集团,准备在新能源汽车运营、定制车以及充换电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扩大自己的业务领地。

现在,针对美团这个强势对手也开始侵入滴滴的地盘,程维说:“遇到出手很辣的对手,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赢。”

3

两个独角兽的战争

美团打车在南京获得网约车资质后,开始往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厦门等八个城市进军,进行全国性的业务布局。

美团进军打车,无疑是看中了中国打车市场近3000亿元的交易规模。宁可与滴滴发生交火,也不能丢了这块市场。

按王兴的逻辑,美团打车是基于美团点评平台上的用户需求,也就是“打车业务除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还可在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服务的同时,一体化解决'行’的问题”。

目前,美团点评用户近6亿,日订单量超1300万单,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超1.8亿。看起来,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和海量的流量,通过打车来实现业务板块的连接,似乎前期可期。

站在行业的塔尖看未来,美团需要不断扩张用户需求的品类。为了布局打车业务,王兴拿出10亿美元备战,且上不封顶。

首先是争夺司机资源。美团打车设立了具有诱惑力的补贴和保底制度:司机在6-24点期间,在线满10小时且接够10单,即可拿到600元保底收入;超过600元的,再追加奖励200元。而司机需经过连续6天考核,期间取消订单最多10单,且保证不刷单、不作弊……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另一方的滴滴,也有备而来:一边开展雷霆行动,一边切断与美团的合作接口。

2017年6月,同样是在南京市场,滴滴推出了雏鹰计划和飞鹰计划。雏鹰计划,是滴滴针对不合规车辆的扶持;飞鹰计划,则是针对合规车辆,鼓励全职司机多接单,但强调排他性接单,也即在美团与滴滴之间“二选一”。

滴滴用来对抗美团的外卖政策,已经备足粮草。

在无锡,滴滴给外卖小哥开出的薪资相当诱人:全职“忠诚骑手”月薪最低1万,但必须每周在线至少48小时;兼职“自由骑手”可以随时接单,订单收入翻倍。

为了打击对方,双方可谓血拼了。

王兴说:“美团跟滴滴之间展开的不是战役,而是战争。”

但是,美团打车扩张并不顺利。在上海站上线不到一天,便遭到上海市交通委等部门约谈,责令其整改。

虽然一波三折,但是王兴誓言:“打车,美团一定要做成”。

程维再回应四个字:我心无敌。

4

杀气之下,平台对决

无论是美团打车还是滴滴外卖,从市场表现看,将重启一轮补贴大战。这需要继续烧钱!

这个战术,在互联网行业频频上演。最典型的,当属五年前滴滴与快的处于焦灼的竞争阶段,双方使出浑身解数,采用补贴、返红包等真金白银吸引用户的打法,抢夺用户,教育了市场,最后滴滴把自己“烧”成了独角兽。

2016-2017年的共享单车市场,也依然逃不过疯狂烧钱的魔咒。摩拜和ofo两个对手的较量,烧了多少投资人的钱,恐怕都不是用数字来衡量的。

而在投资人眼里,当一个平台聚集庞大的用户和流量,占领一个高频的消费市场时,即使短期不盈利,也可以不断推高估值——他们为此高兴着呢!

至今,美团、滴滴都没有盈利,还在持续烧钱,但并不影响它们成为“超级平台”。超级平台的吸附能力,是出奇的惊人。

吃饭,离不开美团,一点即送;打车,离不了滴滴,随叫随到。

对于美团,团购和外卖还不足以“耗光用户的时间”。王兴一直以来的战略思想和目标,就是“将美团做成一个基于生活服务的超级平台”。

自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王兴开始推进所谓的“边界发展战略”,不断“插足”别人的领地,在外卖以外,寻求多个业务线的同步增长。目前为止,美团点评旗下除外卖核心业务,连同酒店、打车、民宿、旅行等与生活服务相关的重要消费领域,美团均开始大举进入。

在美团的战略版图内,出行更像自有场景的延伸。通过外卖平台的入口连接打车,让用户可以一键点击,直接打车去消费,水到渠成。

同时,美团4月初在一片惊呼声中以27亿美元收购共享单车“独角兽”摩拜,更是可以视为美团完善它和滴滴在出行领域的竞争布局。美团拥有大量用户数据和商家资源,做大一盘出行的菜,看起来更有优势。

那么滴滴呢?

构成外卖的有用户、商家和骑手,虽然骑手也扮演着出行角色,但与滴滴原有的核心价值即更多表现为平台用户活跃度,似乎并关联不大。有人评价,滴滴做外卖,更多是打击报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事实上,无论谁优谁劣,争夺流量、抢占用户资源的背后,是更大的平台之争。

程维的目标,也是要打造一个可能包揽各种出行服务的移动出行平台。从业务结构上看,除现有成熟产品线之外,出行领域的缺口——共享单车和嗷嗷待哺的共享汽车,已经被拉入滴滴的平台。

如今外卖市场的美团,更是悄悄下手,深入滴滴的领地,滴滴怎能坐以待毙?

诚然,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是没有价值的市场。有竞争,才会有每一家公司的生存空间。

美团、滴滴构建的平台本质相同:创建一个双边市场,链接两端,通过吸附大量用户和激活流量,实现平台的商业变现。

现在的问题是,用户的迁移与流量转化能否为各自平台带来更为可观的价值?更进一步,外卖用户大规模涌入美团打车的可能性有多少?而打车用户往滴滴外卖平台上的转化率会有多少?

渗透率,对于美团、滴滴都是考验。

重要的是,再燃一波烧钱大战,能解决目前网约车市场的痛点和难点吗?如果只是打一场消耗战,恐怕只是“互相伤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