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雪后,3招提高抵抗力!孩子不生病,比吃什么都要补!

 woainijingzhi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以后,降温会越来越明显,别看目前广东地区还是很热,我看了看天气预报,接下来都会有一波接一波的冷空气南下,家长是需要注意的。孩子对气温、环境的变化是很敏感的,一旦家长顾护不到位,就容易生病不适,损伤体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在二十四节气向家长讲解育儿要点的原因。趁着'小雪’节气,我就来说说,小雪之后家长在养护孩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雪的形容是:“(农历)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意思是小雪后,天气会变得寒冷,雨水会凝结成雪,但由于还没到最冷的时候,雪量还较小,故称“小雪”。

从这天开始,天气就会变得清寒,广东等岭南地区也会开始感受到明显的寒意。随着气候的变化,家长在顾护孩子时,也要有所调整。

冬主寒,“防寒驱寒”固然是首要工作。但清除秋季余下的热邪,调补脾、肺、肾三脏等等在初冬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下面,我就来具体讲讲小雪后的调理要点。

 图片

清“余热”,防生病、易进补

初冬时节,调理体质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孩子清热。

一方面,如果孩子体内有热邪未清,突然遇上大降温,其体内多余的邪火就会郁结,让孩子处于“外寒内热”的状态。孩子脏腑娇嫩,外不敌寒邪侵扰,内不抗热邪烧灼,很容易就会患上“寒包火”、寒热夹杂等棘手病症。

另一方面,冬季是孩子进补、促生长的最佳时机,如果没有及时清掉孩子体内的余热,热邪伤阴,阴液耗损,孩子就会阴阳失衡,一进补就上火,出现手足心热、口干舌燥、便秘、嘴唇红、喉咙痛、牙龈肿痛等症状。

由此可见,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清除秋末、初冬的余热,为进入寒冬作准备,现在做还来得及。

● 推荐食疗方:新三星汤、温润养胃汤

一般来说,初冬时,孩子体内的热邪有两种:一种是积热,一种是燥热。

1、积热:如果家长用“10秒判消化”观察到孩子有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大便干硬、大便酸臭、大便色深、手足心热、脾气暴躁等积热症状时,要及时安排新三星汤消积食,1天1条,连续喝2~3天,期间要搭配素食。在此基础上,可以搭配清热的沁芳宁,一天2~3次,与新三星汤相隔30分钟以上喝即可。

新三星汤由山楂、麦芽、莱菔子三味药食同源的食药材组成,性味平和,但消食导滞的效果很好。而且,其中的莱菔子有助于润肠通便,对排清体内淤积的热邪很有帮助,非常适合孩子清积热喝。(0~14岁的孩子都能喝)

沁芳宁由莲子、菊花、枸杞子、淡竹叶组成。莲子能补脾益肾、养心安神;淡竹叶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菊花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枸杞子能滋肾精、补肝血。这些食材搭配起来能清热泻火,但又不会过于寒凉,损伤孩子娇嫩的脾胃。(2岁以上就可以喝)

2、肺热:如果家长用“10秒判消化”检查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都正常,但又出现皮肤干燥、口鼻干痒、喉咙干痒、口干舌燥、流鼻血等燥热症状,就可以给他安排一道清肺热、润肺燥的汤——温润养胃汤。

这个汤由莲藕、花生、猪骨、干无花果组成,可以帮孩子润燥清热、补中益气、温润养胃,清热而不伤正,滋润而不腻脾,很适合初冬时节喝。孩子燥热明显时,可以一周喝2次;日常保健也可以一周喝1次,缓解冬季肺燥、肺热等情况。

 图片

温润养胃汤

材料:莲藕100克,花生10颗,猪骨150克,干无花果1个

做法:

1.所有材料洗净,放入锅中;

2.加入1500毫升水,大火煮沸;

3.改小火炖煮1.5小时,调味晾温饮用。

功效:温润养胃

宜忌:

◆3岁以上辨证服用。蚕豆病可以用。

◆尤其适合深秋、初冬季节。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图片

调“五脏”,脾、肺、肾同补

明代医家万全提出,小儿有“三不足”的脏腑特性,分别为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不足。

1、脾常不足:脾胃负责消化吸收,但孩子脾胃的功能幼稚、羸弱,因此,无论是冬季还是春夏秋季,家长都要积极帮孩子强健脾胃。否则,孩子就容易脾失运化,无法生化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来充养其他脏腑,也容易产生积食、积热,导致生病。

2、肺常不足:肺主一身卫营之气,肺的强弱关乎孩子抵抗力的高低。可冬季干燥,燥邪最为伤肺,加上孩子肺卫不足,使得孩子在冬季难以抵抗风、寒、燥等外邪侵扰,容易外感生病。因此,冬季更不忘记润燥养肺,补肺之不足。

