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闸蟹的“闸”

 苏迷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姑苏晚报》2022年11月07日 B07版

  王鸣江

  菊黄蟹肥秋已浓。此时的大闸蟹黄满膏实、肉厚味鲜,正是饕客们持螯把酒、啜指抿唇的好时节。

  大闸蟹之称,可谓久负盛名,无人不知。那为什么叫它大闸蟹?很多朋友都是这么解说:凡捕蟹者,在湖河间设“闸”,夜来点灯,蟹见光亮,爬上闸顶,即可捕获。

  此说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其实不够确切。

  先了解一下大闸蟹的出身。大闸蟹属淡水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洄游性动物。它的生命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江河湖泊中度过。等到农历八九月间,会离开栖息之地爬入江中,进入江海交界处交配、产卵。所以,在中华绒螯蟹没有进行人工养殖之前,野生的蟹苗都是在江口捕捞而来。在我国,中华绒螯蟹的分布极广阔,北起辽河,南至珠江,都有其踪迹。如果将蟹的分布区域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的话,不难看出它的生长环境都是在近江海的湖泊里。

  大闸蟹真正的人工养殖历史也不过几十年光景。虽然大闸蟹可以养殖,但是其洄游习性是无法改变的。俗曰“秋风起,蟹脚痒”,蟹脚怎么会痒呢?肯定不是得了脚气。其实是因为这个时节,蟹已经性成熟,它们要不顾一切、跨越障碍,洄游去江海口繁衍后代。为了阻止蟹的“集体出逃”,蟹农在河道中设簖。何谓“簖”?簖,简单点解释就是竹栅栏,用于隔断、阻拦鱼、蟹的去路。

  簖,在我们家乡叫作“簖笥”。小时候有好多次见过村里养鱼人打制簖笥。用臂粗的毛竹,截去竹梢,深深地打入淤泥中,搭好整体框架,将毛竹劈开来,修成竹片,然后拼扎成竹栅栏。再把竹栅栏同样打入淤泥,与毛竹竿牢牢地扎紧,这就是簖。簖有鱼簖、蟹簖之分,可在天然河道里划分出各家的养殖区域。早前,簖笥的岸边往往建有草屋或木屋,供看鱼养蟹人居住。虽然把河道断开了,但又不能妨碍船只通行,船上人喊一声,屋里有人放下绳网,簖如一个“凹”字形,此时,小船便可从中间划过;水浅时,竹片从船底擦过,哗哗响。

  这个簖被很多人误说成“闸”,认为大闸蟹的“闸”即来源于此。其实,簖就是簖,和“闸”是完全不同的物事,簖也从来没有被称作“闸”。大闸蟹的老家——长江边,倒是有闸。我的家乡常熟,濒临长江。江边有白茆闸、花庄闸、里睦闸、福山闸、耿泾闸等,是高大的水利设施。试问生活在江边的渔民,可曾见过能在笔直光滑的闸壁上爬行的蟹?毕竟不是蜘蛛侠。现在养蟹早已不再使用簖了,池塘养蟹是在周围铺设光滑的塑料或不锈钢防逃板。阳澄湖蟹农也不在湖中设簖,只是插入毛竹,圈出水面来围网养殖。通行的捕蟹方法则是下笼筲,蟹农称之为“地笼”。

  大闸蟹之定名,与“闸”“簖”,均无关系。大闸蟹正解,我以为应为大煠蟹。清代文人顾禄所著《清嘉录》载:“湖蟹乘潮上簖,渔者捕得之,担入城市,居人买以相馈贶,或宴客佐酒。有九雌十雄之目,谓九月团脐佳,十月尖脐佳也。汤煠而食,故谓之煠蟹。”“闸”与“煠”同音,加之这个“煠”字比较生僻,乃讹成了“闸”字。由“闸”牵强附会到了“簖”,才有了大闸蟹之名的渔具起源说。

  再来说说“煠”字。《博雅》上说:“煠,瀹也,汤煠也。音闸。”桂馥的《札朴》上也说:“菜入汤曰煠。”可见,煠是用清水煮的意思。翻《新华字典》,把煠简化成了炸,释义:“把食物放在煮沸的油或水里弄熟。”这就比较费解。煠,是方言里的用字。而炸,对应的方言应是“氽”(音tǔn)。把“煠”和“炸”通用起来,难免会产生歧义,不大妥当。

  煠,是一种最简便的烹饪方法。所以严谨点说,大煠蟹是一道菜名,而不是指蟹的品种。煠的菜品也很广泛,比如:煠毛豆、煠长生果(花生)、煠肉骨头、煠粽子、煠虾、煠蟹等。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今天吃大煠花(虾)、大煠哈(蟹)——”,此处的“大”字虽说是形容词,其实倒觉得有些像语气词,因为即使煠的虾、蟹很小,也同样可以带着揶揄的口气叫作大煠虾、大煠蟹。不加任何佐料的煠,称之为“白煠”,如白煠蛋、白煠肉等。小说《金瓶梅》里就有“一瓯儿白煠猪肉”的说法。白煠猪肉切薄片,蘸料而食,即是白切肉。往上追溯几十年,我敢说,很多家庭吃蟹都是用煠的方法。有人肯定会反驳,抬出天下第一蟹痴李渔来。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不可否认,蒸的方法最能保持原味,蟹味不流失。但是,旧时代的寻常百姓,饮食真没有那么讲究。那怎么现在又开始采用蒸的方法呢?包天笑在《大闸蟹史考》里写道:“但是煮蟹之法,与苏州家庭煮蟹之法有异。试思酒肆中哪容这许多大镬子煮蟹呢?所以买到蟹来,即一一束缚起来,不使动弹,听客选择,然后加以蒸煮。”实为图方便耳。

  大闸蟹这个名称,早期主要在吴语地区流传,后来才被上海人发扬光大。上海人对大闸蟹有种近乎痴迷的情有独钟,尤其是阳澄湖产的大闸蟹。阳澄湖离上海很近,每到蟹季,大批上海人驱车到阳澄湖畔一解馋吻。加之海外华人的追捧,大闸蟹之名遂席卷世界。

  那么既然为大闸蟹正名,以后要不要改过来称“大煠蟹”呢?其实大可不必。无伤大雅,顺其自然尔。只是说到大闸蟹名称的来历,再不可曲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