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心电图入门练习(06)- 早期复极综合征

 临床心电图医学 2023-10-24 发布于广东

  各类心电资源大集合

读图时,点击图片,手机横屏,更清楚

昨日心电图参考解析

患者男,23岁,入职常规心电图体检,平素体健

 参考诊断:

  • 窦性心律
  • 早期复极综合征

 分析意见:

  • P波:I、II、III、aVL、aVF、V2-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心率75次/分,律齐,PR间期固定:0.16s,主导节律为:窦性心律。
  • QRS波:各导联QRS波时限、形态、电压均未见异常;I、III导联主波均向上,心电轴未偏移。
  • ST-T:ST段:II、III、AVF、V4-V6导联J波抬高,呈凹面型向上抬高;T波:V3-V6导联呈高耸形态,两肢不对称,上升肢缓,下降肢;患者为年轻男性,常规体检,无心血管病史,考虑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 U波:未见明显异常。

典型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病率1%~2.5%,常见于中青年男性,运动员发病率偏高,呈区域性分布,具有种族差异,黑种人发病率较高,其次为亚洲人。

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征象,少数患者表现为不典型心悸、胸闷、胸痛症状,部分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早期复极综合征为良性病程,但少数患者伴有反复晕厥史、心肺复苏史和猝死家族史。J波异常增大患者可能发生恶性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点:

1、J点抬高

J波明显,QRS波终点与ST段起点连接处的J点抬高,可见明显的J波。J波在V2-V5或II、III、aVF导联最为明显。有时V1、V2导联出现J波,使QRS波群呈rSr'型,而类似右束支阻滞改变,但V4~V6导联S波振幅明显降低或消失。

由于J波的出现,可使QRS波群的下降支有三种类型的改变:

  • 胚胎型J波

  • R波降支有切迹或粗钝

  • 明显J波

2、ST段抬高

  • 胸导联V2~V5导联及下壁II、III、AVF导联表现明显。V3、V4多见(各占80%),其次I导联(占75%),V2(占66%)和V5(占60%)。注意:aVR导联绝对不抬高。胸前导联ST段抬高可单独出现,而肢体导联抬高则一定伴有胸前导联抬高。

  • 形态及幅度:ST段呈凹面向上即弓背向下抬高。从J点处可抬高0. 10~0. 60mV,最高可达1. 0mV以上。V3导联抬高最明显,但V6导联很少超过0. 2mV(如果超过0. 2mV提示为病理性改变),肢体导联一般不超过0. 2mV。

  • ST段抬高不伴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

  • 演变情况:ST段抬高可持续多年,每次检查抬高程度可以变化较大。随着年龄增大,ST段拾高的程度可以逐渐减轻。

3、T波高耸 

在ST段抬高的导联上T波高耸,两肢不对称,上升肢缓慢,下降肢陡。

4、胸前导联R波增高,S波变浅或消失。在快速过渡区伴有逆钟向转位表现。

5、基本节律 

受检者常见多于窦性心动过缓,也可见于正常心率范围(60-100次/分),少数为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

6、心电图改变

  • 早期复极综合征图形可持续多年不变,多无临床症状。运动、过度换气及心率加快后,J点、ST段抬高程度减轻或恢复正常,这一点有助于与其他疾病导致ST段抬高者相鉴别。

  • 合并冠心病者,在心绞痛发作时,抬高的ST段可暂时回到基线,在症状缓解后恢复原状。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可进一步抬高,T波也更加高耸。同时QRS时限增宽,半数以上患者伴发室性期前收缩,部分患者出现ST-T电交替甚至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当急诊病人表现为急性胸痛时,心电图ST段表现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样改变,此时大家必须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这里有一份关于两者的鉴别诊断PPT,分享给大家。如何鉴别早期复极与心肌梗死?(轻点我,链接直通车

内容参考于:
1、《心脏解剖与心电图》,主编:罗心平、沈伟、熊楠青
2、《心电图学》 主编:郭继鸿

今日读图

患者男,34岁,因肺炎入院,偶有胸闷不适

有劳老师们

在下面留言,发表自己的诊断意见

这个栏目是新开设,好多要改善

如有不足或错误的地方

请老师指出

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