3、肾常不足:冬主肾,肾藏精,冬季是最适宜给孩子补养肾气以固精敛阳的时节。肾精,是生命之源,能充养骨髓,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对处于发育期且肾常虚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补肾补得好,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更理想,一些过敏疾病也不容易复发。

随着小雪的到来,气温的降低,家长可以开始给孩子适当进补,调理五脏六腑了。其中,要重点关注对脾、肺、肾三脏的调补。

● 推荐食疗方:小儿暖冬方

冬季帮孩子健脾、养肺、补肾,我推荐小儿暖冬方。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可以每周喝1~2次,作为冬季的日常保健。

小儿暖冬方,由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白术,健脾补肺、行气利湿的五指毛桃,润燥益肺、补肾健脑的核桃,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百合以及补脾止泻、益肾养心的莲子、芡实等六味食药材组成。

全方从脾、肺、肾三脏出发,具有健脾、润肺、补肾的功效,能调理小儿体质的“三不足”,同时还搭配了清心安神的百合,让孩子可以胃口好、睡眠好,五脏调和,血气通畅,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手足温暖、身体强壮。

 图片

小儿暖冬方

材料:白术10~15克,五指毛桃10克,芡实8~10克,核桃仁1个,百合5克,莲子5克

功效:补脾益肾

做法:

1.芡实提前泡3小时,莲子去心;

2.将所有材料同放入砂锅中,加入约500毫升水;

3.大火烧开,转小火煮40分钟,晾温饮用。

宜忌:

◆适用于胃口、睡眠不好、手足凉等症状。

◆此方不宜与牛奶同食。

◆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用。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另外,家长要记住,不管是喝小儿暖冬方,还是吃其他进补食疗,食用之前都一定要帮孩子清理身体里的“垃圾”,才能使食疗发挥更好的功效。否则,不仅补益难见效,还容易积食助病邪,损伤孩子体质。

家长要每天坚持“10秒判消化”法,观察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如果有一项或以上不正常就证明孩子积食了,要及时用“4招”(吃少、吃软、吃素、吃新三星汤)帮孩子消食导滞,排清积食,为进补做准备。

 图片

防“寒邪”,暖体表、温体阳

小雪后,在冷空气的作用下,气温会下降得较为明显。因此,家长一定要帮孩子穿衣保暖,同时注意帮孩子做好三个部位的保暖。

一是颈部保暖,保护好孩子的天突穴。如果天突穴受寒,孩子就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外感等呼吸道疾病。

二是腹部保暖,保护好孩子的神阙穴(肚脐)。如果神阙穴受寒,孩子就容易腹痛、腹泻。

三是脚部保暖,保护好孩子的涌泉穴(脚底)。中医讲“寒从脚起”,如果涌泉穴受寒,孩子就容易外感风寒,生病不适。

● 推荐外治法:感利通、许暖贴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用好泡脚、穴位敷贴等外治法帮孩子“去寒就温”,温补阳气。我的经典小儿抗感外用方“感利通草本沐足液”、穴位敷贴外用方“许暖贴”都是驱寒防寒的好选择,家长现在就要帮孩子囤上了。

1、感利通

感利通草本沐足液,由香薷、荆芥穗、艾叶、藿香四种药材组成。其中,香薷、藿香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荆芥穗辛温解表;而艾叶能温中、逐冷、除湿。全方搭配起来能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温阳保暖,既能防寒保暖,也能驱寒解表。(3岁以上可以泡;无热证时泡)

日常保健,可以一周给孩子泡1~2次感利通每次取一包兑入38~40摄氏度的温水中,泡10~15分钟,能驱寒保暖、预防感冒。

受寒初期,则要每天泡1次,每次泡10~15分钟,连续使用上2~3天,帮孩子驱寒解表,预防外感加重,做到“既病防变”。

孩子泡脚时,水位要没过三阴交的位置,身体泡到微微出汗为宜,温阳驱寒的效果会更好。

图片

2、许暖贴

许暖贴,由藿香、丁香、肉桂三种药组成。其中,藿香能芳香化湿,和中止呕;丁香能温中散寒,温肾助阳;而肉桂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全方辛温走窜、温中,但力度不会太强,可以温和有效地帮孩子温阳驱寒。(2岁以上可以贴;无热证时贴)

日常保健,可以把许暖贴贴在神阙穴(肚脐眼),每周1~2次,可以温阳驱寒,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减少冬季生病的可能。体质虚弱、容易生病的孩子尤其要用好这个方法。

图片

如果孩子出现了不适,家长可以对症找对应的穴位,贴上许暖贴来缓解症状。

例如:脾虚夹积、消化不好,贴在中脘穴(肚脐上4寸);受寒初期、风寒感冒初期,贴在神阙穴(肚脐眼)与大椎穴;风寒咳嗽,贴在天突穴;腹痛、腹泻,贴在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等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