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方形锂离子电池结构件占比超过80%,但是EVTank预计随着特斯拉在2023年大规模使用4680等为代表的大圆柱电池,国内圆柱锂离子电池结构件占比有望回升。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由于结构件市场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相对较低,参与者较多,市场结构相对分散。但是随着下游电池厂对结构件一致性、制造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的提升,锂离子电池结构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在逐步提升。EVTank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结构件企业中,科达利、震裕科技和金杨股份三家企业排名靠前,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3.8%、9.1%和4.4%。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为43.2%。
科达利的核心优势
... 科达利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入局时间早、一线客户黏性强、技术领先、产能充裕等方面。
第二大优势是大客户黏性超强。
截至目前,科达利的客户包括宁德时代、LG、松下、特斯拉、中航锂电、亿纬锂能、欣旺达、比亚迪、瑞浦能源、力神、蜂巢能源、佛吉亚、广汽集团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动力电池厂商与部分车企。截止2020年,科达利依然是宁德时代锂电池结构件的主供,占比约60%。从宁德时代上市报告书上看,连续多年科达利稳居宁德时代供货商前列。
宁德时代对其“依赖性”是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点,毕竟宁德时代首先是国内最大动力电池厂商,可以源源不断的给科达利创造营收,又是行业的标杆,引发其他动力电池厂商与科达利的合作效应。
第三大优势是技术壁垒高,行业领先,科达利同时具备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的制造经验和核心技术,并符合IATF16949、QC080000等两类产品的相关体系要求和品质标准要求。
目前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包括安全防爆、防渗漏、超长拉伸、断电保护、自动装配、智能压力测试等多项核心技术,拥有专利204项,发明专利21项,其中日本专利2项、韩国专利2项、台湾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81项。
第四大优势是产能稳健,科达利为大客户就近配套生产基地的战略,是一大亮点,就近的意思是根据下游电池厂商所在地而去投放产能,这样可以有效增强与下游客户的黏性关系。
另外,全球化步伐加快也是一个大的期待点。2020年以自有资金不超过14000万欧元分别在德国、瑞典以及匈牙利建设海外生产基地,进一步满足客户产能配套需求,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投资建设德国、瑞典、匈牙利生产基地及实施惠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生产能力及规模效益。
到处跑马圈地,说明其市占率在逐步提升,这些都是未来的业绩增长点,值得期待的看点。
03竞争格局与行业前景
结构件市场现状为“一超多小”格局,早期由于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市场上出现较多进入者,市场结构相对分散,主要为中小型企业,两级分化趋势明显:绝大多数企业处于技术和工艺品质较低的水平,企业规模较小,区域性明显,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少数优质企业凭借早期的积极研发积累,比如科达利就是其中的一家寡头。
2015-2019年,随着新能源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量越来越大,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随之发展起来。动力电池市场对资金需求大,技术壁垒也有较高的要求,使得结构件市场分化加剧,部分中小企业开始被市场淘汰。
科达利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韩国Sangsin EDP、日本FUJI SPRINGS;国内的同行包括震裕科技、长盈精密这两家上市公司,还有瑞德丰、无锡金杨、、深圳深芝、东莞阿李、凯中精密等非上市公司。
相关机构测算,2020年,科达利的市占率大约在40%左右,可以说是全球市场份额最多的头部企业。
相关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00GWh,目前电池结构件单位价值量约为0.5亿元/GWh,以此计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0-3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结构件占据主要份额,预计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
动力电池结构件主要驱动力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锂电两轮车等下游市场的增量,尤其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而动力锂电池及其零部件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最高,达到40%以上,是新能源汽车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部件。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普及阶段,渗透率在逐步提升,国内的造车大军的新能源销量屡创新高,燃油车的大势已去,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与兴盛,必然会带动上游动力电池的兴盛,从而带动结构件的兴盛,这是新能源产业链自下而上的传导机制的自然反应。
随着下游市场的利好进一步释放,科达利的市占率能否进一步提升,是其巩固“行业寡头”地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