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礼,是为了提升内在德性,而非追求外在豪华

 婷先生 2022-11-23 发布于山西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字子丘(邱),春秋末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故里在今山东新泰市放城镇。林放约与孔子同时代,且以知礼著称,后世尊为先贤。

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答道:'您的问题意义重大呀!礼,与其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俭朴朴素来的好;丧礼,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去悲痛。”

林放虚心好学,造诣颇深,在当时已负盛名。正因为他对礼的传播和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所以受到历代帝王、文人的景仰。汉代的文翁特为林放绘制了肖像。唐代曾在林放故里放城,修建林放祠。清乾隆年间曾出土《林放祠记》的唐碑。至今放城的南阁子、北阁子,还传为林放祠的遗迹。曲阜城外还有"林放问礼处"等遗迹。

“礼”是以真诚的情感为基础的,而不是虚文浮饰的事物。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在这里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一想,孔子确也说明了礼之根本不在形式而在是否对自己的内心德性的修正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礼,外在的仪式,让内心回归真诚、庄重、宁静才是礼的根本。因此,孔子说,与其追求外在的奢华,不如俭朴些,与其流程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去感怀。

我小时候,参加一些仪式,难免会觉得晒着太阳听讲话,或清明淋雨去扫墓,觉得没什么意思。主要是,内心也没什么感怀。后来,我看到过不少虔诚的人参加一些纪念活动、仪式,在众人的带动之下,我觉得好像确实要庄重、且用心虔诚一些才可以。于是,逐渐地自己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但自觉还是更多侧重于流程。内心对慎终怀远有多少思考?或是自己内心有多少感怀?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今天读了林放和孔子的对话,对于很多事,我还是应该更认真地来对自己进行反思。比如对待祭祀、祭祖这样的活动要心有感怀;对待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不可肆意走神;哪怕是每日三餐,也是自然对自己食物的馈赠,要心怀感恩且不浪费粮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